溫暖的抒情散文
溫暖是一種感覺,溫暖是一盞黑夜里的燈光,是一輩子長長遠遠人生里最動人的一個詞語,握在手里,放在心間的保暖袋,是一件貼心的小棉襖。小之家庭朋友,大之國家對民眾的愛,小世界見大愛。
【什么是溫暖】
我們活著都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一處溫暖的港灣。什么人會給人溫暖的感覺,那一定是善良的人,具有包容心的人一定會給人溫暖的感覺了。
你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迷了路找不到方向了,給你指路的人溫暖你的心田。你跌倒了,有人熱心的拉你起來的人,這份陌生里的幫助足以溫暖你一輩子。你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人雪中送炭,解你燃眉之急,便是最感激的溫暖。你走在深夜里,有人為你亮一盞燈光,那是一束溫暖的光。溫暖是春風細雨,是春陽里的春光。溫暖是冬天里的暖陽,是山澗里一溪清泉,是干渴里的甘露,滴滴滋潤、甘甜。溫暖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也應該給予別人溫暖的禮物。
我們行走的人生,時時都有感受溫暖的體會,更會感恩溫暖的給予人。溫暖的暖流像碧空的藍天,清澈無暇,像一首清麗的詩,不染紅塵。 溫暖是你沒有飯吃,國家伸出援助的手;溫暖是一方有難八方支助;溫暖是國家領導握著農民的手噓寒問暖;溫暖是運往山區的一輛輛物資車子,還有義務工作者爬山涉水的身影。溫暖是一面飄飛的國旗,是高山上高亢的一首歌,一曲江南婉約溫情的小曲,悠揚低回的盤旋在我們的心間。
溫暖是人間最樸素的情懷,是手心里的溫潤,如璞玉那般粗糙卻包含著比金子還要金貴的內涵。溫暖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是名副其實的真情實感。給予別人溫暖的人,不求回報,只求實實在在的為人解難,亦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謝生活中無形的溫暖之手,感謝有你的溫暖,讓許多人走出迷宮峽道,感受到人間的博愛。
溫暖是什么?溫暖是唇齒之間的一句溫人心田的話語。俗話說:三句好話心中暖。溫暖是一家子人圍著火爐談笑喝酒吃飯,是一群人互相手拉手的團結,溫暖是你累了,哭泣了,可以避風的家,可以靠著的肩膀的人,可以自由傾訴的朋友知己,是一張一張可以讓你依靠,讓你開心的笑臉。
溫暖就是愛!
【小建一家人】
記得在步行街擺地攤的時候,我認識了小建一家人,他們一家人確實讓我一輩子不能忘記。最開始的時候,小建的妹妹與我第一次購買毛巾,我說多少錢她從來不講價,后來她的姐姐以及小建都與我購買毛巾。一來二往熟識了,我就給他們最低的賣價。小建后來與我在隔壁擺攤,我與她也逐漸相識,非常友好了。與她在一起擺攤,互相之間免不了換個零錢,有事走開給看個攤位,彼此之間走得更近了。小建是個健談的女人,與我年齡相當,沒生意的時候我們彼此到各自的攤位閑聊,才了解到她們家里姊妹都是做生意的人,所以購買東西體會做生意人的難處,不喜歡講價。小建的母親也是個很樂觀,讓人喜歡的人,雖然她長得胖,模樣也有些夸張,但小建對我說:“我覺得我媽媽是最好看的人。”一次那個長得很漂亮的,高個子小唐與我說:“你說小建他媽媽好不好看。”我說:“老人家談什么好看,只要心善、面善就是好看的了。”我想,世界上的母親無論長成什么摸樣,在兒女的眼里一定是最美麗的,無以倫比的。在我的眼里,小建的母親為人處世很得人心,就是最美麗的一個人。不過小建家的人,沒一個人像她母親,他們家里的姊妹都撿了他父親的優點,個個漂亮,并且心地善良,是最為值得褒獎的。他們家的人,在我擺攤三四年,他們只要需要我有的東西,一定會到我的攤位購買。她的母親閑暇時候,常常與我聊天談心,說做生意也不容易。她總以她兒女做生意為例,來感受我們做小生意的難處。她也談她當年養兒育女的艱難時期的生活與我聽,小建的母親是個很替別人著想的好人。
