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凄迷的愛情悲劇散文
中國是一個愛情故事翻飛的國度,像秋雨,如泣如訴;像冬雪,漫山遍野;凝露結霜、落珠成水,形成鋪天蓋地的陣勢,聚成多情與無奈的主旋律。“執手相看淚眼”的結局常撕裂白頭偕老的愿望,追求是一個慘烈的過程,結果卻是心碎的時刻。
走過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漫長幾千年,終有很多人在人生中為愛情流淚,終有很多人為情而累甚至去死,終有人留下了泣血的深情、變成了可以相隨卻是人以外的異類,或長著翅膀、或枝理相連、或在天空中遙遙相望。
中國的一切,在人情至愛中,離不開愛情的話題,離不開因愛情延生、漫延的親情惆悵。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竟全部敘說的是愛情。看,中國最古老、最能向世界展示的宏偉建筑長城,它的殘缺是女子尋夫的眼淚沖跨的,孟姜女為使萬杞良尸骨有還,驚動天、驚動地、驚動了秦始皇;天上的星宿,也被想像豐富的中國人民賦予了七夕乞巧的節日,隔于銀河兩岸的牛郎、織女只能在這一天,在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中忍顧鵲橋歸路;白娘子與許仙的一段傳奇姻緣竟讓人“愿羨鴛鴦不羨仙”,白素貞馬上就要成仙了,偏放不下人間的愛恨情仇,終落得被鎮于雷峰塔下倍受煎熬;而粱山伯與祝英臺化成的蝴蝶翻飛過的天空,已有無數情同意合的人為他們作曲、添詞、細刻了情節,在有悲有喜中抑揚頓挫著復雜的情感,用每一筆精畫了情緒,翻飛出自由、翻飛出愜意、翻飛出心靈的翅膀,翻飛在無數難以掙扎的哀歌之上。中國人那,多情善感,個體弱小之下只能是想像的豐富,現實的渴望只能通過臆想成就于天上、地下。殘酷無情的現實,只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思想能夠替代身軀跨越種種時間的界限、逾越種種人為的障礙,用口耳相傳的歌唱把愛情弄得是驚天動地、泣淚鬼神,讓愛情的自由精神浸透被束縛的心靈,生出美麗的憧憬,在與神、與妖的廣天闊地里奏響永不衰竭的愛的狂響之樂。
唉,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酣暢愛情!
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一切都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中國人講情境、意境,講詩情畫意,在愛情燦爛的古典詩篇中,我總覺得這精神境界的豐富與所受束縛太多有關、與壓抑重重相伴。讓我們看一點現實故事,領略一下人心的蒼茫與哀傷。
說起愛情,是因為給女兒講解漢樂府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不到九歲的女兒說焦仲卿的`媽真討厭。女兒問這故事是真的嗎?我說這事一定是有的,有人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這場凄婉的愛情,至于死后能不能在另一個世界相見則是世人的惻隱之情、憐憫之意了。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故事有“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說了焦仲卿與劉蘭芝生不能執手,死卻可以讓他們墳前之樹長成枝枝覆蓋、葉葉交通的情交意同的境界。
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故事其實是代發不止的。在他們墳前互通的樹中有著叫鴛鴦的雙飛鳥,據說其仰頭相向而鳴能夜夜叫到五更,致使“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徬徨”。焦仲卿那無比挑剔的媽在兒子死后應該是后悔了,兩人死后還求了個合葬。人都死了,中國人怕孤單,想著黃泉路上有個伴也不錯,合葬就合葬吧!唉,中國人,尤其是封建皇權家權的老大人,非得逼出人命才罷休。似乎到生離死別才能驗證什么。好好的,偏在陽世讓你不能兩情相悅,非得借助生之外的世界延傳那不止的愛情。焦仲卿那“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強勢母親想必會后大悔、后老悔,喪子之痛的承受想必對一個明明不錯兒媳的不容要困難地多。
