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天的圖畫課后練習及答案
兩片秋葉
秋意濃入肅殺,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干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就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黑黃的色,邊兒早已碎敗,蜷曲著身子,不知被什么蟲子咬得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了個秋么?
我悲秋,我亦戀秋。每當?shù)谝黄淙~從濃密的綠中飄飛下來,每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愁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懷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這枯葉么?在轉(zhuǎn)瞬即逝的濃綠后轉(zhuǎn)黃,變黑,飄飄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了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開的這本書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澮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
從枕旁的書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著亮點兒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里面溢了出來。于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愛我,但他更愛大山--這使我氣惱,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了大山!
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么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晴一看,騰地涌起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
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處。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越發(fā)顯露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會生了要將這片以枯死的形體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
“你愛這大山的紅楓么?”那雙洋溢著熱熱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說,“是的,它也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擠盡了熱,將自身燒得通紅,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到,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愛,但也用不著為留它不住而無端發(fā)愁,即使到了秋,也還有這燒紅的楓葉,何況春后面還有夏哩。
我于是將那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21.本文標題的“兩片秋葉”,一片是______________一片是_____________
22.作者將兩片秋葉放在一起對比,領悟到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①相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
②不同之處是,前者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寫道“我悲秋,我亦戀秋”.
①作者為什么“悲秋”?因為_____________
②聯(lián)系全文看,作者為什么“戀秋”?因為_____________
2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三項是( )
A.將兩片落葉對比,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色彩的,更使人聯(lián)想到生命所應當追求的方式。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慨嘆人生的寂寞和短促,追求愛情的誠摯和高尚。
C.先借第一片落葉抒寫惜春悲秋的情愫,后借第二片落葉表達對愛情的珍惜和追求,全文以清新的文筆抒寫了這樣一段情緒流動的歷程。
D.我在尋書過程中無意發(fā)現(xiàn)“他”的來信,發(fā)現(xiàn)“他”寄贈的紅葉,是作者巧妙設置的一個促使感情轉(zhuǎn)變的契機。
E.作者巧借漢字結構的特點,心上擱了秋,正是一個“愁”字,以表達自己的對秋的留戀,所以說“我亦戀秋”.
F.作者運用對比的目的在于贊美第二片落葉,再由物及人,贊美“他”對事業(yè)的選擇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答案
21.樹上飄落的枯葉(1分) 來自大山的紅楓(1分)
22.相同之處:都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2分)不同之處:前者:以枯死的形體冷了人心;(2分)后者:擠盡了熱,將自身燒紅,用生命給世界裝點紅色(2分)
23.①慨嘆如枯葉的人生(2分)②懷念愛我但更愛大山離我而去的“他”(2分)
24.ADF(本文的主旨是通過對比,贊美第二片秋葉--紅楓,從而贊美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燃燒與奉獻)
【秋天的圖畫課后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故鄉(xiāng)》課后練習答案05-10
《海燕》課后練習及答案05-11
《童趣》課后練習答案05-11
《風箏》課后練習及答案05-12
托爾斯泰課后練習及答案05-11
龍應臺課后練習與答案05-11
《丑小鴨》課后練習及答案10-15
《師說》課后練習答案的總結04-15
《童年的朋友》課后練習及答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