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第一學期工作計劃
一、學校管理
1、工作目標:通過團隊建設,進一步下移管理重心,以備課組和各學科團隊為平臺,落實行政蹲點工作,明確責任要求,充分發揮團隊領導人及備課組長的作用,切實加強教學的有效管理,制定相應措施和制度,關注教育教學細節,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認真檢查和指導相關工作流程,強化課程的領導及實施過程中的執行力,關注學生學習的滿意度。
2、重點工作:
(1)改善教育教學考核評價制度,改變一元考核為多方位考核,努力克服考核評價中常出現的“居中趨勢”和“暈輪效應”。注重績效評價,以適應即將實施的績效工資制度。
(2)根據學校發展的現狀及對學校教育發展的現實要求,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學校發展規劃,把近期目標與學校的長遠利網益結合起來,統籌兼顧,系統管理。
(3)進一步改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以環境特色學校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依托,建設學校的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營造和諧校園文化,以達成環境育人的教育目標。
(4)把二期課改的理念切實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落實“三維”目標,指導和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制定相應制度,實現從粗放型教學管理到精細化教學管理的轉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及水平。
(5)以德治校,依法理校,堅持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教代會、家委會和社區民主參與的作用,發揚管理民主,接受民主監督,集聚學校、社會、家庭多方力量,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學校的發展變革。
(6)關注三支隊伍建設,一是骨干教師隊伍,二是班主任隊伍,三是青年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德育管理、班級文化建設中主導作用;充分關注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成長情況,為青年教師的快速健康成長搭建多種學習、磨礪的平臺,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資源。
二、學校德育
(1)學校德育工作要緊密圍繞“全員、全程、全方位”德育管理要求,結、合學校工作目標及工作實際,加強隊伍的建設、考核及管理,把德育教育目標落實到各項目的活動中,讓師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和感受德育教育力量,加強德育教育的創新管理,不斷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2)加強德育教育的基本規范及職業道德的基本操守學習,深刻領會“潤物細無聲”的道理,關注工作操作中的細節問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系統管理,執行有力,效果顯然。同時加強對德育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不斷探索德育管理的新途經。
(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指導、考核及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大膽啟用年輕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增強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堅持班主任工作例會制,及時了解、掌握班級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能作出正確分析及判斷,解決問題。加強新時期班主任工作創新研究。
(4)重視德育常規管理,結合“溫馨教室”的創建活動,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構建友愛、互助、奮發向上的班集體;加強班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注重學生人格發展和學業發展并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圍繞《蘇民學校好習慣細則》,強化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教育,加強班風、學風建設。依托紅領巾廣播、小記者站、蘇民學報、校園宣傳欄、黑板報、學習園地、爭章園地等,構建德育宣傳網絡。圍繞十分鐘隊會、班會課、假日小隊活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其綜合能力。結合兒童團入團儀式、小年團校等活動,教育學生樹理想、勤奮斗。
(5)繼續推進“兩綱”教育:
①立足課堂教育主渠道,發揮德育顯性課程的教育作用,抓好其它學科的德育滲透。
②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廉潔教育等活動,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③結合節日、紀念日,開展教師節、重陽節、“開學第一課”等主題教育活動,落實誠信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等。
(6)拓展和挖掘社會德育資源:通過家訪、家長開放日、家委會的建設,密切家校聯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成效。挖掘南翔老街、古猗園、云翔寺的德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考察、社會實踐等活動。
(7)關注后進生的轉化:后進生轉化是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抓好教師的思想管理。二是要調查差生形成原因。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幫教實效。注意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形成身邊成功教育資源,為后進生轉化工作提供更多可以借鑒的素材。
三、教學工作
(1)牢固樹立“質量是學校生命”的認識,加強教學工作的規范管理,有效管理,精細化管理。本學期要從規范學校課程管理著手,在學校的領導下,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負責實施,引領各學科團隊,通過校本研修,指導教師參與課程管理,逐漸形成課程意識,課程理解力和課程的執行力,并由此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實施有效教學管理。
①備課,要求教師加強對教材、學生、教法的研究,提高課前預設的針對性。
②上課,要求教學民主、規范教學行為、每節課讓學生有所得。
③作業,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個體的發展性,提高作業設計能力,做到課前預設,收集作業資料。
④輔導,要求教師重視作業、試題的分析,對學生實施分層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和二次作業。
⑤評價,認真填寫《上海市學生成長記錄冊》,實施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3)加強學科團隊(教研組)的建設。教學管理部門要組織落實好學科團隊教學及教學研究工作,學習《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教法,分析學情、重難點,團結協作、資源共享。
①統一備課格式,明確三維目標,組織備課檢查。
②集體備課研討,完善教學設計,加強課堂組織管理。
③明確分年級分學科的每日常規作業要求,精選題型,有側重點和針對性,有效控制作業量,組織作業檢查。
④分析整理“集錯本”資料,凸顯輔導的個別化和針對性。研究考試,合理設計復習方案,各學科有針對性地積累典型試題。
⑤加強探究型、拓展性課程、興趣活動課的研討,完善設計方案、課程計劃、教案備課,鼓勵各學科團隊研究開發校本教材。
(4)重視畢業班的工作:加強對畢業班工作管理與指導,定期分析及時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注重教師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畢業班教學工作氛圍,爭取教學質量有明顯進步。在重視畢業班工作的同時也要關注其他各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定期召開教學情況分析會,了解教學現狀,分析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5)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實施有效教學管理。
①備課,要求教師加強對教材、學生、教法的研究,提高課前預設的針對性。
②上課,要求教學民主、規范教學行為、每節課讓學生有所得。
③作業,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個體的發展性,提高作業設計能力,做到課前預設,收集作業資料。
④輔導,要求教師重視作業、試題的分析,對學生實施分層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和二次作業。
⑤評價,認真填寫《上海市學生成長記錄冊》,實施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6)加強學科團隊(教研組)的建設。教學管理部門要組織落實好學科團隊教學及教學研究工作,學習《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教法,分析學情、重難點,團結協作、資源共享。
①統一備課格式,明確三維目標,組織備課檢查。
②集體備課研討,完善教學設計,加強課堂組織管理。
③明確分年級分學科的每日常規作業要求,精選題型,有側重點和針對性,有效控制作業量,組織作業檢查。
④分析整理“集錯本”資料,凸顯輔導的個別化和針對性。研究考試,合理設計復習方案,各學科有針對性地積累典型試題。
⑤加強探究型、拓展性課程、興趣活動課的研討,完善設計方案、課程計劃、教案備課,鼓勵各學科團隊研究開發校本教材。
(7)重視畢業班的工作:加強對畢業班工作管理與指導,定期分析及時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注重教師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畢業班教學工作氛圍,爭取教學質量有明顯進步。在重視畢業班工作的同時也要關注其他各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定期召開教學情況分析會,了解教學現狀,分析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學校第一學期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第一學期的工作計劃范文12-02
第一學期的學校安全工作計劃12-02
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劃12-09
小學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劃12-09
學校第一學期后勤處的工作計劃10-01
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范文11-08
學校第一學期德育工作計劃12-21
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范文06-24
學校團委第一學期工作計劃范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