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格言大全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4、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7、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8、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1、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2、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13、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1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7、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1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20、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21、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2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24、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2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2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9、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30、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31、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32、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3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4、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3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3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38、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3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40、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
4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4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43、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傳統美德格言】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大全05-11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大全05-08
中華傳統美德品質格言大全05-08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警句大全05-12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貴和大全05-10
傳統美德的名言05-12
關于傳統美德的作文04-18
關于傳統美德的作文12-29
傳統美德的名人故事大全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