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烏鎮之旅散文-烏鎮之行-烏鎮之旅作文
水鄉古鎮一直是國人旅游的首選,而最早開展古鎮旅游的烏鎮,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仍然位居全國門票收入第一位。烏鎮之旅散文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烏鎮之旅散文的資料,僅供參考。
烏鎮之旅散文
“烏鎮”,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多少墨客為其書寫華麗的篇章,傳古至今,默默地叩響旅者的心。而我也想為其描摹幾筆,一個令人魂飛夢牽的地方,雖然以前沒見過,已然在夢中深深抵達,它的氣息穿過唐風宋雨,飄過山川河流,深深地飄散在我的心中。她的素雅的笑容,恬淡的氣質,無不是讓人深深惦記。
“烏鎮”一直牽動著我的心,也許不只我一個人喜歡,在空間里總是會看到許多友,將那烏鎮的美麗一一收拾起,曾經與烏鎮明媚的交集片段,深深的埋入心底,待來年想起那一場清澈的別離,并將其一一打撈起。不知烏鎮帶走了她們的記憶,還是他們帶走烏鎮的氣息,那些喚醒了自己,總是在無形之中牽動著,還沒去過過的孩子。也許不知是因為她們對于烏鎮的心淋濕了我的心,還是素雅墨綠的烏鎮讓無法自已,還是我本與烏鎮就是一直就是相融在一起,總是無形中會一次次在古鎮的圖片中迷失。也許我美麗的青春在烏鎮注定要在有一場杏花煙雨的相遇,不用很刻意的尋覓,而是在一轉身就有夢的牽引。
我不知叩問了多少楊柳依依,轉過多少夏沫春雨,才抵達烏鎮的脈絡里,我是在杭州,烏鎮本近在咫尺,那個用白云就可丈量的距離,而我卻經過幾多折騰,才安然抵達。也許是因為腳步跟不上心的速度,也許是心不等腳步,將那如水的相逢,總是慢慢地擱置在靜默的時光里,直至今年的秋天我才抵達烏鎮。清楚的記得那天,太陽剛剛升起,清秋有點寒涼,而我我就早早在門口等著車子的到來,那陽光,本是有點薄涼,而此刻卻是無比溫暖,防若在為我送行,緩緩的升起,照亮我前行的路,一個背包,一個人,如此就踏上烏鎮之旅。
畢竟是一個人到外旅游,所以既充滿期待,又有點惶恐,一個女孩子,孤身一人,總是難免不讓人放心,所以朋友都叫我注意安全,并且時刻注意,而我的情緒也被社會本存在一些壞的事物所此伏彼起,一直到烏鎮我的心也一直懸著,害怕如果自己迷路了怎么辦?如果遇到壞人怎么辦?一系列的問題,纏繞著我,所以,我表面上鎮定自若,內心卻風起云涌。而當我到達桐鄉時,等待的卻是另一場情景,感覺墨色的水鄉像一壇陳年的老酒,香氣四溢,飄過經過許多巷陌,穿過時光,抵達我們面前,在迫不及待地等待著被我們開啟。因為我可以從各位的臉上看到被烏鎮香薰的泛出的紅暈。還沒到達烏鎮,就被這人山人海所吸引,忽如聞到烏鎮的明媚的氣息,因為許多人在那等著車,人聲鼎沸,歡聲笑語喚洗著我的靈魂,讓我飄然的心找到一絲安穩,因為我知道不止我一個人在路上,雖然我們彼此都不相識,但是在他們臉上,我可以看到,那顆期待被烏鎮漂洗幽遠的心,同我一樣他們幾乎是三五成群趕赴烏鎮,看著他們激情高漲的聊天,喜笑顏開,而我孤身一人難免有種落寞,但是孤寂又片刻消失,因為我知道,烏鎮一直在等著我去,而我的心也期待著趕赴這一場已久的約定。
也許就如白落梅梅說的“人生相遇就是久別重逢”在踏上“東西柵”的路上遇到一位旅游。她一襲青色的長裙,舞動著烏鎮的年華,如遇到了自己,一路上彼此將寂寞寫成美麗,將孤寂舞成春秋,也許人生就是,永遠有人陪你,雖然只是一程,只是人生的某個階段,上帝你不會一直孤獨的走下去,總有人會與你一起同行,小的時候是父母,長大后是朋友,也許朋友換了又換,但是我們總是會穿過煙霧的路途抵達紅塵的歸途。
