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貝多芬傳讀后感

時間:2022-12-09 13:03:4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1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貝多芬傳》,貝多芬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撓的精神,放下《貝多芬傳》,無數感慨涌上心頭……

  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師的女兒。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開始,他父親就逼他學音樂,在小時候就失去了他最愛的母親。正當貝多芬風華正茂時,病痛已經悄悄叩門。1796至1800年,耳聾癥開始肆意,聽覺也漸漸衰退。一個鋼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聽覺,而貝多芬在他可以大顯自己的才能時聽力衰退,甚至不能聽到任何聲音,可想而知當時的貝多芬是多么的'無助,面對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換做別人,肯定對自己的未來不報希望,從而破罐破摔。但是貝多芬并沒有這樣,他一直獨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仍堅持創作,還為他的心上人朱麗塔?圭恰迪爾譜寫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訴了他的兩個好友。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折服了,他以他驚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堅持下來,要知道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耳聾之后創作的。

  貝多芬飽經風霜,他經歷了挫折也享受了成功,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由汗水換來的”。只有付出過,才會有收獲。以后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斗,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愿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于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么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這幾天,電子琴考級,我為了能把琴能練好,這可讓我下了不少苦功,不得不夜以繼日的練琴,幾天下來,我累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了,疼痛不已。老師也說,我的琴練得越來越熟練了。真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呀!是啊,“成功是由汗水換來的”這句話在我的身上再次印證。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2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了不起的音樂家貝多芬說的一句名言。在我還沒有接觸鋼琴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過這句話。我想知道他經歷了些什么?為什么他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后來,我開始學習鋼琴,接觸到了貝多芬的很多音樂作品,我一遍遍地聽他的《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沉浸在他的音樂世界里。老師告訴我,他被人們尊稱為“樂圣”和“交響樂之王”。這時候,我對貝多芬就更感興趣了。于是,我纏著媽媽給我買關于貝多芬的傳記,終于,在我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貝多芬傳記》這本書。

  我一拿到這本書,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吸引著我,又仿佛涂上了強力膠,把我的手牢牢地粘在上面,讓我手不釋卷。我早上看,晚上看,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就連吃飯和上廁所時都在看,媽媽笑著說我被這本書迷住了,簡直是廢寢忘食了!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貝多芬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音樂天才。他家境貧寒,童年十分悲慘。他在幼年的時候就開始嘗試即興創作,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是一個禍福相依的堅強的青年人,當他成年以后,為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他受教于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這個時候,命運給了貝多芬沉重的.一擊——他的耳朵失聰了。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該是多么悲慘呀!就像是一只小鳥沒有了翅膀,無法展翅飛翔;又像是一臺汽車失去了引擎,無法發動、馳騁。但是貝多芬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與命運抗爭。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一系列傳世的經典樂章。

  貝多芬是個勇敢頑強的人,他一生幾乎沒有享受過快樂,伴隨他一生的是貧窮和苦難,但是他的音樂卻總是充滿著光明、力量,催人奮進!當他去世了,他的音樂生涯結束了,但他偉大一生的傳說卻在人間開始了新的生命。我被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明白:苦難能夠摧毀一個人的勇氣,但同時也能造就一個人的意志,我們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扼住命運的咽喉,努力做生活的強者。

  讀完《貝多芬傳》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命運多舛的貝多芬尚且如此頑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擁有健康挺拔的體魄,擁有良好優越學習條件,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更應該努力進取。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時,要放平心態,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要迎難而上!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奮斗,我們才會變得更優秀,請記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3

  《貝多芬傳》中的主人公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侖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后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并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貝多芬熱愛音樂的執著,也深深地同情他的悲慘童年,然而我更為貝多芬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所感動了,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執著與熱愛,使得貝多芬終于戰勝了一切,也使得他自己至今仍舊能夠成為全球樂壇永不褪色的常青樹。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4

  我在暑假里讀了《貝多芬》人物傳記這本書。貝多芬被法國著名文學家、音樂史家羅曼。羅蘭稱之為“勝利的普羅修斯”的“正直與真誠的大師”。貝多芬除了耳聾外,還有其他疾病,難以想像的痛,但是為了表達人民追求自由、斗爭、意志和解放,他帶著痛創作了《d小調第九交響曲》。

  我要學習貝多芬的堅強、不怕困難、不放棄自己工作的意志。我現在也在彈他創作的曲子,我要更加努力的彈鋼琴,把他美妙的曲子彈給大家聽。

  我會牢記他的`一句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5

  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高瞻的心去拜讀貝多芬的一生。我悄然合上書時,我猛然發現我們往往只被他創造的輝煌所吸引,對于貝多芬的細致的一生,我們還是一知半解。

