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欲速則不達成語故事
欲速則不達成語故事1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
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長,他來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百年大計,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要顧全到整體大局。
“欲速則不達”是南先生一直著重強調的。
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人只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有一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后,蛹出現了一條裂痕,里面的蝴蝶開始掙扎,想抓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掙扎。小孩看著有些不忍,想要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沒想到,蝴蝶掙脫蛹以后,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
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艱辛,但只有通過這一經歷才能換來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而讓愛變成了害,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將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
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做人做事都應放遠眼光,注重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成自己的目標。許多事業都必須有一個痛苦掙扎、奮斗的.過程,而這也是將你鍛煉得堅強,使你成長、使你有力的過程。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與愿違,大多數人知道這個道理,卻總是與之相悖。歷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過此類錯誤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諦。宋朝的朱熹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然而到了中年之時才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經過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對“欲速則不達”作了一番精彩的詮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欲速則不達成語故事2
【釋義】事物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只有依照規律行事才能達到目的;違背規律,一味求快,事情則會向相反方向發展。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子路》。
春秋時衛國的子夏,是孔子很得意的一個學生。子夏當上了莒父縣令。他向老師孔子請教,如何處理好縣政事務。孔子回答說:“不要圖快,不要只顧小利。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只顧小利,就辦不成大事。”《論語·子路》中的原文是:“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欲速則不達”就是根據孔子的'這句話形成的。
欲速則不達成語故事3
這個成語指的是過于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多指違背客觀規律或不按應有的程序行事。
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子錄篇》。子曰:無(wù,勿)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事不成。這段話是孔子教導弟子時說的,意思是:不要只圖快,不要只顧眼前利益。圖快,則達不到預期目標;只顧眼前利益,則辦不成大事,這里還有一個古老的阿拉伯故事呢。
從前,有一個到歐洲去賣貨的阿拉伯商人,他的.生意挺興隆,他帶去的一馬車的貨物不幾天都賣完了。他喜滋滋地買了些給家人的禮物裝進馬車,駕車往家趕去。他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深更半夜他才投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忙著趕路。店主幫他把馬牽出馬棚時,發現馬左后腳的鐵掌上少了一枚釘子,就提醒他給馬掌釘釘。商人說:再有十天就到家了,我可不想為一顆小釘耽誤時間。話音未落就趕車走了。
兩天后,商人路過一個小鎮,被一個釘馬掌的伙計叫住:馬掌快掉了。過了這個鎮可不容易再找到釘馬掌的了。商人說:再有八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為一個馬掌耽誤功夫。離開小鎮沒多遠,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馬掌掉了。商人想:掉就掉了吧,我可沒時間再返回小鎮了。就要到家了。走了一段路后,馬開始一瘸一拐起來。一個牧馬人對他說:讓馬養好腳再走吧,否則馬會走得更慢的。再有六天我就要到家了,馬養傷多浪費時間呀。馬走得更跌跌撞撞了,一個過路人勸他讓馬養好腿再繼續趕路,可他說:老天,養好腿得多長時間?再有四天我就要到家了,別耽誤我與親人見面!
又走了兩天,馬終于倒下了,一步也走不了了,商人只得丟下馬和車子,自己扛著東西徒步朝家走去。結果,馬車走兩天的路程他走了四五天,到家的時間反而比預定時間晚了兩三天,真是欲速則不達。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或字多兩撇
【欲速則不達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欲速則不達作文11-24
高中欲速則不達作文01-06
欲速則不達作文600字12-08
欲速則不達作文必備(15篇)12-28
欲速則不達作文匯總【15篇】11-25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兒童成語故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