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
第一課采用“詞串”的形式,介紹了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這四個傳統節日的風俗民情。全課12個詞語,分成四組。第一組詞語表現春節這一中華民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的慶賀方式;第二組詞語介紹了清明節的習俗,人們在春光明媚、萬物滋生的季節,借掃墓的機會,踏青郊游;第三組詞語介紹了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全課圖文并茂,接近學生生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誦讀“詞串”,既能豐富學生知識,了解民間風俗,又能積累語言,感受祖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第二課采用“詞串”的形式,圍繞“桂林山水”這一中心內容,安排了12個詞語,分成四組。第一組詞語展現了桂林山水的全貌;第二組詞語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富有民族情調的畫面;第三組詞語介紹了著名的三個景點;第四組詞語著重描
繪了漓江的景色,小竹筏在水中游,鸕鶿在水中戲,這生動有趣的畫面盡收畫廊中。根據這四組詞語還配以相應的圖畫。全課讀來瑯瑯上口,有韻有味,學生邊讀邊欣賞,邊讀邊想象,真正融入詞語所展現的畫面中。這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又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課分別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字頭、草字頭”兩組偏旁發展演變的過程,使小學生初步認識到“木、禾”、“竹字頭、草字頭”所表示的不同意思,有助于學生辨析形近偏旁。課文安排了12個詞語,分成4組。第一組詞語是兩種樹木的名稱及其制品,生字都帶有木字旁;第二組詞語是兩種農作物的名稱及其總稱,生字都帶有禾木旁;第三組詞語是三種用竹子做成的物品,生字都帶有竹字頭;第四組詞語是三種植物,生字都帶有草字頭。課文配有兩組圖畫,分別于兩組詞語相對應,意在幫助學生看圖識字(詞)。
第四課分別用圖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和兩點水、三點水兩組形似偏旁的本義,并進行辨析。第一組詞語所表達的意思都與太陽有關,生字都帶有日字旁;第二組說明了眺望或瞄準都離不開眼睛,生字都帶有目字旁;第三組讓學生認識寒冷的冬天的景象,所列生字都帶有兩點水;第四組讓學生認識我國著名的河海,帶出有三點水的生字。四組詞語都配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插圖,課文圖文并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圖文對照中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練習一共安排了5個板塊,內容包括認清筆順、學用字詞句、寫好鉛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其中學用字詞句和口語交際是練習重點。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度。在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2、 學會本單元29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3、了解春節等四個傳統節日的風俗民情,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感知古今文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偏旁與字、詞之間的聯系,認識形聲字的特點,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認識生字的構字規律以及詞語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4 、認清筆順。學習部首查字法。練習寫字,注意寫好橫畫多的字。熟記四條成語。說話要注意姿勢。
單元重難點:
識字寫字。目標3。
教學安排:
評講寒假作業 2課時
習慣4 2課時
識字1 2課時
識字2 2課時
識字3 2課時
識字4 2課時
練習1 3課時
【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計劃04-04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的指導12-09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同步作文指導11-2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單元教學計劃范文11-27
體育單元教學計劃12-03
跳繩單元的教學計劃12-03
單元教學計劃優秀05-30
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11-30
二年級數學單元教學計劃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