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外公家散文精選
捕魚是舟山外打水傳承了幾百年的祖業。
那些從未經歷過捕魚生涯的人,是不可能體會到外公他們孤懸在波濤中的心情的。不息的海浪、獵獵的海風、刺眼的陽光,把他們的形象鍛造成不同于陸地上的人,使他們油然而滋長遠離島嶼的不羈與粗獷。他們的身上滿是海水的咸味、魚的腥味,他們表情的褶皺里擠滿了陽光、鹽粒和風的影子,在歲月的浸泡、晾曬和腌漬中,他們的膚色蛻變成古銅色;經過海洋深刻的雕琢,他們的語言也變得沉默起來。漁民們在駛離海灣打撈金黃色的或是銀色魚腥味的收獲時,把情感留在岸上,把對家人的思念負載在這波濤之中。
外打水極像是一條潛伏于海面的魚背鰭,綿延于衢山島的西南角,它突出的山嘴頭極像是魚的唇角,一半露出水面,一半浸入大海,吮吸著海潮。房前屋后的山崗上,只要那旮旯上有一堆土,上面就長滿了手掌樣擎舉的仙人掌,散發著荒涼、寂靜、原始的氣息。站在崗墩上,能看見一條夾在兩道山梁間的溝谷,谷地南面是高地,谷地北邊是錯落的瓦房抑或茅草房。谷地下面,是一個散滿卵石的小海灣。小海灣里,犬牙交錯的岬角、灣汊、礁石,都匍匐在海潮中,與岸邊直立的罅巖勾勒出島嶼的邊緣。越過岱衢洋的波浪,眺望遠方,岱山島的島影依稀可辨。若是空氣清爽,還能看見波浪激越的白沫。
這時候,我常常是走在去外打水狹窄的山路上。山路沿海灣邊蜿蜒而上,我的眼前始終映照著一大片海一點船帆。有時候,碰見年長的熟悉的人親切地問上一句,你是某某嬸(姐)的兒子吧?我卑怯的心立時一跳,一塊塊碎石,一段段高低不平的小路,在腳下也延伸得越來越快,而一道道山崗也離背影越來越遠。
外公家在山谷最末端離海灣最近的坡上,一間瓦房,非常低矮,我的外公要彎下腰才能進去。屋檐東邊高,西面低,東面和北邊的墻就是壘起的山體。門有上下兩節。屋內西邊是一臺灶,灶前放一口水缸。東西兩面靠墻的邊上放兩張板床,板床其實是柜子,里面放著雜物,中間放一張吃飯的桌子。時常,我和弟弟擠進這屋里去,我小個子的外婆嘴邊總會泛起慈祥的笑意,逼仄的屋子里便盈滿了相見的親情和喜悅。
外打水的房子大多用石塊壘成,用瓦片或茅草蓋面,用竹子抑或木板搭建而成。因為長年對著海,海風大,屋頂上都罩著網片。村里男人全以捕魚為生,他們的胸膛呈暗紅色,個子短粗而精壯;女孩兒們個子也矮小,但長年習慣了海風的撫摩,長得也結實。
外公和漁民們對船一往情深,船是他們的家,是生命的蝸居地,給了他們呼吸和激情。幾百年來,這海岙上有多少漁民兄弟,無數次發誓不再去干如此累人和危險的職業,但他們終究不能離開大海,離開他們的船——這個漂浮著的生命搖籃。在這狹窄的空間里,頭上是白云,腳下是晃蕩的深淵,可就是這些,即使是一張帆、一頂錨、一根桅桿、一只吊水桶,都是他們的鐘愛之物,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
船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不用說船在波平如鏡的海面上滑行的.情景,就是船在驚濤駭浪中穿行的姿態,那昂立的船頭,那起伏的船身,就是一種較量,一種震撼,一種征服。你想,如山的海浪越過前艙,噴濺到駕駛臺上,從浪峰中下跌的船體與迎面而來涌起的海浪撞擊起來,船底發出訇然的鳴響,浪花在四周飛濺開來。船兒在如山的海潮面前頑強地挺立起來,將自己的龍骨當作犁鏵,一邊顛簸,一邊劈開波濤駛向陸地,那一種驚心動魄,完全是一種生命的穿越,一種生與死之間宏大的敘事樂章。
漁民們進行著一次又一次既無里程碑,又無指示牌的長征。每一次長征,在他們的生命里似乎只是一次日常的回家之旅,一場戰勝了風浪俘獲了戰果的回歸。自女媧捏泥為人,人類鑿木為船以來,我的漁民先輩們一次次穿越大海,在一潮又一潮的風浪中踏出了一條尋求彼岸的路,追尋著大海與大地交相輝映的豪邁與激情。
【漁民外公家散文精選】相關文章:
3.陽臺外的小花散文
4.墻外的風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