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艾草飄香憶父親抒情散文

時間:2018-10-21 12:10:39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艾草飄香憶父親抒情散文

  明天是父親節,后天是端午節。今年兩節緊挨,不知幾年能遇,有何機緣,但總覺得這個父親節是沾了端午節的艾香福佑了。這不,傍晚攜妻海邊散步回來,順便門崗取《大連晚報》,就看見門口的艾草桃枝了,用紅綢綁扎一起,一束一束的,垛成兩大堆。門衛告訴我,一家一束,自行拿取。呦,物業很有人情味呢,事情雖小,但暖人心。一到家,不入門,先掛艾桃。記得南方老家是掛艾草菖蒲的,東北不長菖蒲,就用桃枝。想必桃枝跟艾草菖蒲一樣,都有辟邪驅妖、激濁清腐之法力的。君不見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詩曰乎?掛好艾桃,入得家門,滿手已是艾桃之味了。桃枝雖然不散香味,你只要聯想起桃符上雕刻的護門神像,自然就有一股道觀香火之氣從心底縷縷云繞;而艾草之味就奔放于外,侵之以里了,當你聞到那種香臭濃烈、運力兇猛的奇特氣味時,或許就能如此領悟其法力所在:奇臭除魔,濃香佑人。艾草的美譽使然,其味香也好,臭也罷,總之是馨香之氣了。

艾草飄香憶父親抒情散文

  我用溢滿艾香的雙手掀開了今日的《大連晚報》,與平時看報一樣,按順序從頭版往后翻閱,走馬觀花,掃一下題目,看一下重點,一份16個版面的報紙,三五分鐘就翻到了第15版。版頭一個醒目的大標題是:《文學大家筆下的父親》,并有編者按云:“明天是父親節......讓我們從文學大家的筆下,捕捉那個高大的身影、那份永恒的父愛。”其下登載是楊絳的《回憶我的父親》、宗璞的《三松堂斷憶》。這讓我停下了“走馬”的腳步,我要駐足觀賞一下的。當我閱讀完三位大師筆下的父親,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親。這時,我手中的報紙也已熏染上艾香了。我拿著報紙從客廳走到書房,好像我的心田也變成了飄溢艾香的原野了,而父親的音容笑貌與許多往事,如同在這片原野的上空升騰起來。我想,這是我也應該寫寫父親了嗎?我下得樓去,向門衛多要了一束艾桃,掛在我的書房。我在艾香馥郁的書房里,來寫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出生在贛南客家的一個鄉村,這個村子叫河頭村。貢江從村后流向贛江,融入鄱陽湖,匯入長江,奔騰入海。百十戶人家沿河而居,開門而南,則是一片被起伏青嶺擁抱的富饒土地。古樹參天,竹木搖風,五谷飄香,園圃蔥蘢。每到端午時節,河岸旁、田埂邊、地坨上,艾草長得密密幽幽,馥息飄野,村里人家就會采集艾葉回來,做成艾葉餅,這是一道特有的客家美食。我的祖籍就在個村子里,我的父親就出生在這個村子的一戶篾匠人家。祖父以編筐編簍為生計,養大了8個兒子。我的父親是老三。祖父也真是不簡單的,還要送孩子去念書。不過還是心有余而力不及的,除了四叔、六叔是靠念書出頭的外,其他的都沒念多少書。父親也才念了兩年半書而已,就被祖父送到鎮上一家商鋪當了學徒,想是祖父準備讓他以后也經商做買賣吧。可是幾年下來世道變了,農村土改了,工商公有了,要走康莊大道了,私人經商之路被堵了。然而父親的幾年學徒沒白練,正應了那句西方名言:"命運給你堵上了門,上帝給你開了窗戶。”建設新國家,需要用許多人的,父親學徒幾年練就了一手好算盤,就被招收到銀行工作了。父親調到賴村鄉銀行工作時,把家也遷去了,也在這里有了我。后來國家遇到“七分天災,三分人禍”的嚴重困難,動員公職人員的家屬回老家農村自食其力,父親就將母親、哥哥和兩三歲的我遷回到了老家河頭。記得我上小學后,父親領我在他單位的宿舍住了一段時間,和鄉長的兩個小孩玩得挺好,常到他們家去玩。從他們奶奶嘴里得知,他們家那年也是被動員回老家農村的,當時就是硬著頭皮不走,死扛著,一陣風過,就留下來了,有不少這樣留下的,不但全家保住了非農戶口和商品糧,家屬還分配了工作。父親就是這樣顧全大局,聽黨的話,放棄了家庭的利益和前途。年青人,在那年月里,你知道非農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差別有多大嗎?簡單地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非農戶口的人家住在城鎮和街市里,父母有工作,拿工資,糧油國家供應,孩子長大國家也分配工作,現實有保障,未來有著落,過著充裕舒坦的日子,簡直就是國家的寵兒。農業戶口呢?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吧。從此,我們家除了父親外,無論到哪兒,只能是按農業戶口安置了。

