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家庭教育知識」 小班家庭教育大全
對有人小班的孩子怎么實行家庭教育呢?小班的孩子雖小,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過分的寵愛孩子嗎,反而會不好教,也讓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家庭教育大全,希望大家喜歡,快來看看吧!
小班家長育兒心得家庭教育
小班的老師:
你好!晨晨是我們家的唯一的寶寶,也因為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是摸索著前進,根本談不上有什么育兒心得。現在老師要求,我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講一講晨晨這幾年的成長過程中的感觸。以拋磚引玉,達到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說到小孩子的教育,我們認為首要任務在于與寶寶加強溝通,但在與寶寶溝通中存在寶寶的思維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個溝通都需要從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交流,引導,并且一定要現場模擬,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讓寶寶明白我們所要傳送給他的信息。我家寶寶在13個月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寶寶剛學會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周末,一家三口在家里,爸爸在看電腦,媽媽在洗衣服,寶寶在小桌子旁邊玩耍,媽媽就提醒寶寶,寶寶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床上去,蓋上被子。寶寶說不冷,并忙著要幫媽媽一起洗衣服。此時媽媽手機響了,就去隔壁接電話,等回來發現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寶寶放到床上,用被子蓋起來了。后來經過仔細詢問,寶寶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們放到床上,用被子蓋起來了。從上面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對于媽媽說的,冷了就坐到床上,蓋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類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們有沒有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從而達到與寶寶的有效溝通。只有讓寶寶正確的理解了父母、老師的指導,小孩子才會按照父母、老師的預期方向發展。
身教勝于言傳,小孩子在模擬能力方面是非常強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這都是身教的直接結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么樣,首先父母、老師必須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寶寶就學會了父親的所有習慣,好的,壞的都學會了。小孩子對事物好壞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沒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我們都是外來打工人口,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孩子,但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非常感謝老師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最大努力的督促、幫助寶寶健康的成長。最后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小班家庭教育大全
幼兒小班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4月25日,參加了幼兒園小六班組織的幼兒教育經驗交流會,班主任趙老師明確了本次會議的目的、意義和會議程序,參加會議的部分家長也交流了對幼兒教育的一些經驗做法,同時也提出一些困惑,大家進行了交流。針對幼兒教育,我也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小女兒的名字叫楊碩,剛過四周歲的生日,今年3月份入園,入幼兒園后,非常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小朋友和幼兒園的環境,早上入園很高興,只有極少數時候調皮說:我不上幼兒園了。我們說老師和小朋友等著你呢!她就高興的跟著我們去幼兒園了。放假的時候,多數時候都是爸爸媽媽一起陪著她,講講故事,玩玩游戲等等,也很快樂。為了能夠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也時常翻看一些關于家庭教育、幼兒教育的書籍雜志。下面就自己的一些關于家庭幼兒教育的看法交流。
一、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習慣之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這是眾所周知的。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于孩子習慣培養的內容也是不同的。在4-5周歲時應注重孩子培養的習慣,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培養孩子講禮貌,能夠使用一些禮貌性的日常用語,這一點幼兒園的老師做的很好,孩子入園幾周后,入園、離園時都學會和老師打招呼,做的非常自然、得體,在家時或爸爸媽媽送到幼兒園離園時她也能主動打招呼。同時也學會適時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用語,并幫助孩子掌握什么時候該怎樣說,一點點提高孩子,讓孩子變得懂禮貌。
二是養成孩子自己自理的習慣。小女兒楊碩在家時,表現出主動搶家務活干,她媽媽疊衣服時,她也搶著疊,特別是她自己的衣服。我們就抓住這個機會,讓她鍛煉,并及時鼓勵,即使疊得不整齊,也夸獎、鼓勵,如果需要重新疊就趁她玩的時候完成,有時還和我比賽,我故意疊得沒有她疊得好,她就特別有成就感和喜悅感。久而久之她就疊得越來越好,而且能夠主動疊好自己的衣服。入園后,老師又鼓勵孩子自己穿衣穿鞋,現在她做得也很好,在家時也是盡量讓她自己完成。同時,她玩的玩具、卡片、拼圖和圖畫書等等,用完后都盡量讓她自己整理,她有一個可以讀一年級時用的書包,她也經常自己整理,放東西。
三是不要讓孩子說謊。往往有這樣情況,孩子說謊后,家長很好奇很高興,認為孩子很聰明,當然這也應該是聰明的表現,但作為家長應該正面引導孩子,養成誠實的習慣,之后形成誠實的性格,鑄就誠實的品質。
四是對于孩子存在問題的矯正,要堅持經常,讓孩子逐漸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事不應該做的。比如孩子好吃零嘴,這是正常而普遍的,特別是喜歡吃糖,楊碩每次到超市都先去挑糖,她媽媽管得稍嚴一些,她有時還真不聽我的,用哭鬧來對付我,因為她按照以往經驗知道我好對付,我經常妥協,因此還愿意讓我領她去超市,后來意識到她的這種心理后,我提前表面嚴肅對她說,不許買糖,否則不領你去,有時她哭鬧,也要堅持,不要給她造成感覺,哭鬧就能勝利,有時候原則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幼兒教育同樣需要原則。
二、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是培養孩子健康成長重要內容。
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好奇心方面普遍做得不到位,其實這與我們家長這方面的知識、能力欠缺和環境、條件不足等方面造成的。但是我認為,我們做不到主動去培養,但我們絕不能去做抹殺孩子好奇心的事情,當孩子對這對那表現好奇的時候,千萬不要阻止、訓斥,什么“老實呆一會”、“那有啥好看的”等等,孩子的好奇心天性往往就在你的這一阻、那一攔和訓斥中抹殺了。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好奇心越來越差,這是現實。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不起副作用,先要做到“無為”。之后,要學會怎樣培養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天性,在做到“有為”。
