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長征故事:強渡烏江天險[1]
為您整理了“著名長征故事:強渡烏江天險”,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兒童故事相關信息請訪問兒童故事網。
烏江的偵察
新年的第一天,是渡江戰斗開始的一天。前衛團已逼近江邊之江界(渡口)進行威力偵察:江面寬約二百五十米,流速每秒一米八,南岸要下十華里壁陡的石山,才能至江邊,北岸又要上十華里之陡山,才是通遵桐的大道。渡口東西兩旁、兩岸都是懸崖絕壁。站在江邊一望,碧綠的江水,黑黑的石山,真所謂天險烏江!前衛團長(耿飚同志)化裝到江邊先行實地偵察:敵人在渡口(大道旁)配備有連哨;渡口上游約五百米處有條極小的橫路,與渡口大道相通,勉強可走人,但兩岸沙灘極少,登岸很難,敵人在此又配備有排哨;在離江水百余米之岸上敵人筑有工事;離江邊二華里的一個廟里敵人配備有團預備隊;其總預備隊(約一個團)則在離江邊五華里之半山上。
……
渡口大道是敵人的防御重點,工事較強,兵力較多。渡口上游五百米處,南北兩岸勉強能攀登上下,而敵人對此處沒有大的注意。其余各處均是無法通行的絕壁懸崖。決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腸小道。
工兵部隊趕制竹筏,作強渡及架橋準備。挑選了部隊中善于游水的指戰員十八人,準備游水過江……
一次強渡
密云微雨,冷風冰水,強渡決定在二日進行。一切都配置好了,九點鐘光景,渡口方面佯攻動作開始了。敵人慌忙進入工事,不斷向南岸射擊,大叫:“快點!共匪要渡江了!來了!打呀!”這方面打得很劇烈了。主攻方面的機關槍迫擊炮也叫了,我第一批八個英勇戰士,赤著身子,每人攜帶駁殼槍一枝,“撲通”一聲躍入江中。在那冰冷的水里,游水極感困難,但在強烈的火力掩護下,十幾分鐘后,無一傷亡,到達彼岸,隱蔽在敵警戒線之石崖下。此時敵之警戒恐慌萬狀,大叫“來了!”“過來了!注意!”八個勇士雖然過去了,但交由他們游水時拉過去的準備架橋的一條粗草繩卻因水寬流急以及身受寒冷刺激已無力氣,無法拉得過去。
指揮員決心繼續以竹筏強渡。第一個竹筏撐到中流,受敵火射擊翻掉了。雖有八人已登彼岸,但無后續部隊無濟于事,只得召這八個人游回南岸。其中一個同志赤身凍了兩點多鐘,因受冷過度,無力游回,中流光榮犧牲。第一次強渡,遂告無效。
“水馬”在烏江
研究情況和吸取經驗教訓后,我們決定實行夜晚偷渡,工兵迅速趕制雙層竹筏。黃昏后,擔任偷渡之第四團第一營,沉著肅靜,集結江邊,……第一連的五個戰士首先登筏,并約定靠彼岸后用手電筒向我岸示光,以表示到達。在等齊一排人后,才開始向敵警戒襲擊。第一筏偷偷地往江中劃去;敵人并未發覺。四周仍然沉寂,只斷續地在打零槍。第三連連長毛正華率傳令員一人(馬槍一支),輕機槍員二人(機槍一挺),登第二筏再往江中劃去。第三、四筏是預定在望著前者登岸后再去。第一筏出發已二十幾分鐘之久了,還不見電光顯示,是否已靠彼岸,實難猜測。在弄清情況前,第三、四筏暫不出發。一個鐘頭后,第一筏的五個戰士沿南岸回來。據報因水流太急,黑夜里無所指向,劃至江中被沖順流而下兩里許,才靠南岸,棄筏沿岸摸索而回。在這種情況下,第二筏已靠彼岸亦被水沖走,就更難判斷了。然而不管如何,有再劃一筏,再試一下的必要。可是,第三筏劃至中流,已無法再進,不得不折回。直到此時,第二筏的`毛連長仍然毫無消息。這樣偷渡又告無效而停止。