焦仲卿的母親不知是什么認識程度,除了婆婆要管媳婦這種認識局限外,好像思想境界高不到哪兒去。而且在她對劉蘭芝雞蛋里挑骨頭的挑剔之舉,讓人總懷疑她有心理變態之嫌。劉蘭芝熟讀詩書、精通女紅,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舉手投足掩飾不住內在與外在雙重合一的美。焦仲卿的母親天天面對一個從任何方面來講都很出眾的兒媳,不是替兒子高興,而且有著無法震懾住的困惑。這是女人對女人的一種妒忌,總怕兒子被這女子搶了去,自己被忽視、冷落,所以她把一個即使被休,縣令、太守家都急于要娶的一個女子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給休遣回家。
中國盛產的愛情故事大多是悲劇。講完《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第二天早晨宋詞碟片上恰放到了陸游的《釵頭鳳》。我給女兒講陸游和唐婉的故事,想想這與焦仲卿、劉蘭芝同出一轍的故事在時間上來得竟是這樣緊密、這樣巧合,都是母親橫加阻礙,釀成千古遺恨的愛情。陸游與唐婉生離死別之后,后人倒沒給他們編出什么故事,因為這一對才子才女,自己的詩文才情就足以道出自己悲聲,只有別人不能解,而沒有自己品不出的。
這兩則愛情悲劇盡管都來自于東風老大人婆婆,但這兩個故事中的婆婆絕對有著不一致的地方。唐婉再怎么說,是陸游的表妹,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在一起長大。兩人能夠成婚,說明唐婉的才情詩貌是被有著親情血緣的兩家人認可了的,可怎么也發生婆婆逼兒休妻的慘劇呢?兩人離別十年后在沈園的不期而遇,彼此肝腸寸斷!是什么讓陸游的母親不顧血緣親情、不顧陸游與唐婉的真摯情感而硬拆散這一對山盟海誓的愛人呢?合理的解釋只有陸游的仕途、前程,陸家的未來,這讓陸母跨越了一切在人情至愛中難以割舍的情懷,割不斷,也要打斷,哪怕是唐婉真情摯意被傷之后的含悲離世。唐婉這種才女,滿腹的詩情畫意生出的都是世人眼中的不思進取;陸游在與其的纏綿中,只能讓陸家生出衰落的危機。那可是一個鼓勵并提倡以書學進階前程的時代!天天與媳婦膩在一起,在眾人、在世家看來,這算是什么事!能得到的評價就是沒見地、小家子氣,缺少男兒氣慨。
說著說著,中國愛情的古典小說集大成者《紅樓夢》上演的這出悲劇也是陸游、唐婉等古人上演過的,寶、黛的愛情悲劇與陸、唐的愛情悲劇在幾百年后又不約而同地契合在同一轍上。寶、黛的痛苦難受得曹雪芹老人家最終都難以再寫下去。次次的回憶與描摹、場場的刻畫與傷害,唉!《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是有著人物原型的,而且人們一直懷疑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無論怎樣,曹雪芹是真實目睹并感受了這場切膚切肺的愛情的。在怡紅院、在大觀園,有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寶、黛的愛情,可對于賈家的前程來說,一個孤兒毛丫頭的死活是無足輕重的,哪怕她是賈家最高權威賈母的親外孫女、賈家最有官爵賈政的親外甥女。賈府甚至有些怪怨她的到來,她的不明是非、她的重大干擾是讓賈家的未來與希望賈寶玉不思進取。林黛玉死了,葬花時她問,何處有香丘,是否收得艷骨留。不知她在天盡頭之外,是否遇到了唐婉,是否說起了功名利碌、仕途經濟。在一個以科舉決定著進取與家族命運的時代,她們生得太不合適宜、太不是時候,徒有讓愛人賞心悅目的情與貌,偏是在大家庭中最遭人不愛的一個。
她們的愛情有些委婉、有些難舍難分,可能是年齡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失去的緣故,若比起《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的人物原型,還算是好。張生與崔鶯鶯故事的人物原型是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先是崔家一定要張生取得功名,才有在滿目黃葉地的長亭送別。而到后來張生搏取功名之后,張生做為一個真實的、躋身于官階的士大夫,人性中最虛偽、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出來,加上張家橫加干擾,致使崔鶯鶯遺恨終生。中國人老罵陳世美,可有當陳世美的機會,有幾個金榜題名的假衛道士有幾個不是陳世美的。什么責任都推卸到封建禮教、皇權富貴,唉!其實人這種生命最禁不起推敲,因為總有很多無法面對的責任推卸到更高的寒處以逾越心里不可逾越的高度。
