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論持久戰中傳藝術碩士385分考研經驗分享初試篇

時間:2022-12-09 18:24:18 考研經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持久戰中傳藝術碩士385分考研經驗分享初試篇

  我考的是藝術碩士05藝術管理方向,政治73,英語65,藝術基礎103,藝術綜合144,總分385。

論持久戰中傳藝術碩士385分考研經驗分享初試篇

  一、開篇

  2010年4月21號上午專業課面試時,我在備考室對同學說:“我要是考上了,得寫篇文章——論持久戰。”相信考過廣院的人都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持久戰”的含義——每年廣院都是最晚結束研招工作的一批學校,包括公布復試分數線的時間,正式復試的時間,以及公布復試成績與擬錄取結果的時間。于是選擇廣院的我們,飽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與蹂躪,眼瞅著考其他學校的同學一個個塵埃落定,我們還要在等待的煉獄中煎熬。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這是我在從得知初試成績到知曉擬錄取結果的過程中的深刻感受。等待是我非常痛恨的一件事情,它意味著未知、恐懼、慌亂與不安,而且由于個性中根深蒂固的不自信,基本上所有等待對我來說都是在等待失敗,具體到考研上,就是,等待結果的過程 = 等待被宣判沒考上。所以,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多么煎熬。

  考完研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里面有一段對死刑犯心理的描寫,深符我意:“最主要、最劇烈的痛苦也許不是身體的創傷,而在于明明白白地知道:再過一小時,再過十分鐘,再過半分鐘,現在,馬上,———靈魂就要飛出軀殼,你再也不是人了,而這是毫無疑問的。最痛苦的不是你的腦袋被鍘刀砍下,而是當你把腦袋放到鍘刀下面,聽見鍘刀從頭上落下來,這四分之一秒鐘才是最可怕不過的。”在這里順便幫陀氏做個宣傳,陀氏是蘇聯作家中我最喜歡的一位,他的《罪與罰》我非常喜歡,這是天才的杰作,沒有一個作家能像陀氏一樣,將敘述的GC遍布整部小說,我覺得他的知名度遠遠低于他的天才。至于其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蘇聯作家,我實在接受無能,初中時我看過許多蘇聯小說,可能是當時深度不夠,也可能是看的時候年齡太小,總之……諸位可以試試看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你會懂的。

  決定考研—搜集信息—確定專業—報名—復習—初試—等成績—準備復試—復試—等復試成績—等通知書……整個考研過程,充滿了混亂、無助、緊張和痛苦。但是,查詢錄取結果時看到鮮紅的“擬錄取”三個大字,我自言自語:“感謝上帝,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三個字。”在這里順便再幫上帝做個宣傳,我家從我太姥姥到我,四代人都信基督。雖然被唯物論洗禮了二十來年,我還是覺得人心里應該有個信仰,它能從潛意識改變你的思想,有信仰的人總不會太壞,在困境中也會有種莫名的力量支撐。當然如果是為了功利目的選擇某種信仰,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在原始部落是對神靈的崇拜,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國則是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只是中國人的信仰不像西方人那么有聚合力,也不那么明顯。信仰價值體系從最深處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與力量來源,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注重信仰,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社會矛盾和精神危機不僅是因為處于社會轉型期,跟我們整個民族沒什么信仰也有一定關系。

  坦白說我的考研路跟大多數人比起來實在稱不上是持久戰,因為我只復習了20多天。但我內心深處還是覺得這場考試曠日持久,因為我心理特別脆弱,這是我最大的弱點,復習的20多天與等待結果的4個月對我來說已經足夠難熬,這可能是我的極限,如果我真的很早就開始復習,也許堅持不到最后。所以雖然起“論持久戰”這個標題時我有些猶豫,最后還是這樣定下了,我想持久不持久,并不在于物理時間,而在于心理時間,上面說到的死刑犯,他經歷的四分之一秒,旁人看來不過一瞬,于他,卻是半個人生。

  藝術碩士今年是第一年招生,我想所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備考時都相當迷茫,我很能理解考研人對過來人經驗的需要,我當初備考時多么希望有人給我指點迷津呀,那滋味著實不好受。Anyway,雖然有些誠惶誠恐,我還是決定把自己的考研心路歷程寫出來,或許有些謬誤,但也飽含經驗之談,倘若你能從我的經驗中得到一丁點兒收獲,那么,我也就實現了我的初衷。