堅決突過去
時間宕延,敵情緊張(蔣賊之薛岳縱隊尾追我軍),軍委電促迅速完成任務,只有再思再想,想出更好的方法來完成任務。隨即決定在白天再行強渡。
……
3日九時,強渡又開始了。我們對大渡口仍然只以小部隊佯攻。渡口上游五百米處,在我濃密的火力掩蔽下,裝好了輕裝戰士的三個竹筏(共十余人)一齊向敵岸劃去。敵人雖拼命向渡筏射擊,但在我猛烈火力掃射下,不敢沉著射擊。三個竹筏上的戰士在劃到中流以前,均未受傷亡,一個劃手同志雖竹篙連斷三根(三次被敵火打斷),但不管敵火如何,還是堅決繼續強劃。兩岸火力正酣密時,三個強渡筏子離敵岸不遠了,敵人極其恐慌了,拼命向強渡的“水馬”射擊。誰知道正在敵軍士哨的抵抗線腳下石崖里,突然出現了蠕蠕欲動的幾個人。貼近著敵人軍士哨陣地的地方,突然間響起了對敵人作抵近射擊的輕機槍。接著是一陣手榴彈爆炸聲,把敵人的軍士哨打得落花流水。從石崖底下沖上去的幾個人,迅速占領了敵軍士哨抵抗線,接應了我三個竹筏上的小部隊迅速登岸。這時,的確大家都感到奇怪,那從石崖底下沖上去的幾個人是準呢?“是毛連長他們呀!我看一定是他們!”
……
江邊過夜的毛連長
戰斗在開展著,強渡在繼續著,這且擱下再說。提前說一說我們的紅色英雄怎樣在敵人腳下過夜!——毛連長于2日晚偷渡時,率戰斗員四人登第二筏。這個竹筏不知怎樣竟然靠了彼岸。在他們登了岸后,總是望著后續再渡,卻總不見來。他們用了一根火柴示光,但因離敵太近(離敵人只二三十米)不好過于現光,南岸并未看見,結果兩岸
新年的第一天,是渡江戰斗開始的一天。前衛團已逼近江邊之江界(渡口)進行威力偵察:江面寬約二百五十米,流速每秒一米八,南岸要下十華里壁陡的石山,才能至江邊,北岸又要上十華里之陡山,才是通遵桐的大道。渡口東西兩旁、兩岸都是懸崖絕壁。站在江邊一望,碧綠的江水,黑黑的石山,真所謂天險烏江!前衛團長(耿飚同志)化裝到江邊先行實地偵察:敵人在渡口(大道旁)配備有連哨;渡口上游約五百米處有條極小的橫路,與渡口大道相通,勉強可走人,但兩岸沙灘極少,登岸很難,敵人在此又配備有排哨;在離江水百余米之岸上敵人筑有工事;離江邊二華里的一個廟里敵人配備有團預備隊;其總預備隊(約一個團)則在離江邊五華里之半山上。
……
渡口大道是敵人的防御重點,工事較強,兵力較多。渡口上游五百米處,南北兩岸勉強能攀登上下,而敵人對此處沒有大的注意。其余各處均是無法通行的絕壁懸崖。決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腸小道。
工兵部隊趕制竹筏,作強渡及架橋準備。挑選了部隊中善于游水的指戰員十八人,準備游水過江……
一次強渡
密云微雨,冷風冰水,強渡決定在二日進行。一切都配置好了,九點鐘光景,渡口方面佯攻動作開始了。敵人慌忙進入工事,不斷向南岸射擊,大叫:“快點!共匪要渡江了!來了!打呀!”這方面打得很劇烈了。主攻方面的機關槍迫擊炮也叫了,我第一批八個英勇戰士,赤著身子,每人攜帶駁殼槍一枝,“撲通”一聲躍入江中。在那冰冷的水里,游水極感困難,但在強烈的火力掩護下,十幾分鐘后,無一傷亡,到達彼岸,隱蔽在敵警戒線之石崖下。此時敵之警戒恐慌萬狀,大叫“來了!”“過來了!注意!”八個勇士雖然過去了,但交由他們游水時拉過去的準備架橋的一條粗草繩卻因水寬流急以及身受寒冷刺激已無力氣,無法拉得過去。