唉,愛情的悲劇很多時候來自于沒有結果、沒辦法有結果,實際大多有結果的愛情并沒有千古流唱。這里,最能洞穿世事的是蒲松齡老人家。他超越一切愛情的局限,在人世、冥界、妖狐鬼怪、直至一切有生命、有感應的花草蟲木等一切可以開拓的空間,拿起自己的判筆去無情檢閱愛情。不必死后翻飛、不必亡后靈犀,在活著的時候,便可以愛情的名義,讓精靈鬼怪祝你,讓你登科及第、功名有成,讓你心想事成、美夢成真,讓人東風無惡、好事無磨,可人最不長久、最易狐疑,常在區區小利的誘惑之下忘名忘利、怨神怨鬼、是非不辯,終傷得那一顆本在修練卻為愛情停頓的心無限地憾天動地。那些鬼怪精靈像只是借著人的外形在人世中千慨萬嘆地走了一遭,終落得情空義斷。
封建時代的中國人,在皇權、父權、愚忠愚孝等一切封建禮儀的壓制之下,翻開的浪漫無疑是沉重的。想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太難,父母之命不可違、媒妁之約不可棄、富貴能淫、貧賤能移、威武能屈、門要當戶要對……還是把人間至純到可以歌唱的愛情全部用口、用耳、用紙譜寫給那些有勇氣以死來怒視封建禮教枷鎖的稀有人群吧!在死后、在精神世界的結合與暢游中,人的意識拘限可以掙脫,只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愛情,什么都可拋舍。縱觀來,看過去,終明白,其實這些愛情什么都不曾超越,只是現實中人的超浪漫主義的幻想與神化,祭奠那些只能在生死中相許的愛情,追悼他們的凄婉與哀涼、嘆息他們的無奈與追隨。縱使眼淚化為杜娟、魂魄化為蝴蝶、身軀的枝蔓在天連成相交的樹、在地化為連理的枝,終是最大浪漫情懷的悲天憫人,實際什么都沒有,留下活人空空的寂寥與惆悵。走過的人已死去,后來的人依然還在前來。
可見,束縛自由愛情的因素可歸咎于時代、歸咎于封建禮教、歸咎于橫征暴斂、歸咎于門第之別、歸咎于前程家業,愛亦有難、別卻無錯。孟姜女縱哭倒八百里長城,對萬杞良的一抔白骨,該何以渡過余生;傳說秦始皇對其厚愛都讓孟姜女不屑一顧。牛郎是窮到底的人,織女是富到頭的人,他們之間的愛情與婚姻的隔閡來自于門第觀念,差的太遠;可王母偏不愿一甩袖子,讓他們之間的貧富差距修平補齊,可能考慮到原根原本的認識差異。白娘子為了許仙可仙山盜寶、水漫金山,而許仙在法海的調唆之下卻不顧白蛇的生死。對這一對故事原型,我一直不太明白,白蛇受著更高法力控制,且她的法術無邊,成仙一步之遙的誘惑在向她招手,人的多變與無情,一切終將虛化的滄桑都沒讓她為愛情止步,終讓她流淚產子以表明自己對生活、對愛情冰心玉潔的向往。成就《梁祝》的故事,是馬太守對梁、祝二人的迫害造成的,太仗勢了、太以權壓人了;在強權的眼睛里,沒有什么情意,就是索取與占有之后的順從;那一對年輕人,血氣方剛的,馬家逼死梁山伯還要娶他至愛的人,太缺德了,祝英臺撞墳而死、反抗的勇氣實在是可泣可嘆。
愛情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有著極強的暴發力、也有著很大的摧毀力,沒有懼怕、沒有忠孝、沒有皇權、沒有富貴,直至摧逼想控制人、想操縱人的一切力量。再看看這些愛情悲劇,女性的反抗更劇烈、更執著、更持久,縱使沖不破扼殺愛情的牢籠與枷鎖,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哪怕自傷、哪怕自毀,都在所不惜。在愛情悲劇里,女主角死的死、傷的傷,甚至是獨咽愛情這杯苦酒;而男性,在家族希望、家庭責任、忠臣孝子、修身齊家平國治天下等大帽子的遮掩之下顯得躊躇、顯得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愛情的步伐邁得不僅僅是蹣跚,且終究畫出另外的曲線,比愛情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豈能為兒女私情置家、置國,說白了是置前程于不顧。愛情故事的流傳可能緣于古時女性的社會地位相對于被動、局限的不易掙脫,傳統教育對女性不合理、違人性的要求有關;可男人,生就是為國為民為家的,在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鼓勵下,多少男人少小出了門老大都不曾回,終有“悔叫夫婿覓封候”的怨婦、終有化為望夫石的嘆女。再看看中國那四大民間傳說,哪一個愛情不是女性入主為先。結果好的,落個雙飛雙舞,結果差的不就成了形單影只!男性的精神世界密密重重,神往的愛情就希望女性為仙、為異,以跨越人間的重重束縛,縱使不能長情,也要沒有什么怨恨。唉,莫道世情薄,莫說人情惡,只因人心有曲折!
中國的愛情,很是凄迷。只是在戀愛的時節,該忘的還要忘、還上演的還在上演。
草木比人,更為有情!
【關于中國凄迷的愛情悲劇散文】相關文章:
1.幽徑悲劇散文
2.中國愛情史散文
5.關于愛情的散文
7.關于愛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