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那逝去了的和活著的

時間:2022-12-09 09:26:08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那逝去了的和活著的

——讀余華作品有感

同樣是一個60后,一個生活在中國相對富足的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同齡人,余華,用他那幾乎冷酷的筆墨,不動聲色地描述了在歐洲要用近一個世紀,而在中國卻只用了短短幾十年的巨變。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這樣評論余華:像魯迅刻畫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那樣,它試圖代表一個時代。余華與魯迅盡管文化上有某種相似性,但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這也是我讀余華作品的深切感受。

《活著》——“活著”本是一個挺美好的愿望,可作者卻讓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一一死去。毫無征兆,近乎殘忍。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而且死的是如此的荒謬。赤著腳第一個跑到醫(yī)院,還自信滿滿地跟老師說“我是第一個到的。”他不知道,他這一跑就是有去無回。就如現在許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得不到社會的重視一樣,想出人頭地,簡直是鳳毛麟角。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當他的母親悲痛的近乎麻木地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也已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只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老師來與富貴商量讓有慶學跑步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為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于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么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于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雖然小說中這個理由有些無厘頭,但還原到那個時代,卻無法不讓人相信。 ( )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個個死去,最后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蕩的年月,因為并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可能會讓現在的年青人讀后不禁有些戰(zhàn)栗。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兄弟》——原本是一部怪誕的絕妙之作。余華卻嘗試著把自己的親身經歷,當然這是許多60后朦朧模糊的記憶。創(chuàng)作成一部大眾史詩,他們成長于文革,經歷了1980年代,在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中成為勝利或者失敗者。

“媽媽,你放心,只剩下最后一碗飯了,我一定讓李光頭吃;只剩下最后一件衣服了,我一定讓李光頭穿。”這是作為哥哥的宋鋼在李蘭的墓前立下的保證。作者余華在他的諸多小說里很少用這樣煽情的筆畫,同時在這里,作者同樣殘酷地讓你身邊最親近的人一一死去,讓你在無助的世界里痛苦掙扎。

“駛來的火車讓他身下的鐵軌抖動起來,他的身體也抖動了,他又想念天空里的色彩了,他抬頭看了一眼遠方的天空,他覺得很美;他又扭頭看了一眼前面紅玫瑰似的稻田,他又一次覺得很美,這時候他突然驚喜地看見了一只海鳥,海鳥正在鳴叫,扇動著翅膀從遠處飛來。火車響聲隆隆地從他腰部碾過去了,他臨終的眼睛里留下的最后景象,就是一只孤零零的海鳥飛翔在萬花齊放里。”李光頭最后一個親人就這樣悲壯地離去,而此時的他卻正騎在這個死去兄弟的女人光溜溜的身上… …一部被正統(tǒng)評論家指責為“色情的”,在政治上有“傾向性”錯誤的,在情感上是“黑色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他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混亂、庸俗、淫穢、血腥,但他卻還原了一個時代。

《兄弟》以宏大的篇幅來敘述重大的歷史事實,文字卻極其樸素簡潔,所有的注意力像激光燈一樣聚焦在幾個人物身上,故事內容幾乎全部發(fā)生在一個無名小鎮(zhèn)。用一種明白如話的語言來敘述上世紀六十年代至當下跨度如此巨大的故事,而且還要把整個現代中國的歷史都囊括進去,這是需要膽量的,當然也是需要非常規(guī)的寫法。其結果是,我們看到了一部視野很小,內涵卻很深的佳作。余華沒有在人物身邊發(fā)生的重大的背景上浪費筆墨,去過多地直白描述,他只是讓你去體驗和感受,讓讀者自己去思考,這就讓宏大的歷史變得非常的個性化。

余華的小說我最近連著看了《活著》《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和《兄弟》,這一個個故事,宛如“一個昏暗的鬧劇,一個清晰的妄想,一個激動人心的淫蕩故事,一個品位低俗的紀念碑,或者是一個敏感的靈魂在述說… …”這些尖刻而深遠的述說,需要一個天才才能夠在這樣兩個敘述中保持平衡。而余華就是這樣一個天才。他借用比較和隱喻的組合,顯示了他所要表述的時代那些膽小者、平庸者、有才華者和貪婪者是如何移動和甄滅的。

從余華的小說里回到現實,你會發(fā)現,無論現時我們所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xù)活著,生活中的喜悅與痛苦、大多數細節(jié)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發(fā)無傷。告訴我們,誰還在不堪著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有許多的文學批評家說:余華的小說主要寫血腥、暴力、死亡,寫人性惡,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現象。他小說中的生活是非常態(tài)、非理性的,小說里的人物與情節(jié)都置于非常態(tài)、非理性的現實生活之中。其實不然,正如余華自己坦言:“我覺得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而實際上,只有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讀了余華的小說,才知道余華是多么的有生活積累,他筆下所反映的事實是多么的有說服力。所以說現在的兩極分化,不單單體現在物質與財富的擁有上,還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那些利用各種手段先富起來的人們,生活在物質的天堂,用一種鄙視的目光注視著大多數為活著而奔波的人們,所體現出的優(yōu)越感,或者說一夜暴富后的不適從感,心理上同樣難以逾越。

這就是余華小說所帶給人們的思考。

(作者:趙建全。江蘇宜興人。此文獲2015年江蘇無錫職工讀書征文三等獎)

【那逝去了的和活著的】相關文章:

秋逝05-12

逝俠作文04-14

逝的優(yōu)美詩歌03-24

春逝作文03-27

情逝的作文01-21

流風逝遠作文03-26

表達時間易逝的名言04-27

莫讓真情逝作文范文04-10

隨風而逝的蒲公英初中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