  二、初試篇

  我是從09年12月中旬開始復習的,大四上學期有課,雖然我都是拿著考研書去上課,但課堂上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復習,下課又忍不住回宿舍上網看美劇看街拍,再洗個澡洗個衣服的,一天就完了,雖然心里很內疚但還是靜不下心學習。12月10號之后,我意識到時間所剩無幾,開始洗心革面認真復習。整個復習過程我一直在想:“我開始得這么晚,還有戲么?”這種念頭時不時朝我襲來,讓我糾結萬分,還好挺住了,事實證明一切皆有可能。

  (一)專業課

  我的藝術基礎考了103分,藝術綜合考了144分。藝術基礎我是按廣電藝的廣播電視基礎復習的,實際上沒怎么復習,因為時間太緊張,并且它傾向于電視方面的知識,我對這個不感興趣,所以就把大部分專業課復習時間讓給了藝術綜合(同上,我是按廣電藝的綜合考試【藝術學】復習的),這個是傾向于藝術的,我比較感興趣,復習的時候也相對比較愉悅(只能說相對)。

  看到藝術基礎的試卷時,我感覺這個很大程度上靠長期積累。我的分數不算高,也不算很低,因為今年藝術基礎有點壓分,但我是在半裸考的情況下考這么多的,這要歸功于我本科期間看的廣院老師電視方面的著作和《現代傳播》、《當代電視》等雜志,都是當閑書看的,也沒想到考研會用上,當時看這些就是覺得應該看看,好歹學傳媒的么。所以建議大家多看看這些書籍雜志,很有用,無形中就增加了你的專業素養。

  至于藝術綜合,我覺得我考144也不是20多天復習的功勞吧,我沒那么神,如果我考的是廣告或者傳播,肯定考不了這么多,而如果我考的是金融或者會計,我可以肯定復習20多個月我也考不上,因為我完全沒有數學修養。只能說廣電藝和藝術碩士跟文學的聯系比較緊密,綜合考試【藝術學】的前身就是綜合考試【文學】,一脈相承的。我從小就很愛看書,雖然談不上有多深厚的文學素養,應付考試是夠了。所以我覺得學中文的同學考這個會有一定優勢,在大家基礎知識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你答題時的語言有文采一些、構思精巧一些,分數肯定就上去了。我一直很羨慕學中文的同學,我不覺得中文沒用,可能學四年中文出來沒什么立馬就能用的技術,但底蘊到底深些。我覺得對文科生來說,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看過多少書。

  同學得知我被擬錄取時說:“你看你每次都那么幸運,考研吧,復習20多天就考上了。”我說:“我不是用那20多天去答題的,我是用我過去的20多年。”說這個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世上沒有捷徑可走,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考這些分,不是我天資聰穎,也不是我人品爆發行了大運,而是這次考研涉及到的知識恰好跟我的知識儲備比較契合。所以大家不要因為我這個例子就覺得考藝碩很容易,不需要踏實復習,雖然考廣院是需要一些運氣,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實力,按部就班地潛心復習,才是考研王道。

  還有就是我復習的時間雖短,效率還是比較高的,我是那種不做就算了,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人,不開始復習就成天不看書,開始復習就會全力以赴,非常激情和忘我,不然也不會出現因為復習專業課太投入而忘記六級考試的囧事了,所以如果你復習時間有限的話,一定要注意效率!注意力集中的話,復習一個小時能比普通注意力復習兩三個小時還有效。

  下面說下我復習那幾本參考書的方法,復習時藝術綜合和藝術基礎這兩門專業課不用分家,一塊復習就成。我主要重點說下藝術綜合吧,因為藝術基礎我實在沒怎么復習,對這個也不感興趣,就不說那么多誤人子弟了。

  1.《藝術學概論》

  我最先看的是彭吉象的《藝術學概論》。這本書寫得很不錯,深入淺出,系統全面,我最喜歡看中篇的藝術作品賞析。我先把這本書當小說看了兩遍,得到了大致的感性印象和粗淺的框架概念,然后邊看邊做第一輪筆記,方法是把書中瑣碎的知識點記在本子上,譬如“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唐朝畫家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召喚結構的含義”之類,只要是我認為可能會考到或者我覺得答論述題時可能用到的知識點,都被我用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記下來了,比如圖形、諧音、聯想、順口溜等,自創的記憶軌跡會比較有趣味,印象也比較深刻,記的時候多花點心思是很劃算的,這樣的記憶與死記硬背相比較為牢固和持久。