小建父母親就住在我擺攤旁邊“電力公司生活區”的樓房里,因為他哥在電力公司上班,所以他父母就住到兒子家了。小建父親是個看不得路上骯臟的人,看到果皮垃圾一定從家里拿個掃帚和裝垃圾的,沿著街道尋覓打掃,打掃之后他會在馬路上用粉筆寫下幾行字:“人人愛衛生,人人講衛生”之類的言詞。閑了,喜歡到我的攤子聊天,唱歌、拉二胡,彈手風琴。
小建一家人,都是善良,讓人敬仰的人,無論他們走在那里,都是讓人溫暖的一家子人。
【買毛巾的女人】
在步行街賣毛巾,我的生意可以算的最好的,沒有幾個人的毛巾生意可以與我相提并論。但也是需要顧客的捧場和支持的。做生意,講究的是人氣,我作為一個生意人,也希望更多的顧客關注購買我的產品。雖然我這人脾氣有些古怪,對那些購買東西挑三挑四的,我會不高興,給點顏色給他們看。在我的意念里,覺得那種人其實可以排除。為什么呢?因為難說話的人,第一:他們把你的貨物翻得亂七八糟,影響別的顧客過來購買;第二:選東西的時間特別久,影響生意。
我在步行街,在極個別人眼里態度甚至叫惡劣,但并不影響我的生意。主要我的毛巾質量比較好,與超市的毛巾相比并不遜色。其實我的態度有針對性的,在很多顧客心理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態度好,產品過得硬,是那些顧客對我的評價。在步行街,那些單位,事業單位之類的人物,最喜歡光顧我的攤位,購買檔次高一些的產品,甚至還非常滿意,為我介紹了很多顧客群。
一次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人走到我的攤位,挑選了七八條六七元的毛巾,叫他的老公拿錢過來付賬。她的老公竟然說不要,還說哪里沒有毛巾買?一定要買我的。我就對那阿姨說:“我的毛巾質量過硬的,我老公廠里好多人過來購買了,還叫了許多人過來購買。”她要,我也是給她最實惠的價格,不會讓她吃虧的。她看了看我,說認識我的,問我:“你不是***的兒媳婦吧,**的老婆。”我說:“是的。”她招手叫離他五十米遠的老公,她老公就是不過來付賬。
她沒有法子,就跑過去拿錢。她老公說:“不要不可以嗎,就要她的毛巾!?”我清楚聽得到她老公一百個不愿意,心里對那男人有些看法。她大聲的說:“買別人的毛巾也是買,買她的照顧她一點生意難道錯了,再說我與她家公一個廠里上過班,他們家里很困難,買她點東西難道你也有意見?”她的老公可能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就不言語了。
當她到了我攤位付錢的時候,我裝作很大方的說:“你要不要,我并不在意的。”她笑著說:“要誰的不得付錢,那個人就是有毛病。”
她走之后,我老公與我說,那個人以前在廠里當主任,后來調到縣政府去了,是個體諒人的好人。我從她買毛巾的態度,也深深感觸到她是個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人。雖然此事過了差不多十年,每每想到她堅決購買我毛巾的態度,就令我感動。