  兩三年后,賴村鄉從于都縣劃歸由寧都縣管轄,父親以后的工作調動就在寧都縣范圍內了,他被調到了另外一個鄉:青塘。好像這次是升了官了,當上了主任。但是離老家河頭村更遠了。父親又把全家遷移到了青塘的梅屋村。那時我大概五六歲的樣子。小時的記憶很像夢。好像那時父親領著我們從老家出發,在村頭的渡口乘船過的河,沿著河對面的馬路走路去縣城,在于都縣車站等車的空檔,一家人還在一座涼亭里休息。我這顆小小心靈也被這外面的車水馬龍世界的新奇吸引了,東張西望,眼神飛轉,很是興奮。到了青塘,在父親的單位住了幾天,就去梅屋,是走路去的。我最近寫了一首長篇古風《回梅屋》,詩云:“心懵懵,路遙遙,跟隨爹娘走異鄉。兒童怎堪百里遠,頓足淚橫隴埂邊。爹娘細語勉與勸,遙指前村炊煙綿。遮天老樟庇老屋,筵中酒香主客暄。童心煥發走親戚,何知已成村里人。”這段詩句真實反映了我當時那種懵懵懂懂的幼小心靈的感覺和狀態。百里遠,是指老家到梅屋的路程,青塘到梅屋說成百里遠當然是夸張。其實從青塘鎮走路到梅屋大約是一個小時的路程,但對于一個只有五六歲小孩兒的那雙稚嫩腿腳來說,走一個小時的路,就如同百里之遙的艱難了。在當時那顆幼小的心靈里,確實從頭到尾都以為是出遠門走親戚的,小孩就好吃好玩嘛,所以剛到梅屋全家受到熱情接待,是多么地興奮和開心啊,誰知道那第一頓飯菜是租給我們房住的人家招待的?也記不清是多長時間,家里住著不走了,母親在一塊小地里種菜了,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也玩熟了,才慢慢覺得和領悟到其實自己已經是梅屋人了。年輕的父親如同一只領頭雁,帶著妻兒他鄉為家,奔闖天下了!

  現在想起來,要是當年父親也死扛著不讓家屬回農村,我們母子幾人怎么能落戶梅屋呢?那肯定是居住在青塘鎮子的街市里的,而且母親也分得一份工作了,也是拿工資的。到梅屋村,母親當然只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也就將老家做艾葉餅的手藝傳過去了,左鄰右舍都會做了。大妹妹和三弟就是在梅屋出生的。人家都說在農村有個掙工資的家里生活就更好,其實不全是這樣。別看父親拿工資,但母親只干家務,生產隊農活無勞力,且人口又增加,每年結賬下來,都欠生產隊的糧油錢,父親的壓力很大,家里生活很拮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和哥哥從七八歲開始,就被父親趕去參加生產隊農活和上山砍柴。《回梅屋》詩云:“腳下隴埂一畝畝,農忙學暇去耘割。隴埂蜿蜒接山路,砍柴少年腳下風。山路縱橫村口望,腳板無履青涯間。太白尚在東天明,夜露光里山歌沉。荷杠挑得青山歸,青山筑我鐵梁椎。”這就是我和哥哥的童少時期在梅屋艱苦勞作的真是寫照。至于農活,水稻田里的挑秧苗、插秧、耘禾、上肥、除稗、割禾,棉花地里的播種、選苗、噴農藥、摘棉花,番薯地里的載苗、松土、除草,花生地里的播種、殺蟲、拔收等等,小小的我都干過。雖然生產隊給的工分少,但多少總能家里掙點收入。至于砍柴,那是我童少時期常年要干得活了,也是干得最多的活了,甚至可以說,我在童少時代就是一個砍柴郎。只要是星期天、節假日,除了去隊里干活,主要就是砍柴,必須去砍柴。甚至下午放學回來,父親只要看見你閑著,或者在和童伴們玩耍,就會把你喊過來:“太陽落山還早呢,有你玩的功夫就去摟點柴草回來吧。”有一次,我和幾個童伴在家里玩撲克牌,父親突然從單位回家來了,進門就把撲克撕個粉碎,把我趕上山里砍柴去。我們在梅屋住的8年間,父親開始是幾天回家一次,后來又調回到賴村工作,離得更遠了,就間隔更長了,一個星期半個月也說不定。每次回來只聽母親匯報,如果聽說我干活表現不好,就一臉嚴肅地教訓起來了:“從小就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資產階級的懶漢思想要不得。”而且他說教孩子還專門在吃飯的時候進行,一邊細嚼慢咽地吃著母親特意為他做的可口飯菜,一邊慢條斯理地說教起孩子來。我只好硬著頭皮裝著認真聽,暗中卻在加快速度把飯吃完。

