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短篇經典古代散文欣賞

時間:2018-02-22 20:51:21 經典散文 我要投稿

短篇經典古代散文欣賞

  短篇經典古代散文欣賞

短篇經典古代散文欣賞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李白

  秋述杜甫

  冷泉亭記白居易

  廬山草堂記白居易

  養竹記白居易

  新樂府并序白居易

  李賀小傳李商隱

  喜雨亭記蘇軾

  放鶴亭記蘇軾

  游沙湖蘇軾

  書巢記陸游

  牡丹亭記題詞湯顯祖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唐]李白

  【題解】李白與諸從弟聚會賦詩,本文即為之而作的序文。從弟即堂弟。但唐代風氣喜聯宗,凡同姓即結為兄弟叔侄等,所謂從弟未必真有血緣關系。序中寫了欣賞美景、高談清論、飲酒作詩的情景。雖有“浮生若夢”等頹廢之語,但主要是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全文僅百余字,緊扣題目,句無虛設,而層次井然。以駢偶句式為主,鏗鏘動聽,而又瀟灑流動,無板滯之弊。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1];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2],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3]。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4]。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5]。群季俊秀,皆為惠連[6];吾人詠歌,獨慚康樂[7]。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8]。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9]。??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李太白全集》

  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而人生浮泛,如夢一般,能有幾多歡樂?古人持燭夜游,確實有道理啊。況且溫煦的春天用艷麗的景色召喚我們,大自然將美好的文章提供給我們。于是相會于美麗的桃李園內,敘說兄弟團聚的快樂。諸位弟弟英俊秀發,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的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賞著美景,高遠的談吐已更為清妙。鋪開盛席,坐在花間;行酒如飛,醉于月下。不作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如賦詩不成,須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數行罰。(王運熙楊明)

 。圩⑨專

  [1]逆旅:旅舍。逆;迎。古人以生為寄,以死為歸,如《尸子》:“老萊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也!庇秩纭豆旁姟罚骸叭松斓亻g,忽如遠行客。”此用其意。[2]浮生若夢:《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莊子?

  齊物論》稱莊周夢為胡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意謂死生之辨,亦如夢覺之分,紛紜變化,不可究詰。此用其意。[3]秉:持,拿著。二句原出曹丕《與吳質書》:“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保4]大塊:指大自然。假:借。文章:原指錯雜的色彩、花紋。此指大自然中各種美好的形象、色彩、聲音等。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指出,天上日月,地上山川,以及動物、植物等,均有文采,“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5]序:同敘。天倫:天然的倫次,此指兄弟。[6]季:少子為季,此指弟弟。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幼而聰慧,十歲便能作文。深為族兄靈運所賞愛,常一同寫作游玩。[7]康樂:謝靈運,南朝宋詩人,名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以寫作山水詩著名。[8]瓊筵:美好的筵席。瓊,美玉。羽觴:酒器,形如雀鳥。[9]金谷酒數:晉石崇有金谷園,曾與友人宴飲其中,作《金谷詩序》云:“遂各賦詩,以敘中懷;虿荒苷,罰酒三斗!

  游沙湖選自《東坡志林》

  原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余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冰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難!笔侨談★嫸鴼w。

  譯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叫螺螄店。我在那里買了幾畝田,因為去看田地好壞,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覽清泉寺。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凈沒有污泥。晚間蕭蕭細雨里子規啼鳴。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白發的老人還能作報曉的公雞!边@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從蘇軾的《游沙湖》看其格調美

  就散文的解讀而言,對散文格調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夠"讀其文而想見其為人",具體說來,我們要能夠通過那些充分顯示散文的"個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獨特的選材和敘寫角度、作家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深刻見解、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基調等等的細致觀察,去領略文本的藝術趣味和獨特風韻,透視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們正可以從上述思路來讀蘇軾的《游沙湖》。

  現代學人呂淑湘先生論蘇軾隨筆小品,稱其"不刻意為文,遇有可記,隨筆寫去","或直抒所懷,或因事見理,處處有一東坡,其為人,其哲學,皆豁然呈現。"這是一種深識之見。這篇似乎是隨手所記,決無刻意痕跡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顯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讓我見"其為人,其哲學"的佳作。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居黃州時留下的一篇寫人記游的隨筆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寫人,后一部分以詞記游,文、詞融為一體,相互激發,自然流暢而情韻悠長。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本文寫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詞抒發的情感。作者是從龐安常與"我"同"異"的角度來寫人的。因此,只選取安常"以眼為耳","雖聾,而潁悟絕人"的特異之處,僅用"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一個細節,點化成文,寫出人物之不同一般。這種寫人的手段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而細細品味,我們還可以發現,這種寫法其實本身就蘊含深意。龐安常字時安,湖北蘄水人,兒時讀書過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長耳聾,但自學研習中醫,尤善針灸,為人治病,十愈,救人無數,為鄉里口碑。這樣一"異人",可記的事跡行狀必然很多,而作者卻只突出他"以眼為耳"的"異"。從作者文中"戲"言可以看到,作者這樣寫人,其實也是在寫自己。龐安常"以眼為耳"成一巧手神醫,而詩人"以手為口",是一代詩文絕佳的士子。安常"潁悟絕人"卻隱居鄉間,權充一名村醫,自己也因詩文得禍,貶居僻遠。兩人連境遇都有同"異"。更"異"的是他們都不用"耳"。龐安常不用耳是因為耳聾,耳聾而不聽,只憑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則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陸游:《題東坡貼》)率性而為,不為世風流轉,不為時論所惑,活出自己的獨立不倚,一派天然,憑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