  第一輪筆記做完,對書中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心里建立起與本書對應的知識體系。于是我開始做第二輪筆記,方法是將每個章節中所有能歸納成123的知識點總結起來,這部分跟第一輪中的瑣碎知識點有一些重合,做筆記時可視第一輪記憶情況來決定重合的地方要不要再寫一遍,我做的時候是記得牢的瑣碎知識點就簡略地記下,記得不牢或之前遺漏的知識點就重新認真記憶。順口溜的方法在記憶123這種條條框框的知識點時比較有用,尤其是那種不僅有123還有456甚至更多的知識點,機械記憶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把這些條條框框編成有趣的順口溜,就好記多了,我高中學歷史時編的順口溜有的現在還記得,因為我們的大腦總是對有趣味性的東西比較偏愛。

  不過這個“趣味性”也是相對的(你不能奢望它能像臺詞一樣有意思)和因人而異的(我編的那些順口溜各位讀起來肯定覺得牽強附會莫名其妙)。跟第一輪一樣,編順口溜的時候多花點心思,不要一味死記硬背,就像追MM時不能太悶太老實,給點情趣,MM高興了你才能達到目的。有時候也不一定非要編成順口溜,在每一條中選一個字組成一句話,這樣記憶也會比較輕松,比如第一句有個“廣”,第二句有個“院”,第三句有個“你”,第四句有個“牛”,第五句有個“逼”,那么你就可以組成一句話,“廣院你牛逼”,這樣你能忘得了么?

  第二輪筆記做完,你不僅對書中遍布的瑣碎知識點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建立起了相應的知識框架,這個框架是很重要的,答題的時候你就知道了,心中有個清晰的框架,答題時你就能迅速做出反應,幾秒鐘內腦海中浮現中符合題意的所有條條框框和知識點,從中選擇最閃亮最有才最富創意的部分——這很重要,實戰過的同學都知道,廣院的考題看起來不多,答起來可就費時間了,尤其是論述題,完全是讓寫論文,不僅要寫出題干的出處、概念、原理、含義等,還要舉例、解析、歸納、總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深感時間不夠用(如果感覺時間很夠用那你很難考上,因為腦子里的知識越多你就越感覺可寫的東西太多),我記得藝術基礎和藝術綜合這兩門專業課都有12頁的答題紙,我都寫得挺滿的,3個小時的考試過程幾乎一直在奮筆疾書,一天下來手都酸了,再加上由于精神高度集中,答題過程中一直保持一個姿勢,就是歪著腦袋,脖子也酸了。

  總之學習一門課或者一本書的時候,知識框架的建構非常重要,完整的知識框架+豐富的瑣碎知識=真正的理解和記憶。

  然后是第三輪筆記。由于做前兩輪筆記的時候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理解和記憶上面,對筆記的字體和格局沒怎么注意,所以前兩輪筆記都比較慘不忍睹,我覺得除了我沒人能看懂,估計隔一段時間連我也看不懂了,于是我開始做第三輪筆記,就是把前兩輪筆記結合起來,再添加一些之前自己認為比較次要的部分(事實證明這些次要部分也很重要,考試時就用到了,所以整本專業參考書每一頁都是重點,如果你想得高分的話),以及從雜志和網絡上搜羅來的知識點。因為前期已經進行了一定的理解和記憶,這回做得就整潔多了,也快了很多,做的過程等于對知識點又梳理了一遍,對框架和體系又鞏固了一遍。

  做過三輪筆記,整本書就掌握得差不多了,之后就是反復看筆記,加深記憶。但這并不等于說把書放一邊不管了,還是要結合著來,只有等你閉著眼睛都能想出整本書的框架,看到一個名詞就能想起它的含義,才可以以看筆記為主。

  《藝術學概論》是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一本參考書,雖然它被列為藝術綜合的參考書,但藝術基礎的考題也跟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本書的重要性是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的,算是大廈之基。好在這本書不那么枯燥,尤其中篇的精品賞析可讀性很強,文字優美,點評精煉,我看了許多遍,考藝術綜合的時候還用到了其中一些語句。