  是的,父親從來不打孩子,但我們都怕他,怕他一臉的嚴肅,怕他過分的嚴格,怕他不近情理的冷酷。我們卻不拍母親的打,寧可讓母親用枝條抽打,也不愿被父親用嘴巴訓導。我小時候很淘,經常在村子里惹事作禍,母親就一邊流淚一邊打我。揪耳朵,是教訓我老不聽話。巴掌扇屁股,那可是使勁打的,她知道這樣也打不壞孩子,打痛點好讓孩子長記性。氣急了時就用枝條抽打,往腿上打,不過她不敢用勁打,只是輕輕的抽打,但也是很痛的,有一種扎心的痛,這是要孩子銘刻在心,再別犯錯了。打了一陣,母親早也成了淚人了。如今想起來,母親也是不愿打孩子的,打了也心疼,也后悔,但很無奈。她的淚水是心疼和無奈交織在一起的`傷悲。記得我挨打后會使性子不吃飯,母親就來勸我吃飯,一邊勸一邊眼淚汪汪說道:“仔呀仔呀,你太不懂事了,你知道我們出到外面多不容易呀!我們落戶在這里,已經受到村里鄉親的好多照顧和幫助,你倒好,老是惹是生非,你叫我們怎么在這里立足呀?”

  有一次,我把鄰居一個小男孩打傷了,晚上找到我家里來厲聲叫鬧,驚動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連生產隊長都來了,叫喊著要把我抓起來送去坐牢——長大后知道這是有意嚇唬我。這次母親可動了大氣了,扇屁股、扭耳朵、揮枝條,輪番動用。最后我家賠付胸部透視費、醫藥費了事,一場驚濤驚濤駭浪總算過去了。但是對于我來說遠遠還沒完事,父親的那一關怎么過?父親回來了我怎么過關?我希望他永遠不要回來,但這是不可能的,每天只有硬著頭皮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回來后父親會怎樣訓斥我,會怎么懲罰我就可以想象了。那肯定是一種勝過往常的嚴厲、冷酷和刻薄!別說這次我惹大事了,即便是平常沒事他都對你毫不留情。

  又有一次,我在村頭玩耍時和一個小孩吵起來了,偏巧父親回來看見了,我告訴父親我們為什么吵吵起來,明明是對方的不是,可父親不分誰對誰錯,只顧教訓起我來,當場勒令我立即回家,回到家又好一頓訓斥。我一肚子委屈,好在后來我在這個小孩身上出了這口氣,他要到我家告狀,我上到門口的柚子樹上居高臨下地指著他說:“你要是告訴我家我還會打你!”他最終沒敢進門去,也再沒有去告發我。小孩就是這樣,家長再嚴厲,也還是要任性的。不過,要不是因為對父親的懼怕和顧忌,我肯定還會惹出更多更大的麻煩來的。