指揮員決心繼續以竹筏強渡。第一個竹筏撐到中流,受敵火射擊翻掉了。雖有八人已登彼岸,但無后續部隊無濟于事,只得召這八個人游回南岸。其中一個同志赤身凍了兩點多鐘,因受冷過度,無力游回,中流光榮犧牲。第一次強渡,遂告無效。
“水馬”在烏江
研究情況和吸取經驗教訓后,我們決定實行夜晚偷渡,工兵迅速趕制雙層竹筏。黃昏后,擔任偷渡之第四團第一營,沉著肅靜,集結江邊,……第一連的五個戰士首先登筏,并約定靠彼岸后用手電筒向我岸示光,以表示到達。在等齊一排人后,才開始向敵警戒襲擊。第一筏偷偷地往江中劃去;敵人并未發覺。四周仍然沉寂,只斷續地在打零槍。第三連連長毛正華率傳令員一人(馬槍一支),輕機槍員二人(機槍一挺),登第二筏再往江中劃去。第三、四筏是預定在望著前者登岸后再去。第一筏出發已二十幾分鐘之久了,還不見電光顯示,是否已靠彼岸,實難猜測。在弄清情況前,第三、四筏暫不出發。一個鐘頭后,第一筏的五個戰士沿南岸回來。據報因水流太急,黑夜里無所指向,劃至江中被沖順流而下兩里許,才靠南岸,棄筏沿岸摸索而回。在這種情況下,第二筏已靠彼岸亦被水沖走,就更難判斷了。然而不管如何,有再劃一筏,再試一下的必要。可是,第三筏劃至中流,已無法再進,不得不折回。直到此時,第二筏的`毛連長仍然毫無消息。這樣偷渡又告無效而停止。
堅決突過去
時間宕延,敵情緊張(蔣賊之薛岳縱隊尾追我軍),軍委電促迅速完成任務,只有再思再想,想出更好的方法來完成任務。隨即決定在白天再行強渡。
……
3日九時,強渡又開始了。我們對大渡口仍然只以小部隊佯攻。渡口上游五百米處,在我濃密的火力掩蔽下,裝好了輕裝戰士的三個竹筏(共十余人)一齊向敵岸劃去。敵人雖拼命向渡筏射擊,但在我猛烈火力掃射下,不敢沉著射擊。三個竹筏上的戰士在劃到中流以前,均未受傷亡,一個劃手同志雖竹篙連斷三根(三次被敵火打斷),但不管敵火如何,還是堅決繼續強劃。兩岸火力正酣密時,三個強渡筏子離敵岸不遠了,敵人極其恐慌了,拼命向強渡的“水馬”射擊。誰知道正在敵軍士哨的抵抗線腳下石崖里,突然出現了蠕蠕欲動的幾個人。貼近著敵人軍士哨陣地的地方,突然間響起了對敵人作抵近射擊的輕機槍。接著是一陣手榴彈爆炸聲,把敵人的軍士哨打得落花流水。從石崖底下沖上去的幾個人,迅速占領了敵軍士哨抵抗線,接應了我三個竹筏上的小部隊迅速登岸。這時,的確大家都感到奇怪,那從石崖底下沖上去的幾個人是準呢?“是毛連長他們呀!我看一定是他們!”
……
江邊過夜的毛連長
戰斗在開展著,強渡在繼續著,這且擱下再說。提前說一說我們的紅色英雄怎樣在敵人腳下過夜!——毛連長于2日晚偷渡時,率戰斗員四人登第二筏。這個竹筏不知怎樣竟然靠了彼岸。在他們登了岸后,總是望著后續再渡,卻總不見來。他們用了一根火柴示光,但因離敵太近(離敵人只二三十米)不好過于現光,南岸并未看見,結果兩岸
【著名長征故事:強渡烏江天險[1]】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