【蔣阿姨、王叔叔】
蔣阿姨也是我在步行街認識的退休人士,第一次也就是我在步行街擺攤,我去的晚了點,蔣阿姨的老公,我叫他王叔叔,他擺了一個大紙盒子的干米粉,把我經常擺的位置占了。我就與王叔叔說:“你怎么把我的位置占了呢?”王叔叔脾氣很犟,說:“這大街上的位置,誰先擺就是誰的。”說完把頭扭一邊,不理不望我,氣得我要吐血了。我說:“怎么有這么不講理的人呢?我沒位置擺了,怎么辦?”蔣阿姨過來了,就說:“叫他擺窄一點,他擺起好玩的,幫兒子賣的米粉。”我聽蔣阿姨說的有道理,就彼此讓一點,擺下沒話說了。
真是不吵不相識,我與蔣阿姨就那么熟識了。王叔叔也是個退休的人,平常擺個紙盒子米粉,總是叫人照看而沒人會常幫他看。自從我與他擺在一起,也擴寬了些位置,他就叫我幫他賣米粉,賣了到時就把錢給他。蔣阿姨說:“小李啊,你來了,他賣的米粉一天多了幾陪,甚至還有人跟他批發上百斤的。”蔣阿姨與王叔叔是那種很隨便的人,覺得我老幫他們賣米粉,就讓我把毛巾放到他們家里,免了來回拖著手拖車來回的托,兩三里路很累的。(那時沒有購買腳踩三輪車)
我的貨物有了地方放,我也就輕松多了,每天傍晚收了攤子,就把貨物放到蔣阿姨家,空手回家。每天到步行街擺攤的時候,就拿些需要補充的貨物過去。那時候,我覺得把貨物放在蔣阿姨家,覺得虧欠了她,把裝毛巾的玲瓏紙送給蔣阿姨,讓她用來裝干米粉。聽蔣阿姨說,王叔叔與人做生意虧了很多錢,他的工資錢被銀行扣住還銀行的貸款。蔣阿姨告訴我,她的女婿是在鄉鎮當黨支書的,當年有個修路的工程,王叔叔就死賴著女婿給他包下來,結果包工的錢都是王叔叔從銀行貸款借的,王叔叔當時沒時間去管理,要上班。那馬路修好竟然虧了錢,王叔叔借銀行的錢全虧了,那些人夾著屁股跑了,氣死了王叔叔。王叔叔小兒子辦了米粉加工產,他就拿來賣,賺點小錢打牌也好。王叔叔打關系打了六七年,也沒有個結果,雖然退休,但手里一分錢不能到手,被銀行還貸款了。
蔣阿姨有個臺灣叔叔,給了蔣阿姨算起來差不多二十萬,王叔叔每次說:“蔣阿姨有錢,我沒錢,是個窮人。”蔣阿姨說他:“誰叫你貪心,想賺錢,結果被人騙了。我的錢是不會給你的。要不你一個月一兩千,也有錢。"蔣阿姨與我談王叔叔,說他是個不心痛人的人,年輕的時候,蔣阿姨當小學教師,忙了家里還得忙學校,那個累。王叔叔一回家就問要吃,看到灶臺冷火秋煙就動武的,打人是那種下手的人。說王叔叔那個武大郎模樣,在家里好像王天老子的一樣,受夠了一個女人的苦與淚。蔣阿姨每次與我談起她的過往,引不住眼淚鼻涕一大把。
蔣阿姨說老了,王叔叔才改變了,也不敢打人。與王叔叔接觸,看不出他是個那種人,他賣米粉喜歡開個玩笑,把任何年齡的女人都叫“娘娘婆!”對人熱情,不是那種惡的人。其實一個家庭的人在外人看不出好與壞的,王叔叔在外人眼里是那種隨意,善良有度量的人。既然蔣阿姨說王叔叔以前是那種人,我想也一定是的了。不過他們的晚年,都已經被時間磨去了生活里的那些菱角,變得圓滑,心平氣和了。在我的眼里,蔣阿姨與王叔叔都是那種讓人溫暖的好人。
溫暖是一種感覺,不是說你善良就是善良的人。時間最能讓人看出一個人的本質,時間最能見證一個人是否善良。歷經坎坷的歲月,我一直在感觸生活里的善與惡,感受那份彌足珍貴的溫暖和友好。無論時光變遷,我都會感謝那些給予我幫助的好人,我也力求做一個善良的人,也愿意盡自己所能幫助能夠幫助的人。溫暖是一個火把,是一縷春風細雨,可以感化,可以溫暖一顆心的冰寒,可以柔潤一顆心的干枯;溫暖是散發馨香的花兒,是那一葉綠葉上的露珠,可以芬芳人生的淡然,可以滋養晦澀的人生。
【一窗子的燈光溫暖】
