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隨筆見聞
新春到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這春節里你都見識了什么呢?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新春隨筆見聞,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新春隨筆見聞篇一
為什么稱“過年”呢?原來,傳說“年”是一種給人們帶來壞運氣的不祥的動物,“年”一來百草不生,萬物凋敝;“年”一過百花齊放,萬物復蘇。為了把“年”轟走,每到農歷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不約而同地放炮竹,想把“年”轟走,迎來好運,于是便有了春節放炮竹的習俗。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各家各戶都會打掃衛生,買年貨,剪窗花、貼春聯、掛年畫,蒸年糕、做包子、腌制咸魚、臘肉……即使再累,人們都會忙的不亦樂乎!哪怕天氣再冷,人們的熱情也絲毫不減!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的《守歲》中有:“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這一天,對全世界華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日子,一到晚上,為了除舊迎新,人們會精心準備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雖然各家餐桌上的菜肴花式繁多、品種各異,但都的少不了這幾樣菜:象征著“年年有余”的魚、蘊含著“步步登高”的年糕、寓意著“路路通順”的水芹菜、預示著“平平安安”的豆腐青菜。全家老小圍坐在餐桌前,歡聚一堂,一邊品嘗著滿桌的美味佳肴,一邊暢談家庭瑣事、人生理想,言語中傳遞著無盡的幸福。吃過晚飯,全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此時屋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電視機里喜慶熱鬧的歌舞聲、孩子們歡快爽朗的笑聲、人們的說笑聲……交織成一首歡樂祥和的“除夕夜交響曲”!
農歷正月初一到了,一大早,人們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然后走家串戶,相互拜年。給遠方的親戚朋友,打一個祝福的電話,或發上一條溫馨的短信。孩子們會收到長輩們飽含愛意的“壓歲錢”!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節日的歡樂氣氛被推到了高潮。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到處張燈結彩。廣場上會舉辦熱鬧的燈會。燈會上人們會欣賞到各式的燈籠:活靈活現的生肖燈、栩栩如生的水果燈、惟妙惟肖的花燈、精雕細刻的宮燈……各式各樣,繽紛璀璨的煙花會絡繹不絕地從四面八方升上天空……此時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春節,我們的節日,全世界華人的節日!一個飽含著祝福,預示著希望的節日!我們愛你!
新春隨筆見聞篇二
盼望著,盼望著,新年的腳步終于近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
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里,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
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于學習,過年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看晚會。除夕晚上剛吃完水餃,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盡管每年都有晚會,但每次晚會同樣能夠被小品、相聲逗得捧腹大笑,時而陶醉于美妙的歌聲中,時而驚嘆于神氣的魔術……
放鞭炮。今年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閑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
過年是熱鬧的,但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新春隨筆見聞篇三
春節,俗稱:年。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
傍晚,家家戶戶都開始亮起了燈,鞭炮聲漸漸開始響起。終于又到了這一年的結束。唉……又老了一歲。
到了晚八點,天空便成了煙火的世界,仿佛約好了一般,每家每戶都同時點燃了禮花。夜空中一瞬間便成了煙花的海洋。夜,就這樣黯淡了下去。
春晚開始了,好吧,這好像成了我們的一種習俗,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包著餃子,看著春晚,說不出的和諧感。
話說今年的春晚可真是精彩,我最喜歡的相聲小品,爆笑連連,果真沒讓我失望。若是時間再長一些,那真真是極好的。
也許還有很多人,還沒有回家吧,也許遠在臺灣的舅爺爺又在想念家鄉吧。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這樣一個節日里,我們的心都在一起了。我面對著萬家燈火,微微一笑。
我們這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3、2、1。新年快樂!”隨著主持人的倒計時,新年還是款款而來。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新的一年,出發了。
【新春隨筆見聞】相關文章:
7.回鄉見聞隨筆
8.春節見聞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