  作為一個名人,貝多芬一直不被人了解,因此他從來都不能訴說自己的苦難。

  貝多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生都背負著無數的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健康……重重疊出。他生活在成功與苦難交織的世界中。由于不幸的耳聾,他很難與別人交流,當然他也不想與別人交流。他既高傲又孤僻,永遠的寂靜既使他安靜又使他煩躁。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樂中去,年輕時,他是有多高的熱情,在他的作品透露著生命的新鮮與狂熱,似乎這就是他的語言。他似乎已經迎來了成功,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災難。更多的疾病,無窮無盡地折磨著他。盡管是這樣,他仍舊大膽放誕,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感言,蔑視世俗。晚年的他一貧如洗,不斷舉辦音樂會帶來了聲譽卻沒有帶來金錢。就是這時他完成了歡樂頌的作曲。

  羅曼羅蘭用一句話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有痛苦換來歡樂。

  當我們去傾聽貝多芬的名曲時,你會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展現在你的面前:他已經將自己精神和血肉熔進了音樂中。當我們聽到《第五交響曲》時,你會覺得里面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并抗擊著;也恰如《英雄交響曲》所傾訴的,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靜如水的早晨,但轉眼間就有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可怕的靜默,黃昏降臨,雷雨經過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蓄滿閃電,夾帶著暴風雨。又突然,風狂驟雨之際,黑暗裂了縫白日的明媚又還給了大家。

  貝多芬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一直被卷入激情與哀傷的漩渦。在生命落幕時,他還幽默地說:“看啊,喜劇收場了。”

  貝多芬的一生也正應了一句話:痛苦與歡樂是共存的。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6

  今天,我看了茨威格的《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當我看完了著篇文章之后,是我更加了解了音樂大師貝多芬。路德維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洶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仆人,一個廚子的的孩子。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象摸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一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艱苦而殘酷的斗爭。他20歲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謀生,就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幾乎聾了,但是,他憑著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曲,成為聞名世界的一代音樂家。

  眾所周知,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

  在悲苦的日子里。貝多芬從事于謳歌歡樂的事業,只有音樂才能使他戰勝自己的痛苦,將他從死亡的邊緣一次又一次拽了回來。

  在貝多芬的創作生涯中,戰勝惡劣的命運,戰勝人類的平庸始終是他的主題!

  啊!貝多芬真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百折不撓、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我想:我們從小也要發揚貝多芬的這種精神,不能輕易向命運屈服,對未來一定要充滿信心,在學習中發揚刻苦拼搏、勇于進娶不向困難妥協的勁頭,爭取各方面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雖說,人不可貌相,但這樣一個人,確實很難讓人與音樂這門高雅的藝術連接起來。但就是他成為音樂史上的偉人,在人類發展史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貝多芬的一生簡直可與虛構的偉大悲劇媲美。艱苦的童年,愛情的失敗,生活的拮據,孤獨無依,但這些卻阻擋不了他向音樂的殿堂的邁進,撲滅不了他對音樂的無限熱愛。或許是天妒英才,又或許是前世造的孽,總之種種原因,更大的惡魔在前面——傷病,重傷風,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似乎早有預謀,先后折磨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更要命的是耳聾。耳聾,對常人來說只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

  世界死滅了,“我”似乎也不存在了。貝多芬也不例外,早在32歲他就定下遺囑,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把我從無窮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來。”或許這這是一種解脫方法,面對殘酷的命運,不能改變,起碼能逃避。但貝多芬那對音樂的熱愛的不可馴服的力量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自己的命運,戰勝了他的痛苦。他不相信死亡。

  于是,他一次次把死神和解脫拒之門外,開始了苦難的歷程。當痛苦與日俱增的時候,積聚到他無法承受的時候,就如潮水般傾瀉而出,成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他的.血與淚的結晶。

  每個英雄似乎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都要為自己的理想而犧牲。而擺在貝多芬面前的甚至是從生到死的犧牲,但懷著對藝術,這高于一切的上帝的熱愛,抱著自己的不變理想,貝多芬毅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用痛苦換來快樂。

  一個不幸的人,當貧窮、殘廢、孤獨,都襲他而來的時候,當世界不給他歡樂、聲音的時候,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了世界!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而我了解的是一個偉大的貝多芬。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7

  羅曼·羅蘭說:“我稱之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勝的人,而僅僅是因其心靈才偉大的人。”而貝多芬正是這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榜樣。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他的童年充滿艱辛,缺少家庭溫暖。從一開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場悲壯的戰斗。貝多芬剛四歲,他父親就一連幾個小時把他釘在羽管鍵琴前面,或者把他關在房間里,逼著他練小提琴,繁重的作業把他累得死去活來,差一點就讓他恨死了音樂這門藝術,以致必得用暴力才能強迫他學下去。

  1792年,戰火蔓延到波恩,貝多芬離開了家鄉,去音樂之都維也納定居。此時,病痛已在叩門,且一旦上身便不再離開。1796至1800年間,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地折磨著他,內臟也疼痛不已。