二十多年前我剛剛走上社會,沒有其它技能,那年夏天我找了第一份工作,到一家私人飲料工廠做事。那時候我借住在姨媽的家里,工廠上班輪三班倒,大家輪流著上班,三天一倒班。輪到我晚上上班,我總有些害怕。工廠離我姨媽家有三里路左右,每一次輪到我夜班,我都一個人騎著自行車繞過大大小小街道,路上路燈閃著昏暗的光輝,路上繁華的地段有三五成群的散步人,有了人氣,我覺的才不會害怕。那時候上班洗瓶子,裝瓶子飲料,還裝車上貨,工作特別辛苦算了,還要三天輪一次夜班。夜班晚上八點上班,上到凌晨五點左右騎著自行車回家。要知道五點鐘一個女孩子騎著自行車回家,那種感受真的特別難受。
每一次騎著自行車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總渴望路上的窗口能露出一絲燈光,給與我心靈的溫暖。工廠的位置鄰著縣城主道,老板不擔心路上會有什么危險,那時候治安也算可以,老板沒想那么多。
一回一回的走夜路,我特別渴望有一個家的窗口為我開一盞燈,仿若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渴望溫暖的火爐,有一頓豐盛的年夜飯,還有慈祥的奶奶講著故事。我是在做夢吧!告訴大家沒有做夢。
我上班了一段時間,一次騎著單車下班回家,迎著清涼的風,覺得那天夜空特別美,天上到了凌晨還有滿天的星星,路上一溜煙的路燈整齊得排著隊,像守夜的警衛,守衛著城市的安寧,守衛著夜色里回家的人們。風是那么柔軟,我一路哼著歌曲,抬頭一望,看到路邊一戶人的窗戶開著燈光,一位媽媽模樣的身影剪影在窗格上。那一刻,我突然有種白雪公主遇到小矮人那種幸福感,一種久違了家的溫暖慢慢溫潤我的身體,我覺得窗戶里剪影多像我的母親,我慈祥的媽媽,拿著針線在認真的穿針引線,在等著上班下班的女兒。
自從那次偶然看到一窗的燈光,之后每次路過那一路段,我都會看到一個媽媽的剪影,一直陪伴我整個夏天上夜班回家,似乎她就是我的媽媽,我再也不害怕上夜班了。那一窗的燈光好像是我的守護神,像一雙眼睛那么的守護著我。很多年過去了,每次走夜路我便會想起二十年多年前路途上那一窗的燈光:還是那么的柔和、溫暖,有一個媽媽的身影。
【朋友、溫暖】
中午小五打電話過來,說晚上與桂珍一起過來看看我,過來喝茶。我欣然應許,電話里不住的說歡迎。小五與桂珍曾是我在濱江路做服裝生意的同行、朋友。自從搬離經營服裝的位置,我路過那兒一次,因為有事,也沒有停歇聊天。好幾次,小五都在電話里說要到我的家里拜訪一下,我都欣喜的答應。今天小五與桂珍他們終于有了閑暇時間,預約好晚上過來喝茶。
晚上收過攤,吃過晚飯。我把所有零食準備好,由于條件有限,沒有剁茶的茶鍋,所以簡單搞了個生姜煮菜。看看時間差不多七點鐘了,打個電話給小五,督促一下。小五告知桂珍他們還在吃飯,吃過飯馬上過來。仔細檢查了準備的東西和桌椅板凳,電磁爐上的鍋子里,生姜茶冒著熱氣,升騰著一股股白霧。烤火架擺到屋子中間,花生、瓜子、以及所有零食用盤子和其它東西裝好。看到我對面煮酒的小王路過門口,熱情的邀請她過來喝杯茶。小王笑著說好啊,到時叫她得了。
七點半鐘,小五打電話過來,問從哪兒到我家?我告訴她,我家處在汽車站后門對面一個古井旁邊。我家的門開著,過來就看到了。小五說是從朝陽路過來的,不曉得怎么走了。我說,他們只要一直朝前走,不拐彎,我家的門開著的,再說桂珍娘家是白寶的。白寶人上街所要經過的小街,我家的門口有口古井。小五,哦哦的應著。我走出門口,叫老公提了個照明燈給我,我便在門口往前面的路照著,看到一隊隱隱約約的人群。接著聽到桂珍叫我“今生緣”,我不禁笑了,竟然叫我以前做服裝生意的門面招牌名字。我過去把他們迎接過來,沒再做生意的小女仔,挺著個大肚子,也來了。小五妹妹以及他們的女兒,桂珍的老阿姨,還有她五歲的女兒,一共七個,熱熱鬧鬧的。
