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故事:過草地[1]
為您整理了“紅軍長征的故事:過草地”,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兒童故事相關信息請訪問兒童故事網。兩方面紅軍會師后,兵力加起來有十萬多人。這種情況對中央紅軍來說當然是十分值得高興的,因為裝備和給養充足的四方面軍,可以大大地緩解中央紅軍一路行來缺衣少糧的現狀。同時,對紅四方面軍來說,與懷著共同的心,不懈戰斗的同志們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紅軍隊伍士氣高昂,躍躍欲試的時候,四方面軍的領導張國燾(tāo)卻以種種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軍主力北上戰斗。為維護紅軍內部的團結,黨中央在反復研究之后,于7月18日發出通知,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并根據他的部署,對紅軍隊伍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這樣,過雪山之前,毛澤東制定的松潘戰役計劃就沒能進行下去,而被張國燾的“赤化四川”計劃阻止了。兩方無法妥協,以致延誤了戰機,致使紅軍在小金縣和毛兒蓋地區停留了一個多月時間,最終只能選擇從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紅軍制定了夏洮(táo)計劃,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路。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總政委張國燾率領,經阿壩地區北進;右路軍則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和陳昌浩率領,經班佑地區北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隨后,右路軍進入了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長征路上的一大挑戰。
在這片草地中布滿了水草、沼澤、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長,根本就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著草甸走,這是唯一安全的落腳處。從一個草甸到另一個草甸,跳著前進。一天下來,精疲力竭。
有的戰士又累又餓,實在跳不動,就用棍子探深淺,幾個人互相攙扶著走。但還是有很多人掉進沼澤地里,往往是一個人陷進去后,另一個人伸手去拉他,也跟著掉了進去,越陷越深,再也沒能出來。
據說過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
一開始戰士們沒有經驗,不停地有戰士陷進泥潭,旁邊的戰士們就上去救人,許多都一起犧牲了。后來有了經驗,掉下去的也少了,幫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動,越動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綁腿的布條,幾個人一起拉他上來。
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氣候變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進一旁的泥潭。
第三怕過河。草地還是十分原始的環境,上面許多河,有的水淺一些,還能涉水過去,但多數河都又寬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還很急,許多戰士都在渡河時犧牲了。有時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過河的戰士就被暴漲的河水沖走,一去不復返了。
就這樣,草地埋葬了許許多多的熱血男兒,千千萬萬的戰士沒能從這里走出去,就此長眠草地了。
但這不是過草地最難的事情,更難應付的是饑餓。
出發前,紅軍指揮員命令各部隊四處籌集糧食,以備過草地時有足夠的力氣。但當地人煙稀少,即使有人也都不富裕,紅軍拿著錢卻買不到糧,什么辦法都想了,但把當地居民的存糧都買來也不夠用,負責籌糧的戰士急得直哭。
戰士們把征集來的青稞(kē)麥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帶在身上;并殺了幾匹馬和當地藏民的幾頭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戰士鋌(tǐnɡ)而走險,看準了敵軍的部隊運給養,就噼噼啪啪地一陣亂打,搶了給養當口糧;還準備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冷。
為了過草地,同志們都學會了尋找野菜的絕活,在糧食吃完的時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最后,紅軍戰士平均每人帶著五六斤口糧,就這樣上路了。
走了幾天,大多數戰士就都開始餓著肚子趕路了。分下來的青稞麥炒面只夠吃幾天的,雖然難以下咽但總比沒有好。很多紅軍后來回憶,都覺得那時能夠走出來十分不可思議。
“準備的青稞麥炒面,需要用水煮著吃,沒有水,干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濕了,就成了疙瘩,再用開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經餓。如果吃黏疙瘩,又難以下咽。
還有不少同志在進草地之前來不及磨面,帶的就是青稞麥。這樣的青稞麥只能一顆顆咬著吃,帶的少,就一顆顆數著麥粒吃,盡量節省多吃一兩天。咬青稞麥既吃不飽,還難于消化。一般戰士準備的干糧,兩三天就吃完了。”
還有的老紅軍回憶:“前邊的部隊還有野菜、樹皮充饑,后續部隊連野菜、樹皮都吃不上,更難熬。
沒有能吃的野菜,他們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脫下來,還有馬鞍子,煮著吃。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將別人屙的屎里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屙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著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
這不是想象出來的,也不是沒有經歷過長征的人,能夠想象得出來的。那樣艱難的歲月,紅軍戰士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挪過來的。
【紅軍長征的故事:過草地[1]】相關文章:
7.長征故事:紅軍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