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七年》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七年》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七年》觀后感1
當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個長鏡頭慢慢地從老Tony身上離開,那個記載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廢的賭馬場的新模樣逐漸清晰,成為倫敦奧運會的主運動場的時候,時間的魅力聚焦在了這個小時家境貧寒、父母離異,現在生活美滿、子嗣繞膝的老頭身上。我體會到,這56年的時光映照在了這14個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準確的說,這并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這是一個系列片。在1963年,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為BBC拍攝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紀錄片,他們挑選了倫敦的14個7歲的兒童,采用每7年跟蹤拍攝的方式,通過跟蹤他們的人生軌跡,來研究英國社會存在的社會階級凝固的問題。到xx年,這個電影系列走過了56個年頭,然而,導演到達目的了嗎?
確實,好似是到達了。14個人之中,有4個人家境殷實,承受了私立學校的教育,他們的人生同樣留在了上流階層(除了其中有一個人自愿當了教師這一好似在英國不太賺錢的職業)。10個中產階級以及窮人里面,只有一個人成功了,Nicholas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其他的9個人依然生活在底層或中產。然而他們都站在追求“幸福”的大廳里,而且他們幸福的“天花板”一樣高。
John小的時候想要參政,14歲的時候他曾經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看法,口吻像極了殘酷無情的專制。然而42歲時,John沒有成功參政,在成為一個律師之后,他喜歡上了園藝,腦袋半禿的他自己調侃說:“如果我20歲的時候說自己喜歡園藝,大家肯定以為我瘋了。”
Neil大學輟學,21歲時他在倫敦建筑工地工作,28歲時他成為流浪漢,靠政府的經濟金過活,在當時的采訪中,從他不停抖動的身體和松散的眼神中可以明顯感到他的精神問題。然而后來,時間給了我們想不到的驚喜,56歲時,導演見到Neil,他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位議員,還應邀到澳大利亞發表演講。
在21歲以后宣布離開這部紀錄片的Peter被當時的報紙抨擊為“撒切爾夫人時代英國的憤怒共產青年”,然而56歲時他回來了,而是以一個嶄新的身份。他成為了一個樂隊的成員,而且還獲得了音樂獎項,在音樂界獲得了肯定。
你瞧,他們的生活也挺好的,就像一個走進迷宮的孩子,兜兜轉轉之后,總是能找到父母急迫的擁抱。
《人生七年》觀后感2
《人生七年》BBC的神級紀錄片,它以紀實訪談的形式跟蹤采訪了十四名來自不同階級的孩子,包括富人、中產、普通和底層,從7歲開始,每隔7年,一直到他們56歲。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襲,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長中迷失了自己。不過這部片子最令我震撼的是,貧富階級巨大的觀念差別。
富人之所以持續富,窮人之所以很難翻身,與其說是因為錢,不如說是因為觀念和眼界。七歲的時候,這種巨大的理念差異久開始顯現,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標、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念大學,而窮人的孩子更多是考慮自己未來做什么樣的工作,有些甚至不知大學是什么。十四歲的時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預計上的.中學,對于未來也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念法律、從政,而窮人的孩子雖然也在繼續念書,但是對于未來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著。二十一歲的時候,富人家的孩子幾乎都實現了自己7歲時的愿望,念牛津、劍橋,明白自己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窮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工作,成為工人,對未來依舊沒有什么規劃。
除了目標和規劃,金錢觀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錢的重要性,知道錢是實現愿望、抵抗風險的一種工具,而窮人的孩子,大部分表示自己不在乎錢,認為錢對于生活而言并不重要。
對于教育而言,富人家的孩子普遍認為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愿意為了求學付出實在的努力。窮人家的孩子似乎沒有看到學習的意義,也不愿意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我還沒繼續往后看,僅僅看到了21歲,而21歲,人生已經基本定型。從7歲到21歲,他們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富人能夠過得比窮人好,在于他們更了解生活的規則,有清晰的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認真生活,不懼挫折。而窮人的底層,不是因為物質的缺乏,而在于對生活的迷茫。整個片子里唯一逆襲的孩子,是一個農民的孩子,他憑借對科學的興趣,持續學習,成為了牛津大學物理系的學生。他與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區別就是,他擁有與富人相同的生活認知,他活得像個富人,最終也成為了富人。
貧富,階級,出身,這些看似決定人一生的東西,其實只是表象,而你對生活的認識和行動力,才是將人區分出來的根本原因。能成王者終成王,真正的英雄也是不問出處的。
【《人生七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觀后感06-06
七年03-09
飛馳人生觀后感11-15
《人生大事》的觀后感10-07
《舞出我人生》觀后感08-31
《飛馳人生2》觀后感06-13
人生大事觀后感11-19
《人生大事》觀后感12-05
《美麗人生》觀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