他們走進我的屋子,看到我的門口正對寶塔,今晚的寶塔燈火輝煌,塔身通透明亮,不住說好位置,好地方,晚上可以欣賞燈塔,多有情趣。小五的女兒九歲,她妹妹的女兒三歲左右,小孩子吱吱喳喳的,好不熱鬧非凡。大家坐下,叫老公把小王叫過來。小王由于忙著家務,等一下過來,大家也就沒有等了,開動了起來。
每個人安靜喝茶,興致依然談論著我們曾在濱江路的過往和故事。氣氛熱烈,驅散了隆冬的寒冷氣息。不一會,小王也過來了。大家做了簡單介紹,小王特別的贊美了小五的'妹妹,年紀輕輕就當銀行的行長,人漂亮有氣質,性格又是那么的文雅,前途無量。小五的妹妹謙虛笑笑。小王又驚嘆所有來的小孩子個個漂亮,天真活潑,因而氣氛更加的高漲。熟識的朋友,剛剛認識的朋友,都互相了解著,彼此交流著,喜笑顏開。煮酒的小王過來喝茶,刻意帶了一盤吊瓜子,特別的講究禮儀。她帶的瓜子是我們全州的新特產,一般出口外調的一種營養豐富的瓜子。問為何不叫她老公過來,她說她老公有事。小五與桂珍、小女仔調笑著說我以前極少做家務,今天特意過來麻煩麻煩我,吵吵我。我責怪地說,從農村出身的女人,誰不會做家務事了?只是有人做了,所以就不做了。大家天南海北的談論著,小五的女兒吵著要看我寫的東西。我便打開新浪給他的女兒閱讀我的文章。小五的女兒可是個優秀學生,在學校是屈指可數的三好學生。小五特意褒贊了我一番,上次在濱江路瀏覽了我幾篇文章,表揚我有些文采。說得我不好意思了,她妹妹特意走到電腦前瀏覽起來。我羞愧地對小五的妹妹說,與你大學生相比,銀行行長比真實羞煞人了。小五妹妹謙虛地說,她每天忙于工作,很少寫博,水平不一定能與我相比。祝愿我繼續努力,搞出個名談來。我呵呵地笑了,但愿如此,即使沒有當成一種愉悅吧。
一鍋茶喝完了,我不住招呼他們吃零食,大家彼此客氣著、嬉笑著,說這么熟識的朋友自己來。我笑笑,仍然我行我素,弄得大家笑話起我來。
第二鍋加熱,大家說炒香生姜和茶葉,那樣味道好些。他們關心地問我如何上網,什么時間寫文章。我笑著說,以前在濱江路白天也寫博,現在不行了,要看攤子,只有晚上寫。小五妹妹真誠地說我不簡單,白天做生意,晚上還得忙碌。我笑了,說那是一種快樂啊,一種喜好,更是一種娛樂和消遣。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著,說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有了出頭之日,變成了錢,可要請客。我把鍋上好水,點頭答應著。
桂珍與小五的孩子比較小,老吵著要走了、要回家。大家興致才濃,第二鍋茶才剛剛加水,怎么可以離開呢?大家說,小孩子,吃飽了,茶也喝了,不需要了,所以想離開了。我說也是。
小女仔極少喝茶和吃東西,我問她怎么不喝不吃呢?她因為懷了寶寶,晚上起來好幾次,純屬想來湊著熱鬧,看看久未謀面的朋友————我,想念我了。真是用心良苦的小女仔,我可要感謝她了。小女仔說,桂珍身體特好,照樣懷著將要生的寶寶,茶也喝得,東西也吃得,晚上極少起床方便。大家談論著生活的瑣事,嘻嘻哈哈,氣氛融洽。
第二鍋茶喝完了,小孩子又吵著要走,生氣撅著小嘴巴。小五妹妹打電話叫老公過來接他們。小五妹夫與同事喝酒,現在喝完了,正開車過來。
