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一思修課后習題答案
思修是大學必學的一門必修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一思修課后習題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單選題
⒈人生觀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B、人生價值C、人生態度D、人生理想
⒉世界觀是人們對(D)的最根本看法和總和。
A社會B人生意義C自然界D整個世界
⒊人生觀是(C)的反應。
A自我認識B政治關系C社會存在D自然條件
⒋人生的目的是對(B)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
A人為什么發展B人為什么活著C人為什么工作D人為什么努力
⒌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人的人生對(D)的意義
A自我與社會B集體與社會C自我與他人D社會與他人
⒍人生的價值趨向是對(D)的意義。
A自我價值B社會價值C價值質量D價值目標
⒎理想是人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D)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想法。
A實現豁然性B不可能性C超越客觀性D實現可能性
⒏理想人的確立于(D)
A中年B童年C青年D青年時期
⒐處于核心地位的理想類型(B)
A生活B社會理想C道德理想D職業理想
⒑信念突出的本質特征(A)
A“信”B“誠”C“真”D“疑”
⒒社會主義的核心是(A)
A為人民服務B尊老愛幼C
⒓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為其服務的(D)
A政治制度B文化傳統C傳統習慣D上層建筑
⒔道德核心問題是(C)
A物B自然C人D社會
⒕為人民服務低層次的要求(A)
A人人為我,我為人人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C毫不利己,專門為人D人人為自己,上帝為人家
⒖反應階級民族或社會利益的道德(B)
A狹義B廣義C高尚D法律規定
⒗在一定職業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準則的(D)
A職業規范B職業行為準則C職業守則D職業道德
⒘我國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征(奉獻社會)
⒙伴隨道德認識所表現出來一種內心體驗是(C) A道德評價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習慣
⒚法律主要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
⒛法律以(B)為基礎。
A意志B經濟關系C政策D政治
24.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5.國家對個體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二、多選題
1、下列不屬于我國的法律部門的是?( D )
A、憲法 B、 經濟法 C、婚姻法 D、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2、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根本保證是( C )
A、共產黨執政 B、 依法治國 C、黨的領導 D、人民當家作主
3、正確分析與處理法律案件,要抓住兩個關鍵問題:( AC )
A、案件事實 B、犯罪的起因 C、 正確運用法律 D、犯罪情節輕重
4、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有:(A )
A、階級性 B、廣泛的群眾性 C、全面性 D、各階級各階層人民群眾意志簡單組合 5、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正確 B、合法 C、及時 D、公正
6、行政執法的主體是:(ABCD)
A、國務院 B、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C、各級政府中享有執法權的下屬單位 D、法律授權的社會組織
7、按照憲法的規定,下列情況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的是:(BD )
A、遵守憲法和法律 B、 勞動 C、獲得物質幫助 D、受教育
8、程序法是規定保證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目前我國的程序法主要包括(ABCD )
A、民事訴訟法 B、 刑事訴訟法 C、行政訴訟法 D、 仲裁法
9、下列哪些組織依法可以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ABCD )
A、中國人民銀行四川分行 B、稅務所 C、國家共商行政管理局商標評申委員會 D、市政府行政復議辦公室
10、職業道德建設中堪稱從業者“立人之道”、“進德修業之本”的是(B)
A、愛護公物 B、誠實守信 C、文明禮貌 D、尊老愛幼
11、當事人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 B)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向城鎮轉移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一部分人處于失業狀態,這種失業我們稱之為( C )
A、結構性失業 B、摩擦性失業 C、發展性失業 D、周期性失業
13、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是( C )
A、和解 B、調解 C、仲裁 D、訴訟
14、為調整和規范人類社會生活三大領域,相應分別形成了( D )
A、生活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B、生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 C、社會公德、生活道德、職業道德D、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15、對依法處理勞動爭議的法定途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
A、當事人應先行協商,否則不可以申請調解和仲裁 B、當事人應先申請調解,調解不成才可以申請仲裁 C、對勞動爭議當事人應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當事人也可以不申請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6、勞動者的權利包括( ABCD )
A、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休息休假的權利 C、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D、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
三、大題
1.大學生怎樣盡快適應大學新生活?
在學習要求,生活環境,社會活動都有變化的大學中首先要認識大學生活的新特點。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過集體生活也要獨立: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樹立獨立生活的意識。虛心求教,細心體察。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實力新的學習理念。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培養優良的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樹立遠大的理想。
2.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修”課的意義和方法。 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
意義:(1)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 (3)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方法:注重學習科學理論。 注重學習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的基本知識。 注重聯系實際
【大一思修課后習題答案】相關文章:
雷雨的課后習題答案05-09
匆匆課后習題答案05-08
《童趣》課后習題及答案05-09
漁翁的課后習題及答案05-11
《晨讀》課后習題及答案05-12
《故鄉》課后習題答案04-25
善良課后習題答案05-04
童趣課后習題答案05-07
《雷雨》課后習題答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