尋找烏鎮,就像是尋找夢中的老玉,她質樸無華的,在時光的紋路里,泛著點點的星光。我們在玉中,尋找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故事,過去的行囊。走過青磚黛瓦的城墻,走過那平靜的河江,走過那沉寂的石板路,哪一處無不可以感受到烏鎮的去樸素的風味與格調,靜靜聽可以聽到歷史劃過天際的聲音,那么純粹,那么有質感。
站在在古橋上,放眼向下望,流水的光影,橋下穿梭的船只,橋兩邊流動的人群,一一盡收眼底,此處的風景猶如水墨畫,流淌著古韻的靈性,而此時我看橋下的人也在看我們,也許我們在他們眼中也是一副水墨畫,所以分不清楚,自己是在畫中還是在畫外人,也許我們彼此是畫中人,亦是畫外人,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你裝飾我的心,我裝飾了你的夢,雖然毫無交集,但是卻是彼此無法侵擾的畫面。
也許美食總是會挑撥著人的味蕾,饑餓的肚子在欣賞美景時,竄動不已,于是我們停下來,讓心歇歇,讓跳躍的思維在此一一停靠,坐在古樸的板凳上,防若我們穿梭了時光,到達了古久的那個年代,我們一邊吃,一邊聊天,但是前面的景色好像是在呼喚我們,所以我們還沒有吃完,就急著趕赴下一個景點。
到達深深的陌巷時,一些心事防若被擱淺,老巷防若一個年長的老者,在平淡祥和的訴說著過往。只要靜靜地聽,靜靜的看,就可以t聽到老者的緘默素語,并卸下塵世的浮沉,用一顆淡定祥和的心,來面對這一位智者,此刻防若歲月中的光影從迷離變得徹底,讓多余的呼吸都覺得有點沉重。來這里尋夢的人,將夢刻在青磚黛瓦里,講并將一些心事,塵封在時光里,帶走一縷云淡風輕。循環往復的走過,烏鎮質樸的笑臉送走了多少旅人,旅人離去,一代又一代,旅人已改,而古鎮卻一直都在,等待著寂寞蓮開,等待故人的歸來。
在這里,可以看到人們的另一種狀態,比如穿著自己平常不穿的衣服,雖然喜歡,也只是忍痛將其束之高閣,因為在平常穿,太過于招搖了,太過于顯眼,也許是這種想法使然,也許是因為平常的.忙碌讓自己無暇顧及那美麗,只只有將其好好珍藏,但是到烏鎮卻不一樣了,你到處都可以看到那古典的身影,一些女孩子穿著古色的衣服,給古鎮帶來些許的美,旗袍劃動著溫潤的光影,棉麻衣服的隨意飄然,無意中總是會飄入人心,而古鎮買的古典飾品別致的戴在身上,總是會緊緊抓住人的視線,那些古典的東西,猶如一小小的精靈,跳躍在你的眼前,讓你不得不為之駐足,我們把目光鎖定在一個頭巾,古典美麗,淡雅別致,最后我們一人買了一個,邊走邊戴,一開始心里總是跨不過這個坎,覺得有點招搖,而后,戴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想開了,只要自己開心就好,還想那么多干嘛,于是我們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索性也戴在頭上,隨意的走著,也許人總是會給自己,下點世俗的套,讓自己圈在里面無法走出來,在這里我們可以拋出世俗的雜念,安然的做我自己。
一路行走著,將浮華的世事擱置,就連于古樸純粹的美麗的景色中,一些安靜祥和的景色總是打動著一些繁燥動蕩的心,一路上,或將清風攬于懷中,書寫一段俊逸華章,或將摘一顆樹葉,將其好好收藏,或將攀巖的青苔剝離時光的脈絡,記載著烏鎮的里里外外,我久久不忍離去,然,一切都是有始有終,雖然收獲滿懷,但是還是悵然若失的感覺,因為我將要離去,停留即是短暫,轉身即是永遠,走出時,我看到一些旅人帶著我來時的面龐,他們是我的前身,我是他們后來,誰的后來不是誰的前身,不管舍得好,不舍也罷,我們在烏鎮抖落一身世俗浮躁,帶有一縷清風俊逸,何嘗不是最美好的結局,來過,用心去深味,走后,經久回味!
