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開莫輕孤負優美散文
當司春之神將江南最后一股嚴寒趕走之后,春風就用它的款款的柔情喚醒了杏樹。于是,那碧青色的杈柯便毅然蒼勁地托舉起一個塵世的絕唱。杏花就這樣,早于桃李應期而開,一樹萬蕊,獨占芳辰,把料峭的早春點染得分外明媚可人。
行走在江南的春天,游目所及,隨處都能見到杏花的點綴。一朵朵,一團團,一簇簇,遠遠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花如海。陽光下,杏花綻放,嫣紅得熱烈而不浮艷;春風里,杏花搖曳,舞弄得旖旎而不妖媚;細雨中,杏花含笑,粲然得雅致而又不淺俗。這一駘蕩的美景,給從寒冬里走過來的人以張力,創造的熱情,想象的馳騁。
行走在春天的江南,我不止一次為這一駘蕩的杏花美景所陶醉!徜徉繽紛的杏花叢中,與杏花默默相看,看著看著,一腔思緒,仿佛幻化為絲絲縷縷的幽香,神游于“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銷隕到花里邊去;花看人,花銷隕到人里邊來”的花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曼妙境界。
在花樹當中,杏樹雖屬普通,但其花開亦頗具特色。杏花開放,不但花期較為耐久,而且紅中帶白,白中映紅,紅白相恰,色調迷離,煞是迷人。這一特立的景色,也曾引來古之詩家的詠嘆。倘若一面欣賞此景,一面涵詠古詩,我想,也必然有一種風致嫣然的美感注入心頭。譬如宋代楊萬里這樣一首小詩:“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細細玩味,詩人乃循其天性,暢其真情,其間倒也不乏天籟之音,人生感悟。
然而,杏花真正叩擊我心靈的,則是它本身所蘊涵的那種深刻的'哲理。杏花的美,美到極致我以為是杏花由始開到凋零、由緋紅到淡白的過程。你看,早春二三月,當千朵萬朵的杏花綴滿枝頭含苞待放時,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緋紅,宛如不散的紅霞;而到雨紛紛的清明前后,當杏花舒榮怒放以至飄零時,又是滿目的潔白,好似漫天的白雪。我曾忘情于杏花的初發之紅,更虔敬于杏花的怒放之白。哦,杏花!花開花落,無怨無悔,是一種境界;棄艷歸清,素潔淡泊,更是一種境界。花猶如此,人何以堪?其實,我們每個人不都在經歷著由少年的懵懂疏狂到青年的英華外發、由中年的心潮澎湃到晚年的從容淡定嗎?
杏花贈我以醍醐。不然,怎會每次站在它面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的心靈默默碰撞。因了杏花的美質,我驀然重拾起丟失了多年的座右銘:“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隨香至,每當見到杏花,我便油然想起少年時讀書的情趣。那時我家住在秋浦河東岸的一個小村莊里,院角有杏樹一株,頂如張開的巨傘,遮蔽了半個院子。年少的我,在母親的叮嚀中,常常搬了小凳,坐在杏花樹下讀《三國》,讀《水滸》……院中也常常寂無人聲,只有杏樹四周,響著蜂鳴;偶爾閃過蝶影,舞于花前葉下。我那時是因了杏花的美而驚羨于“蝶戀蜂狂”的;那浪漫的景致曾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少年讀書時光。這個春天,杏花依舊嫵媚地綻放在故鄉家園的一角,且只要我靠近,便能嗅到那股淡淡的,猶如17歲少女,初戀的芳香。百花叢中,杏花不似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孤芳自賞,也不比荷花那樣高雅俊逸,它是平民化的,可及、可觸、可嗅、可親、可愛、可敬……幾十年來,在塵世中匆匆行走,但總也走不出故園杏花那讓人夢魂牽繞的花香。
杏花已然開了。讓我們走出去,走到春天里,以杏花為友,享受一下閑里光陰,賞心樂事。但愿我們:杏花開,莫輕孤負!
【杏花開莫輕孤負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3.孤秋優美散文
7.春,莫離優美散文
8.花開半夏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