  除了肉體的痛苦,他還受著別的困擾。在他喜歡的人嫁于他人時,他幾乎想自殺,但他那種百折不撓的道德觀念阻止了他。他性格剛強,不甘心在磨難面前屈服。

  這愛情,這痛苦,這意志,這時而沮喪時而高傲的情緒,這內心的悲劇,都反映在1802年的偉大作品中。如《喪禮奏鳴曲》,《幻想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第二奏鳴曲》。而《第二交響樂》則更多得反映了他青春的愛情,從中可以感覺到壓倒一切的堅強意志,一股不可抗拒力量將愁緒一掃而空。

  即使在生命的最低谷,貝多芬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無可挽救:他渴望痊愈,渴望愛情,心中充滿了希翼。

  但是后來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他患了氣管炎,肺病,急性關節炎,黃疸病,結膜炎等疾病。

  1824年他指揮《第九交響樂》,全場一致鼓掌,但他卻一點也聽不見。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員拉起他的手,請他轉過身來面向觀眾時,他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這才明白過來。

  1826年底,他患了胸膜炎。1827年在他彌留之際,他很清醒地寫道:“我耐著性子,心想:任何痛苦必會帶來善果。”善就是解脫。

  死神終于來了。正當風雨交際之夜,他離開了人間。時為1827年3月26日。

  羅曼·羅蘭把貝多芬的一生比喻為風雨交加的一天。“意志的力量使我們重見光明。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換了奉獻給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歡樂。

  他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自己的話“我愿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必能同樣承受苦難。”

  他教會了我們如何生,如何死。

  我們應像他一般:“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8

  貝多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寒假期間我就讀了《貝多芬傳》,這本書寫了貝多芬坎坷、多難輝煌和傳奇的一生。

  這本書從貝多芬不幸的童年生活開始描寫的,他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從童年起,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悲慘而漫長的戰斗。小時候的貝多芬就顯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加上父親的`的嚴格要求,8歲時就開始在音樂會上進行表演,13歲被任命為宮廷劇場的首席小提琴師。然而,不幸悄然降臨,17歲那年,他熱愛的母親去世了,他承擔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擔,但他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25歲那年,在維也納舉行了首場鋼琴演奏會,然而,不幸再次降臨,他的聽力出現了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徹底失聰了,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在失聰之后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期間也受到了很多的磨難,貝多芬都堅強的承受,用自己堅強的意志與厄運對抗。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告訴我們: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有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句充滿豪情的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這句話也成為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唯其痛苦,才有快樂!"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9

  貝多芬是個音樂家,而在這個音樂家的背后,有著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蓬恩的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從小貝多芬就受父親逼迫學習琴,但是后來進了樂隊后,當上了大風琴手,從那時開始,他總算不討厭音樂了。1787年,剛滿十七歲的貝多芬遇上了母親因肺炎去世,這對貝多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后來,他還患上了憂郁癥,擔心著自己有一天也會因肺炎而死亡。就這樣,憂郁開始折磨他的精神和他的肉體。后來因為自己耳聾女友朱麗埃塔轉嫁給了伯爵。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使他創作出《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著名曲。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氣。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不但身材矮小,而且相貌也不漂亮,痛苦也在他的肉體和精神上雙重折磨。在這些缺點和痛苦面前,他仍然不低頭,繼續向前走。他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也許只有音樂才能使他遠離痛苦,就這樣,他把痛苦用音樂的形式向世人述說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感慨,也值得我們發揚和學習。

  人總會遇上不幸,而我們在不幸的面前不能倒下,要堅強的活著,堅信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范文貝多芬傳讀后感10

  貝多芬,一個偉大而孤獨的天才,憑借他音樂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但相比而言,我更欣賞和敬佩他的精神境界,他那超越常人的堅韌意志和毅力。他的一生飽經憂患,倍嘗人生的苦難味道,艱辛的童年,痛苦的愛情經歷相繼折磨著他,使他曾一度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疾病纏身亦深深折磨著他,一個音樂天才卻要忍受耳聾的折磨,真難以想像,后來他又飽嘗貧困、拋棄、孤獨等痛苦,換作是我,真不敢保證我能生活下去。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靠自己的意志堅持了下去,"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我被貝多芬的這種堅強意志所深深折服。

  據說他不能原諒莫扎特,因為他不惜屈辱自己的`天才去寫《唐璜》。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從不向命運低頭,即使身處極其惡劣的處境。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身處悲苦的深淵,貝多芬仍然謳歌"歡樂".而且他經常談到他有責任用他的藝術去為"可憐的人類","未來的人類"做奉獻,為他們造福,鼓勵他們,把他們從迷夢中喚醒,斥責他們的怯懦。書中最后評價他說: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歡樂。他的一句充滿豪情的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也成了今天一切勇敢的人的座右銘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名人傳·貝多芬傳》讀書筆記05-04

關于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04-16

貝多芬傳讀后感03-31

貝多芬傳的讀后感04-03

貝多芬傳讀后感04-04

《貝多芬傳》讀后感05-04

貝多芬傳讀后感05-03

《貝多芬傳》讀后感02-14

貝多芬傳讀后感04-01

關于名人傳貝多芬讀書筆記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