培養孩子好奇心、想象力,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時,父母不要心疼錢,要給孩子買一些她感興趣的玩具,有時你買三個玩具,她喜歡一種,就物有所值了,因為這種玩具給他帶來的快樂和成長幫助是無價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和興趣是在玩的過程中一點點提高的。沒聽說一個啥也不會玩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
三、讓孩子逐步具備安全意識,幫助孩子健康平安成長。
周圍環境存在哪些安全隱患,走在大街上會有哪些危險,隨著孩子漸漸成長,讓孩子一點點明白怎樣保護自己。要記住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攀高等等。
四、父母要學習關于幼兒教育的理論書籍和實踐經驗,能夠更好地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理論和教育能力的缺失,是當前家長的普遍狀況。許多家長憑著想當然去管孩子,有時候副作用大于正作用,做了很多負面影響,整天埋怨甚至打罵等等。因此,家長應盡量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內容,不能學習理論的,學學怎樣做也很好。前幾日,幼兒園出版一期幼教報紙,內容很好,家長應該很好讀一讀。
關于家庭教育應注重學習這樣一些內容:
一是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在不同時期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和培養的習慣、掌握的能力和激發的興趣有哪些。
二是學會掌握自己的孩子的特點。書籍上大多談得是普遍規律,但針對不同的孩子,又有一定的差異性,作為家長要通過觀察、接觸掌握,達到因材施教。
三是學會怎樣具體操作。在原則、規律的指導下,知道怎樣做才是最有價值的。家長要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要自己有一定的感悟。
小班幼兒家庭教育的幾點誤區
誤區一:過早進行知識教育。幼兒教育在家庭中存在這種現象: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過早地給孩子背上學習的包袱。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第二天就問孩子學了什么兒歌,一看孩子在玩,家長就不高興。其實,幼兒階段主要是玩,讓孩子們在玩中學。讓孩子們做游戲也是一種學習,孩子在7歲前,要讓他們多動手、多活動,讓他們快樂地掌握知識。在幼兒教育中,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教育寓于游戲之中,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過扮演角色做游戲,學習人與人之間相處、交往的正確態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為,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誤區二:盲目進行素質教育。在許多家長看來,素質教育就是讓孩子什么都學、什么都會,所以不惜精力、財力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他們在選班的時候,往往又很少考慮孩子的興趣、發展可能及趨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失去學習興趣。
誤區三:對孩子溺愛。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使孩子成為愛怎么鬧就怎么鬧的小皇帝、小公主。這樣的家長往往嘆息“培養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問題。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是科學的愛,而是溺愛。像孩子要什么給什么,隨孩子的意;想吃啥就買啥,吃名牌穿名牌,這些都是溺愛的表現。小孩子不懂事,家長應該有所分析,對孩子的要求要適可而止,如果孩子的要求家長認為不能滿足,就是孩子哭鬧也不能勉強滿足,不過要給孩子講清道理。如果孩子一哭家長就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他還會哭。溺愛的另一種表現是,許多家長認為,放手會讓孩子“受傷”。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許多家長表示不理解:“兩三歲的孩子,就讓他們受挫嗎?”其實從嬰兒落地開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對世界充滿好奇。而家長往往不敢放手讓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比如不允許孩子玩泥沙,因為太臟;不允許孩子去碰剪刀、錘子,因為太危險。這一切確實避免了大人們的麻煩,可是卻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探索世界的興趣被削弱了,個性漸漸被束縛。
誤區四:粗暴式教育。一些家長對孩子不滿意,不是打就是罵,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請家長記住,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家長與孩子應該平等相處,意見不一致時家長應該給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如果長期采取粗暴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具有攻擊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粗暴式教育主要與家長的素質有關,從這個角度說,家長也應該多看書、多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
誤區五:家庭教育不一致。爸爸和媽媽在教育孩子時意見不一致,比如孩子做錯了事,爸爸在批評孩子時媽媽卻護著孩子。有時是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比如孩子做了不對的事,爸爸在批評孩子時爺爺會在身邊說:“你還說孩兒哩,你小時候還不如他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找到了避風港,這樣會影響教育百度文庫效果。正確的方法是,如果爺爺、奶奶發現爸爸和媽媽在教育孩子時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應該在合適的時候提出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誤區六:不與教師結合。一些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后一切就由幼兒園負責,自己什么也不用管了,孩子出現問題總會說是幼兒園的責任,這也是由于家長不懂教育規律造成的。一些家長一聽說老師批評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去找老師的事,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會在孩子內心形成陰影。誤區七:不知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張白紙,對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長的正確言行會使幼兒學到正確的處事要領;相反則會使幼兒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幼兒時期也是行為品德養成的重要時期,而這種養成是要通過行為來實現的。一方面,幼兒非常注意家長的言行,確定他們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則加以模仿,并在不斷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標準。所以家長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確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同時又要讓孩子進行模仿,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小班家庭教育知識」 小班家庭教育】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格言05-11
家庭教育作文12-07
家庭教育心得12-30
關于家庭教育句子-現在家庭教育賞析04-02
小班消防安全知識05-09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05-03
家庭教育的名言警句04-08
快樂家庭教育文章05-02
家庭教育活動總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