  2.《藝術概論》

  這本書看的時候腦海中總是隱約閃過紅寶書的銷魂倩影,太重的意識形態性大大消減了它的可讀性——或者,從作者王宏建先生的行文風格來看,他本來也就沒打算把此書寫成人見人愛的具有閱讀趣味的書。

  復習此書大可不必像復習《藝術學概論》那樣,犄角旮旯都記下(估計記憶起來很痛苦)。如果說《藝術學概論》的復習是條狀+點狀+塊狀,那么《藝術概論》基本上是以塊狀記憶為主,就是把一些大的知識點記下來,比如“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自律與他律”等等,把這些知識點當成論述題來記憶,每一個知識點你既要知道它的含義或原理,又要能夠分析和舉例。

  藝術碩士的參考書目上沒有《藝術概論》,但我強烈建議考藝碩的同學們好好看這本書。今年藝術綜合就考到了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這個知識點在《藝術學概論》中找不到詳盡而明確的闡釋,在《藝術概論》上卻有。我在研究廣電藝歷年真題時就發現了這個規律:許多論述題都脫胎于《藝術概論》。所以這本書雖然不用詳盡記憶,卻需要對其中可能出論述題的知識點有很好的把握,我復習時從“王宏建藝術概論100題”中整理出若干道我認為最有可能考的題目。

  “王宏建藝術概論100題”是我在網上下的,具體在哪里下的我也忘了,我會把我所有的電子資料上傳到論壇上,大家可以有選擇地看一下,不要輕視,也不要太重視,有些資料意義不大,這需要你有辨別的能力,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你自己做過幾遍筆記就知道了。說到底自己做筆記是王道,你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你才能真正掌握,而且在整理的過程中你就得到了辨別資料價值的能力,考研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資料,哪些有用哪些沒用,自己要懂得分辨,不然浪費時間又無實效。市面上流傳著各種筆記,比如kathy,我覺得價值不大,考研的孩子不要盲目迷信什么牛人筆記或者輔導班筆記,水分太大,有時候看這些筆記反而會影響你自己思路和框架的建立。還是那句話,自己做筆記是王道。

  考研初期都有一種心理,就是恨不得把所有資料和筆記都搜羅到,其實這是不必要的,該用到的資料你在備考時自自然然就會遇到,前期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踏踏實實看書做筆記,沒捷徑可走的,即使面前出現一條捷徑,最后你也會發現那是無用功。書山有路勤為徑么,自己功夫下到了就行,別老想著這個筆記好那個資料棒的,再好再棒也比不上你自己在本子上的潦草涂畫。

  3.《文學理論教程》

  這是廣電藝的指定參考書,藝術碩士沒有這本,但我覺得復習一下還是受益匪淺的。我復習的時候也沒有囿于這本書,還看了一些其他關于文學方面的專著和雜志,雖然很多時候只是浮光掠影地瀏覽翻看,對于答題也還是有用的。即使卷面上沒有出現與這些書直接相關的題目,你心里有了這些知識做積淀,答題時就會比較流暢和豐滿,廣院的題目都不難,但為什么得高分很難呢,其實上面也提到了,就是個底蘊的問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么,如果你平時很喜歡看書寫作,復習時會輕松一些,考試時也會得力一些。

  藝術綜合的第一個名詞解釋“凈化”,就是文學理論里的內容。第三個論述題“什么是典型人物?請舉兩個敘事性作品里的著名人物說明典型性。”這更是赤裸裸的文學考題了,光復習藝術概論那點東西是答不好這道題的。關于“典型人物”,《藝術學概論》、《藝術概論》和《文學理論教程》里或多或少都有提及,我答的時候把這些內容糅合到一些了,這樣全面一些,雖然第一問占不了太多分,答得完滿些總沒錯的。第二問的舉例我分別舉的魯迅小說《阿Q正傳》里的阿Q和電影《亂世佳人》里的Scarlett,分析阿Q時運用的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Scarlett時運用的是“圓形人物與扁形人物”,Scarlett是圓形人物,有很多缺點,卻叫人恨不起來,甚至還會喜歡上她,因為她是那樣立體、鮮明、豐滿和獨特。具體回答時分了好幾個層次,盡量顯得邏輯清楚系統全面,每個部分都起了一個別致的小標題,老師改卷子很無聊的,給他點趣味性比較討好。