“爸爸……”小五的外甥女對著門口,看到了戴著眼鏡的父親,小孩子就嚷著走。我叫他喝杯茶解解酒,馬上加水煮了一杯茶。小五妹夫是個豪爽之人,立馬答應了,問怎么沒有我親自炒的花生瓜子?小五說專業人士炒的不好嗎?小五妹夫笑著說,那不一樣。大家笑了,明白他的意思,主人家親自做的東西即使不好吃,但情誼濃厚,感覺不同了。小五妹夫在財政上班,喜歡說個笑話,調節屋子里的氣氛。
小五問他妹夫,怎么一下子找到了這兒,小五妹夫笑了。說自己從小在街上長大,全州的旮旯縫隙哪里找不到?他對女兒說,我的對面曾是他爺爺上過班的地方,現在是農機局家屬住房。桂珍的女兒撅著嘴巴,說等了人來,還不走?小五妹夫喝下最后一口茶,起身告辭。
我提著電筒送他們走出黑咕隆咚的巷子,歡迎他們有空過來完、喝茶。差不多到了亮堂的正街,小五叫我不要送了,小五妹夫說明天降溫了,今天中午就很冷了。一路上大家嘴都沒有閑著。
我看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回家,繼而我回轉身,再轉身看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最后從我的視野消失。今夜寒氣有些濕冷,而心里被朋友的友情溫暖著,滋潤著。我想起了我給一個朋友的留言:“朋友是天穹那顆星星,永遠站在天際的那一角關注著我,不會因為過往的誤會而記恨于我,而是像星星一樣只懂得歡笑,不懂得哭泣。”我與小五和桂珍之間,四年的相處,有過偶爾不歡和糾結,大家都是豁達、寬容之人,彼此原諒,彼此和睦相處。翟鴻森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朋友都是我生命里的星星,他們一路照耀著我人生路途,給予著關懷和記掛,他們永遠是我最為感動的人。
一杯普通的茶,一點我們全州的特產小吃,朋友們歡聚一堂,實不為一杯茶,而為一份真摯友情,一份難舍的情懷,一份離別的念想。這份濃濃的情誼,滴落在寒夜里,溫暖了彼此的情懷,心里還遺留著淡淡的茶香,花生瓜子的原始樸實的香味,朋友情意的余香味。
【父母只需要一聲問候的溫暖】
聽到電話的彩鈴聲,我趕忙拿起電話,問誰啊?
“我啊!你的兒子。”電話里傳來兒子陽光、健康的聲音。兒子懂事了。有事無事打個電話給我,便是我最大的安慰。兒子爽朗的笑聲,還是脫不了孩子的稚氣。
“家里一切可好啊!生意怎樣?”我說家里一切如舊,平平淡淡,簡簡單單。
“家里的小街是否修建了,家里的景色是否還是舊模樣?”兒子說很想家了,想從小就一直走著的小街,下過雨,路面淤泥稀爛的小街,煙雨彌漫。他與同學一起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街上,打過水戰,弄濕了衣褲,臟污了小臉蛋。回到家里總會得到母親的責怪。還有那些陽光下的小街,小街新舊交替的景物,陽光下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所有過往的記憶,如今竟然變得美好、清麗起來。
我說,很多時候,小孩子因為成長忽視了生活里很多點滴的美麗。而有一天,突然長大了,才去回憶已經走遠的歲月。
兒子說,突然有了一種懷舊的感覺,很想找個人聊聊,聊什么都可以?我說,也許吧。人有時會突然有些感觸,有些迷茫,就像走在下雨的路上,看不清路。希望有個人指引迷路,希望有個人理解自己。
兒子說,過年到深圳去看看,與同事朋友一起過去。我說,路是走出來的,出去看看開闊一下眼界,無不是一件好事。
兒子說,到深圳找點事做,看情況怎樣?每個月他有四天的假,不行再作打算。兒子說,現在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怎樣的未來,不曉得將來如何?
