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的心的生活感悟
兩千多年前,《禮記》中就寫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說人生在世,無非飲食與男女二事。
老朱是臺北圓山大飯店里了不起的名廚,太太死后,他肩負起撫養三個女兒的責任。父親年事已高,三個女兒各有自己的選擇,唯有每周末的團圓飯成為維系一家感情的紐帶。
每頓晚餐,平和背后是起伏。精明能干的二女兒買房破產而“不得不”暫時留在家里,乖巧懂事的三女兒未婚先孕,多年未嫁的大女兒閃婚。更出人意料的是,老朱與年輕的單親媽媽走在一起。
任何一件事,發生在任何家庭中都不會是件小事。但在李安這里,沒有沖突,一片和諧。洞燭天性的中國人,不會對簿公堂,而是把飯桌當成沒有硝煙的戰場。觥籌交錯中,爭端總能順利化解。
如果說觀眾可以猜到二女兒會先放棄出國,但也難料到老朱會與小自己二三十歲的單親媽媽錦榮走在一起。但回味起來,沖突也都自然而然發生。這也正是李安電影的一大魅力——精致而細膩地鋪墊。
一開始,老朱為錦榮的女兒送便當。在女兒們紛紛“背離”自己,好朋友也離去的時候,那幾乎是老朱生活的全部意義。這時候,名廚老朱只能食之無味。其后,錦榮母親的到來仿佛也印證了大家之前的猜測。但這時,卻是物極必反。錦榮母親的一切行為都太像要成為朱太太的樣子,因此,她不能成為朱太太。藝術家往往喜歡與你捉迷藏。
一開篇,穿梭如織的車輛經過短暫停留后繼續前行。這就是生活啊,人們為吃飯忙碌,卻忙得顧不上吃飯。老來相依為命的朋友離世,就像一輛拋錨的車停了下來,走到人生的終點。
熱愛烹飪的二女兒還是為了一口飯,做著并不熱愛的工作,在破產后卻更能無牽掛地選擇去阿姆斯特丹。人們的煩惱哪里來?只因為有太多放不開。老朱的婚事不被女兒們理解,可女兒們的婚事誰又能理解?雖然各自違背固有的觀念,但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漸漸體味出感情的真諦。
三姐妹同住在一個屋檐下,雖然可以各過各的日子,但也產生很多顧忌。就像老朱,“我沒味覺,吃是一種心里的感受”。雖然親人們住在一起,卻“仿佛”感覺不到濃厚的情誼,食之而無味。由束縛、牽制到最后產生平衡,這才回歸了家的意義,老朱的味覺也重新拾起。
老朱丟失的不是味覺,是對家的感覺;貋淼囊嗖皇俏队X,而是對生活的心。
【對生活的心的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感恩的心生活感悟12-09
心的重建生活感悟12-03
寸草心生活感悟12-09
生活需要你的積極心生活感悟12-09
懷著感恩的心去生活的生活感悟04-03
心若向陽,生活才能燦爛生活感悟12-09
以心為槳,擺渡生活的美麗生活感悟04-06
心別太累的生活感悟12-07
修行修心生活感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