  來,作者那一句"皆一時異人也",實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嘆。從這一句諧謔之中,我們自然也可以見出作者開朗詼諧、活潑風趣的性情。而作者貶居僻遠卻自居"異人",這又是多么樂觀、自信。這種樂觀、自信,在后文記游的《浣溪沙》詞中表現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白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高歌"誰道人間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是一種多么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情懷!這種人生情懷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種超然灑脫的韻致。

  【題解】

  本篇一作《游蘭溪》。蘭溪,在湖北省蘄水縣東,水出竹箬山,其側多蘭,唐置蘭溪縣。時蘭溪之水頗有盛名,《煎茶水記》說“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游蘭溪是元豐五年(1083)三月事。文章記述了與聾人醫生龐安時結識的過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筆墨頗為風趣,略有苦中作樂的味道。

  冷泉亭記作者:白居易

  原文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春之日,我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我愛其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山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又潺?潔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

  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譯文

  東南地區的山水勝景,余杭郡的最優;在郡里,靈隱寺最突出;寺廟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靈隱山下面,石門澗中央,靈隱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兩尋,寬不逾兩丈,但是這里集中了最奇麗的景色,包羅了所有的美景,沒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愛它的草香薰薰,林樹欣欣,在這里可以吐納于清新空氣之中,令人氣血舒暢。夏夜,我愛它泉水輕流,清風涼爽,在這里可以消去煩惱,解除酒困,令人心曠神怡。山上的樹林是亭子的大傘,四周的巖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間,水漫到亭階之上。你坐著玩賞,可用床下清泉洗腳;你臥著玩賞,可在枕上垂竿釣魚。又加清澈的潺潺澗水,不息地緩緩在眼下流過。不論你是個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門中人,你看到的聽到的邪惡門道,你想著的要說的骯臟念頭,不待那清泉洗滌,見了這里的景致,就會一下子全部消亡。這種無形中能獲得的益處,哪能給你說得完!所以我說:冷泉亭,是余杭郡最優美的地方、靈隱寺第一的去處!

  余杭郡從郡城到四郊,山連山、湖連湖,有極多風景秀美的地方。過去在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虛白亭;仆射韓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觀風亭;給事盧元輔,筑見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最后筑了這個冷泉亭。這樣,五亭相互可以望見,象五個手指并列一樣?梢哉f,全郡的美景都在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經全筑好了。后來主持郡政的人,雖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繼承他們到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導讀:冷泉亭是杭州的一處山水勝跡,位于靈隱寺前、飛來峰下,唐時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閘蓄水排洪,“冷泉放閘”成為古代靈隱寺的景觀之一。明代書法家董其昌出了對聯上聯:“泉從何時冷起?峰自何處飛來?”;清末大學者俞樾對得巧妙:“泉從冷時冷起,峰自飛處飛來!”。一時成為美談。

  這篇《冷泉亭記》是唐代大文學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長慶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層遞進的寫法,介紹冷泉亭景色為杭州靈隱之最,用筆工整;第二段是重點,舉出了春夏兩季和“坐而玩之者”、“臥而

  狎之者”為例,連用了四個“可”字,說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給人“潛利陰益”之多,點明其“最余杭而甲靈隱”的原因;最后一段補充說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釋:“東南”,唐代人的“東南”概念多指江南東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寶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間杭州嘗改余杭郡,此處用作雅稱!皩ぁ,古代長度單位,為八尺!稗罐埂保富ú莸姆枷恪!靶佬馈,形容草木繁盛狀!??”,水停滯,水面平靜。“泠泠”,清冷。“蠲”(讀juān),免除。“酲”(讀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狀態。“矧”(讀shěn),況且!皾摾幰妗,不知不覺中給人的利益、好處!八姆狻,與“提封”同義,指四周行政邊界之內的疆土!伴L慶”,唐穆宗年號,起始于公元821年,終于824年。(錢塘導讀、注釋)