我說,人生之路不可能一直都很清晰明了。人的成長是不斷地突破,不斷地尋求,到最后才會劈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一個人總有處于真空狀況的時候,有一種窒息的悶煩。再說,兒子還不到二十歲,有很多改變的機會。人生未來雖然無法預料,但可以自我掌控。如果有必要,可以找個學校,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以此改變空虛與迷惘。
兒子說,想是想,但心中不知道現在到底喜歡什么了?我說,我可以在網上可以幫他留意一下。兒子說,好吧。
我問,他公司過年一定是要搞活動了,他會出什么節目呢?兒子說,有點不感興趣。我趕忙說,怎么不感興趣呢?社會是一個交際的社會,一定不能與集體脫節,要溶進去。再說,兒子從小到大,唱歌唱得既標準、又情感十足,連他的父親也不敢在兒子面前唱歌了。兒子呵呵地笑了,說聯歡時唱首歌吧,聽媽媽的。
電話打了有些時間,我心疼地說,電話費很貴的,打電話長了有些劃不來。兒子在電話那頭笑著說,與母親聊天不吝嗇電話費。我責怪他太浪費,生活要懂得精打細算,才會有積蓄。兒子收斂起他的大方,說打得久了還是很心痛的。
聊了很久,兒子問他父親在干嘛?我說在做菜。我叫他父親過來,他的兒子想與他談談。老公高興接過手機,噓寒問暖,叫兒子不要冷著了,記得積攢點錢,以防不備之時使用。兒子叫他父親不要累著了,注意身體。
老公說完遞給我手機,讓我繼續與兒子聊。我與兒子說啊,天下的父母最大愿望,不是要求兒子有多出息、有多有錢,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立足社會,如何做人?一個人要學會愛自己、愛家人、愛別人,只要把自己做好了,以后的路自然就順暢了;人還必需懂得感恩、懂得孝順、懂得牽掛、懂得關心。
我說,記得有個故事。三位母親一同到井邊提水,一同提著回家。三位母親,其中兩位無不興致怡然的談論他們的兒子有多出息,一個名牌大學生,一個出國留學生。另外一位母親安靜的聆聽,臉上寧靜祥和。一會兒,一個英俊,吹著口哨的年輕男孩子歡快的走到母親的身邊接過母親的水,一起邊談邊笑著回家。我說,一個母親的幸福就像故事里的最后的母親,有著平凡、健康、陽光、體貼、孝順的兒子在身邊就是最大幸福和滿足。而不是虛有其名。
兒子沉默了一下,說我對他那么低的要求啊!我說,是啊!父母的幸福不是金錢與物質,而是兒子輕輕的一聲問候就知足了,就溫暖了整個心窩。
【縣領導慰問復員軍人】
父親到街上購買年貨,舒爽的心情眉眼之間自然流露。縣政府縣長賀志剛帶領四家班子到老復員軍人家慰問、提前給老復員軍人拜年、問候。父親說縣長態度平和,所有工作人員都面善、言語溫和,言語分外關心,讓人感動。在父親的心里,覺得冬未的寒冷因為縣領導的溫暖問候如一股暖流傳遞,渾身感覺暖柔柔的。
縣長賀志剛親切與父親交談,所有工作人員都給與父親新年的祝福。父親談起自己,說雖然他是個復員軍人,以前身體尚好,沒有病痛,從來未想到到政府辦理一切復員軍人應該享受的待遇。如今七十歲差一歲才想到辦理復員軍人待遇享受,是因為身體原因、再有很多人說服才去辦理。
父親二十多歲從部隊復員就是一個共產黨員,一輩子命運多蹇,坎坷磨難,從來不肯向命運低頭。父親從一個國家干部流落到一個普通農民,毫無怨言,默默的甘愿做一個平凡、普通的人。