  兩個例子我一個選擇小說一個選擇電影是經過思考的,這畢竟是考藝術綜合,不是考文學,你看題干是讓舉兩個“敘事性作品”,他沒說舉兩個“文學作品”,雖然具體分析時電影和小說沒什么本質區別(只是說法不同,電影《亂世佳人》與小說《飄》么,就這么點區別),我覺得還是說電影好些,兩個例子都舉小說有些單調。不過結尾我也提到了小說《飄》,說這是電影的基礎云云。

  總之平時沒事多看點書吧,說讀書沒用的都是沒看過幾本書的人。不管學什么專業,多看點書都有好處,就算考試用不上也會讓你心靈充實點不是么。

  4.《中國當代廣播電視文藝學》

  這本書重點要記中國當代廣播電視的發展脈絡以及一些重要的廣播電視作品,還有一些技術性問題,具體我也記不太清了,這本書沒怎么看(我是因為時間緊,這本書還是很重要的)。現在整本書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關于符號學的部分,什么隱喻轉喻的,真正理解起來稍微有點難度,我當時看這部分的時候很感興趣,還上網查了很多相關知識。不過這部分歷年真題都很少涉及,要是跟我一樣時間緊的話這部分基本可以略過。

  復習的時候我最頭疼的就是這本書了,對這方面實在不感興趣,除了符號學的部分,我現在就記得那什么一口菜餅子。不過我覺得只要學過就多少有點用,雖然細節部分忘了,心里還是有個脈絡和輪廓在的,就像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腦中不留下書的細節但我已背過。自學一門知識或學科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背相關專著,千萬不要覺得背書很傻,背得多了你就聰明了,就算我們今天背了考完就忘。

  前幾天在論壇認識的一個小師妹問我這本書怎么復習,第二章需不需要細看。我說第二章講什么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這本書的重點是中國廣播電視的發展脈絡和重要作品,其他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符號學,還有對一些欄目和主持人的評價,看看就好,因為它們都比較陳舊了,而考試是緊跟潮流的。

  5.《電視藝術哲學》

  這本書也屬于廣電藝的參考書,現在已經絕版了,我在南圖買的影印版。這本書還是有一定可讀性的。如果你是考廣電藝,看這本書是分內事,如果你是考藝碩,看這本書有利積累,專業素養不是憑空來的,也不是神乎其神就有的,而是多看這種書得來的,當然實踐是另外一回事。光看指定的參考書目怎么能應付廣院的題目呢?今年藝術基礎有道題問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哪家公司制作的,我當時看到這道題就傻眼了,暗罵這試題怎一個賤字了得。

  其他幾本參考書就不多說了,復習方法跟上面幾本大同小異,要訣就三個字:做筆記。

  至于答題技巧,我上面都有提及,選擇填空不用說了,名詞解釋盡量做到精煉準確,論述題盡量做到邏輯清楚,條理分明,論述詳實,舉例獨特,行文流暢,語言優美,自成體系。小技巧:善于利用小標題,好的小標題能起到讓閱卷老師一見鐘情的效果,老師判卷是個很迅速的過程,仔細看每位同學的每道題不太可能,有時候就是個大概的印象,而小標題很能幫助你塑造一個好的印象。起個精煉別致有文采的小標題絕對能增加你的得分。

  (三)英語

  說到英語我真是有些慚愧了,大學里英語基本處于荒廢狀態,四級是第一次考過的,跟很多人一樣純屬吃高中老本。悲劇的是我高中也沒多少老本可吃,所以之后考了好幾次六級都沒過,最后是去年12月份考過的,要說是借復習考研英語的東風吧,也談不上,因為上回六級考試是09年12月19號,那時我才復習了九天,而且基本全在復習專業課。考試時我還遲到了,原因很悲催,復習專業課太專注,忘了下午要考六級,等我想起來時已經開考了,我飛奔到考場,聽力考試已經開始,我當時覺得肯定考不過,就玩也似的做了起來,考完就沒想這事兒,后來得知居然過了,非常歡樂。