烏鎮之旅作文
這個假期,我們一家人選擇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開始了烏鎮之旅。
游船往古老而又神秘的小鎮駛去,此時已接近傍晚,夕陽西照,正在感嘆如此美景時,古老的烏鎮已在眼前。
進入烏鎮西柵,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古老的染布坊,又粗又長的棍子架在半空中,一條條五顏六色的布在半空中垂下來,引得好多游客爭相留影。走過古老的小橋,一座座古老的房子映入眼簾,因為天色漸漸暗下來,房子上的燈光與夜幕相互輝映,使得小巷更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走在用青石板鋪的狹窄小路上,兩邊各式的民居,讓人有一種很自然的親切感。美麗的.湖水在橋燈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路上,我遇到了一位穿著奇特的老爺爺,原來他裝扮成以前的打更人。我過去跟他說:“老爺爺,能讓我打一下更嗎?”老爺爺點了點頭說:“可以呀!”于是我拿起了棍子學著老爺爺敲著鑼,打著竹筒,一邊敲一邊喊:“夜深了,小心火燭!”真是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告別了老爺爺,我們一行繼續前進,我在一家鞋鋪前停下腳步,做鞋的是一位叔叔,鞋底是一針一針納成的,鞋面是染布坊曬著的那種花布,很是獨特。還有一位老奶奶戴著眼鏡,正飛針走線把一朵荷花給銹活了,太漂亮了!
累了,我們在一家農舍小坐片刻,民舍后門便是河,一艘艘烏篷船駛過,可以聽到搖櫓聲飄然而過。
此次的烏鎮之旅對我來說不光是一次旅行,還讓我見識到了許多我們這個年代沒有的東西,讓我領略到了歷史文化,真是太有意義了!
烏鎮簡介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烏鎮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1]
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后,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陸上交通有貫穿鎮區的縣級公路姚震線,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銜接。
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景區,素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1]
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烏鎮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2]
歷史沿革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于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于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3]
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鑒定,該處屬于馬家浜文化類型,處于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里。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唐之后,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后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并,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鎮位于東經120°54′,北緯30°64′。地處浙江省嘉興市(地級市)桐鄉市(縣級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南潯區,北接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浙江,江蘇)三市(嘉興,湖州,蘇州)交界之處。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兩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離上海有140公里。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氣候
烏鎮隸屬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39.8℃,出現在2009年7月20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結束日在11月26日。無霜期243.6,年雷暴雨日32.1天,年大霧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
年平均降水量1243.8毫米。年季變化大,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74.4毫米。全年有兩個主要雨季,第一個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為春雨期,降水量在370.6毫米~108.7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稱為梅雨期,降水量在715.3毫米~94.7毫米之間,占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個主要雨季在9月,稱為秋雨期。年雨日平均140.2天,雨日最多為2010年達154天,最少為1986年僅120天。
年平均日照1798.8小時。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08.5小時和206.0小時。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13.0小時和107.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484.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幅度在76%~82%之間。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干旱、臺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5]
人口
2012年底,烏鎮總人口56367人,其中農業人口46381人。總戶數16254戶,其中農業戶數11966戶。人口出生率7.57‰,比上年上升1.8%,死亡率8.45‰,比上年上升0.5%,自然增長率達到-0.88‰。計劃生育符合率98.35%,一孩率為83.69%。
資源
土地資源
烏鎮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泊沉積物,土壤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88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3%。其中:水田2.86萬公頃,旱地1.02萬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73.7%、26.3%。桑園0.83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1.7%。[6]
生物資源
主要植物資源有485種,其中藻類12種、苔蘚植物10種、蕨類植物8種、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458種。主要動物資源有無脊椎動物198種,脊椎動物217種。[6]
水資源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京杭大運河流經市境段長41.77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布,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塘、羔羊塘、西圣埭塘、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合計46.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73%,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屬典型的江南水網平原
看了“烏鎮之旅”的人還看了:
1.烏鎮之旅
【烏鎮之旅散文-烏鎮之行-烏鎮之旅作文】相關文章:
烏鎮的作文01-09
烏鎮的河作文12-01
烏鎮優秀作文04-11
游烏鎮作文【精選】02-10
水鄉烏鎮作文02-10
游烏鎮作文01-23
烏鎮的煙雨作文11-15
烏鎮旅游作文11-27
烏鎮的橋作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