  好在我還算會念書,父親最喜歡我的就是這一點。他最希望孩子都會念書,將來有出息。所以家里生活再困難,也要供孩子念書,能念到哪就念到哪。記得學校多次來家里催繳學雜費,就是幾塊錢,家里也不能按時交納,還是要求再延些時候,班主任老師一臉的無奈。母親會借機問我的學習情況,老師會低聲告訴說很好,我在一旁有也聽得見的。等父親回來,母親也會告訴父親,父親只是看我一眼而已,看不出有什么高興的樣子。即便是每次考試成績單下來,看到我優異的成績,也只是一句冷冷的口訓:“不要驕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甚至我那年從四年級直接跳到六年級,他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興奮情緒,更不能獲得他的一聲褒獎,只是看上去臉上略有一絲的欣慰神態,晚上吃飯格外地入口,比平時多吃了半碗米飯。

  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嚴肅有余,開顏奇缺,喜怒憂樂都不露聲色。然而只要他重視的事情,就會不惜一切付諸行動。小時候我得了一種病,叫哮喘病,一種慢性病,不好去根的病,可把家里折騰得苦的。正方偏方、西藥中藥、大小醫院、坐堂名醫、江湖郎中,沒有不去到的,沒有不用到的,花了家里很多錢。家里生活困難,很大程度上就是為我治病致使的,可是父親多年來始終不放棄為我求醫問藥。看到我瘦削的身體,微駝的背脊,只要你仔細觀察和品味,就能覺出他那種疼愛和擔憂的神情。我聽見他多次在親朋同事面前表示,花再多錢也要治好孩子的病。正是由于父親的執著和堅持,我的病情才得到很好的控制,隨著年齡的長大,身體也漸漸地強壯起來,18歲發育那年,病就徹底好了。

  寫到這里,我的淚水在眼眶里盈盈欲滴了。書房里掛著的艾草,馨香洋溢滿屋。我想,如果這時將眼淚垂滴下來,我再舔一下,是不是也有艾香之味呢?我剛上初中那年的春天,父親因為調到會同鄉工作,又將全家遷到了會同鄉的傅家瑤村。在傅家瑤陸續有了小妹和小弟。這里也是一個艾香之地,每逢端午也是門框上面家家懸掛艾草香蒲,母親也是將做艾葉餅的手藝帶了過去,不但家里洋溢著艾香,桌上也有艾香,家人的嘴上也有談談的艾香,這是母親巧妙的雙手化平常為神奇的犒賞。父親也喜歡吃艾葉餅,但艾葉餅主要是糯米糕參入艾葉汁蒸煮而成,不易消化,只是淺嘗輒止,不敢吃多。父親吃東西本來就很仔細,很講究,不管吃什么,都是適可而止。這回父親離家很近了,從單位走20分鐘就到家了,還是寬敞的公路,所以大多的天數都是回家吃住的。一天晌午時分,家里突然來了一個人,問母親:“這是陳主任家吧?”進門后將一麻袋花生放在屋里。過了一會兒父親也回家了,就和這個人聊起天來,并叫母親多炒幾個菜,拿出酒來,挽留客人一起吃了中午飯。飯后客人要走了,父親極力要求客人將那一麻袋花生拿回去。花生拿走了,家里還招待一頓飯。這就是父親的為人處世和公私原則。在父親跟母親的交談中得知,這位客人是一個村子的生產隊長,好像以前隊里申請貸款一直沒有辦成,父親調任到這里后,事情就辦成了,隊里就可以購買農機化肥發展生產了。

  父親去世10年了,享年83歲。他走得很安靜,是在自己床上永睡的。父親沒有什么遺產,但他留下的東西也是遺產,是更加寶貴的遺產。

  父親去世時,葬在老家的貢江岸邊,前幾年發大水,墓地被淹了。在老家的兄弟將父親的尸骨轉移到了另一處暫時穴存,等選一個黃道吉日再次正式立墓。我今年春節南歸,去祭拜父親,安慰父親暫且這樣住著,等大吉之日給他蓋大房子。聽小弟說,父親的生辰八字很特別,大吉日子很難選,大概是可遇不可求吧。這里頭的玄妙我不懂,我只希望父親能夠早日安居。等到正式立墓那一天,我一定要南歸,在父親的墳頭邊種植一片艾草,讓父親的冢齋也有艾香飄溢……

【艾草飄香憶父親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父親節憶父網絡抒情散文

2.臘肉飄香抒情散文

3.憶往事抒情散文

4.拾憶抒情散文

5.父親節憶父親散文

6.丹桂飄香謝師恩抒情散文

7.路標夢憶抒情散文

8.憶夢笙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