  關于英語的復習,我想前人都已經總結得很明白了,就是做黃寶書,往死里做。我那點時間肯定做不了很多遍,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研究它的出題規律,黃寶書上都有解題思路,這個很重要,不是說你看明白了就行了,得真正看懂,考研英語已經超出了變態的范圍,出題人設置了許多陷阱,很多時候不是考你的英語水平,甚至不是考你的邏輯能力,而是考你跟出題人思路的匹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考你的變態程度。想要變態更上一層樓,就好好研究黃寶書里的解題思路吧,如果非要說復習考研英語有什么捷徑的話,這個勉強算一條,理解了出題人的思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藝術碩士考的英語二比英語一簡單,具體簡單多少我也說不清,因為考英語時我處于一種極端絕望的狀態,考研前幾天我不幸感冒,在北京的同學都知道今年元月份北京有多冷,零下十幾度是常事。9號考試前我打了好幾天點滴,那幾天基本上沒復習進去,實在太難受了,所以整個考試過程我都很絕望,覺得肯定沒戲了,本來開始復習得就晚吧,考試前還沒復習,這不純粹給人當炮灰么。為什么說考英語時極端絕望呢,原因挺復雜,包括9號那天我剛好來例假,來就來吧,好死不死,考英語時剛好又開始痛經,痛就痛吧,感冒沒好,頭又暈起來了,暈就暈吧,前晚失眠,中午沒睡,又困起來了!

  如果僅僅悲催到這種地步,怎么能令我絕望呢?更猛的來了,我先做的作文,因為覺得這個時候思路相對清晰,但我居然沒看見小作文的題目!它是在倒數第二頁的最下面,我壓根沒看見,把那一塊當成前面的題了。所以,悲劇的我就直接寫大作文了,把大作文寫在了答題紙上小作文的位置,也就是說,我把48題大作文答到了47題小作文上面。寫完翻了下背面,咦,怎么還有一道題?再一看卷子,瘋了!趕緊求助監考老師,看能不能幫我換個答題紙,老師可能是為了避嫌,連正眼瞧我都不瞧,連連擺手說這個我們管不了,你就只能這樣了。諸位能想象我當時有多絕望么?肚子疼,頭暈,犯困,答錯題……我瞬間極為后悔選擇最先做作文,太影響做前面的題了,整個人方寸大亂,稀里糊涂做了閱讀翻譯等等,隱約感覺比黃寶書容易。我做得很快,做完這些還有大半個小時,我想了想,還是把47題劃掉了,在上面寫了一句話“47題答案在背面,謝謝!”然后在答題紙背面48題下面寫了47題小作文。

  這么悲劇的事我想正常人很難發生吧,居然沒看見小作文,怎么就能沒看見呢,雖然在試卷下方,也不能看不見啊!而且按常理肯定有的,沒看見也得好好找找呀……也許人在身體極端不舒服+情緒極端緊張的情況下,會做出=白癡的事吧,不過我平時就是比較粗心的人。

  寫完小作文我趴在桌子上作死人狀。完事兒之后出來,一出考場就哭了,冰天雪地里跟傻瓜似的稀里嘩啦起來,給爸爸打電話說我考得不好,爸爸安慰我說考不上就找工作,社會是更好的學校。考完英語我真的絕望極了,覺得再考也沒意義了,差點放棄第二天的專業課考試。當天夜里想了想,覺得死也要死在終點線上吧,于是第二天又黑著一張臉去了。事實證明我沒有放棄是多么正確的選擇,我很慶幸,一念之差。最后我英語考了65分,不高,但我已經很感恩了。

  說這件事是想告訴大家,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言放棄,一定要堅持走到終點,哪怕你跟我一樣開始復習得很晚,哪怕你跟我一樣某一門考得很砸,也要挺住!走到最后,也許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關于英語我沒有太多復習的經驗可談,重點談了談我心理上的經驗。希望大家能從我的經歷中得到一些啟發。考研不僅是對學習能力和意志力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的考驗,這是一場心理戰。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堅強一些!

  PS: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平時多做善事,積攢人品,現在我國的考研英語已經上升到考察人品的高度了,目前檢測一個人人品的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做考研英語。

【論持久戰中傳藝術碩士385分考研經驗分享初試篇】相關文章:

北大日語考研初試經驗分享05-10

考研初試和復試經驗分享05-10

人大MPAcc考研初試及復試經驗分享05-10

中傳新聞與傳播碩士考研高分經驗05-08

中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考研經驗05-09

2017暨大會計碩士考研初試經驗分享05-10

會計碩士MPACC考研過來人初試經驗分享05-10

考研初試備考經驗05-08

考研的初試與復試經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