  又題記:第一段用逐層遞進的寫法介紹冷泉亭景色為余杭靈隱之最;第二段是重點,共舉了春夏兩季和“坐而玩之者”、“臥而狎之者”為例,連用了四個“可”字,說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給人“潛利陰益”之多,點明其“最余杭而甲靈隱”的原因。最后一段補充說明五亭及其營建者。本文在寫法上,將狀景、抒情、文化融為一體;句式上,在長短錯落中見對偶整飭。

  此文一如白居易的閑適詩,明快簡潔,悠然可掬。詩人文中稱“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如此看來,冷泉亭是最好的去處了。在冷泉亭,春天“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夜則“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

  作者簡介:(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晚年官太子少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享年75歲。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他是繼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詩人。著有《長慶集》七十五卷。

  秋述

  杜甫

  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昔襄陽龐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揚子云草《玄》寂寞,多為后輩所褻,近似之矣。嗚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雖朱門之涂泥,士子不見其泥,矧抱疾窮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獨踽踽然來,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蓋,不見我病色,適與我神會。我,棄物也,四十無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處順故也。子,挺生者也,無矜色,無邪氣,必見用,則風后、力牧是已。于文章,則子游、子夏是已,無邪氣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時或賦詩如曹劉,談話及衛霍,豈少年壯志,未息俊邁之機乎?子魏子,今年以進士調選,名隸東天官,告余將行。既縫裳,既聚糧,東人怵惕,筆札無敵,謙謙君子,若不得已。知祿仕此始,吾黨惡乎無述而止。

  【賞析】杜甫擅長詠秋,《登高》《秋興》諸詩膾炙人口。此文亦寫秋,與其詩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透寫出一種因看破世態人情而滋長的人生悲涼,這恰是杜甫特有的生命情調。

  此文是如何層層渲染人生悲涼之感的呢?作者落筆即題一個“秋”字,既是點明節令,更是借助秋的特有文化意蘊,彌散“悲哉秋之為氣”的情緒氣氛。此文作于天寶十載(751),杜甫困居長安已歷五年,故文章直狀病臥長安旅舍之悲境:“多雨生魚,青苔及榻。”次則運筆極抒世態炎涼之感,作者就眼前氣象借雨喻人,以“舊雨來,今雨不來”喻寫舊友仍來、新人絕跡的人情冷暖;又征引龐德公與揚雄(字子云)的遭遇,曲寫自己的寂寞冷落;然后以慷慨抑憤之語點出門庭冷落緣由:士子一心追逐名利,故朱門不見涂泥,而嫌窮巷多泥。繼則描寫魏子與眾不同,踽踽然來告別,作者明贊魏子“不以官遇我”,暗寓懷才不遇之憤。

  本文旨在贈魏子以壯行色,文中寫杜魏之交突出“神會”兩字,綱舉目張,情長志遠。一寫魏子此來,不以官遇我,乃知我信奉安時而處順的人生準則。二寫我知魏子是卓特文士,必為世所用,成為黃帝之相風后、黃帝之將力牧式輔弼統帥。三寫我知魏子性無邪氣,又得正始諸彥之正傳,必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如同孔門弟子中以文學著稱的子游、子夏一樣。四寫我知以“道”銓衡,魏子尚有不及之處,即胸懷少年壯志,未息俊邁之機心,故有時賦詩如同建安詩壇的奇杰曹植、劉楨,談話涉及漢武時西掃匈奴的大將衛青、霍去病。五寫我知魏子此去東京洛陽為官,實乃迫不得已而入仕。作者筆意深婉,寫我即寫魏,寫魏更即寫我??寫出了杜甫的心志襟懷才學。

  本文在寫作上還有兩個特點不可不說,首先,全文構思貫徹對比手法,大者有眾士與魏子之比,小者有朱門與窮巷之比。其次,作者學識淵博,故文中多處引用典故。

  唐朝詩人杜甫在京城長安閑居時,曾受到唐玄宗的賞識,這時一些人認為杜甫的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爭著和他拉關系交朋友。隨著杜甫做官的消息越來越沉寂,那些曾巴結討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來往了。一個秋雨連綿的季節,正當詩人貧病交加之時,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來訪,這使他很受感動,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臥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高車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從此“新雨”“舊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稱!

  廬山草堂記

  白居易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斤*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戚*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佇*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霓*,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單*,好事者見,可以永日。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聲。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睛顯晦,昏旦含葉,千變萬狀,不可殫紀,鑼*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之態;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遠、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騫剝,來佐江郡?な匾詢炄荻鴵嵛,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員所羈,馀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

  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東西二林長老湊、朗、滿、晦、堅等凡二十有二人,具齋施茶果以落之。因為《草堂記》。

【短篇經典古代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1.父愛經典短篇散文

2.經典短篇散文賞析

3.古代經典的詩詞名句欣賞

4.短篇美文欣賞

5.老舍經典短篇散文摘抄

6.經典散文欣賞《雜感》

7.愛情經典散文欣賞

8.回家經典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