父親的父親也是一個老黨員,爺爺的弟弟是一個游擊干部,如今離休。爺爺當年是個開明,思想進步人士,為游擊隊做了很多掩護工作。游擊隊有會議傳達,都是在爺爺家里召開,爺爺在屋外為游擊隊站崗放哨,以保游擊隊人員的安全。甚至好幾次為了掩護游擊隊干部,爺爺被抓嚴刑拷打,坐老虎凳,從來沒有出賣游擊隊。爺爺以一個共產黨來約束自己,從未在敵人酷刑面前軟弱投降。爺爺算得上一個響當當的男子漢,為新中國的成立起著微薄而又偉大的力量。奶奶在爺爺的影響下,幫助、支持爺爺的行動。新中國成立之后,爺爺在父親的鼓動下,帶領一家、還有同族的兩家,浩浩蕩蕩從廣西全州、兩河、羅塘村搬到父親現在居住的自然村。爺爺雖然從外地搬進父親現在的村子,但在村人的心里有著信賴與尊重。爺爺一直擔任村里村長職位,為村里大大少少的事情鞍前馬后盡心盡力,贏得村人良好的口碑。爺爺窮苦家庭出生,深刻體會到舊社會惡勢力的欺壓,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與希望。堅決站在人民大眾的一面,為新中國搖旗吶喊,奔走流血流汗。一輩子以一個共產黨員要求自己,爺爺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一個為游擊隊扛過槍,立過功、流過血、吃過苦,從來未向國家伸過手,要過錢。爺爺從年輕力壯搬到父親的村子,舍自己為大家,成為有口皆碑的好村長。
爺爺八十歲差兩個月得了老血栓,住院治療被醫生判了死刑,回家癱瘓在床一個月,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不能控制。當時的爺爺活著比死了還要難過。(爺爺180cm的身高,一副骨架子夠后人打理受的。)爺爺八十歲生日那天拄著拐棍迎接生日。我們村里人都說爺爺命大,到底是什原因讓爺爺從床上站起來,完好恢復身體。村里人百思不解。村里人都說爺爺是個有福氣的人,命里不讓他受病痛的折磨。爺爺病好之后,與常人一樣挑水、上街、打雞喂狗再活了十年。村里人時常有人跟爺爺討教,爺爺只說了最簡單一句話:“除藥物治療之外,他每天堅持鍛煉,不斷的按摩可以稍微運動的一只手的手指與腳趾,心中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與常人一樣,健康、行動自如。果不出爺爺所料,爺爺在生日那天如愿。村里人說,好人有好報的結果。
父親秉承了爺爺身上所有良好的品質,歷經歲月的洗練,彰顯出父親光亮的一面。父親無不是我們村里村外眾口皆碑的大好人。父親、爺爺都是湮滅在村落里不普通的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辦事的人。如夏夜里的螢火蟲,用自己微亮的光照亮一條黑夜里的路。
父親與縣領導談自己,談他的父親,我的爺爺,談了好些時間,相談甚歡。縣領導最后祝福父親身體健康,幸福度過晚年。父親與我無數次對我說,縣領導的慰問,感覺很溫暖。言談之間,無不流露出感恩之心。縣領導送了兩百元慰問金,雖然不是很多,但在父親心里有著幾十倍還要多的價值與分量。縣領導的親臨關懷,溫暖傳遞足以滿足,足以讓一個七十歲的父親溫暖心坎。
【后記】溫暖如一縷冬陽,撒在人間。平凡里見真情,我想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都會感受到溫暖的滋潤,溫暖的點點滴滴,猶如吐蕊綻放的春花,撒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處處充滿愛的花香。我們生活里隨處可見,溫暖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觸感,一定覺得處處溫暖,溫暖滿人間。
【溫暖的抒情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