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1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后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扁鵲走后,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后,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后說:“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后,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后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后,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后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后,將會無藥可救。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2
原文
扁鵲1見蔡桓公2,立3有間4,扁鵲曰:“君有疾5在腠理6,不治將恐7深.”桓侯曰:“寡人8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9.”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10,不治將11益深.”桓侯不應12.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13十日14,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15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16.桓侯故17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18之所及19也;在肌膚,針石20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21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22,無奈何也23.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24.”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25人索26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27死.
作品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后,蔡桓公說:“醫生喜歡 / 習慣給沒病的人治病來當作自己醫術的功效。”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后,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后,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里,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2]
扁鵲治病的文章寓意
1.有病要及時醫治,以免耽誤病情。
2.要正視自己的缺點與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要防微杜漸。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及時改正調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觀猜忌,知道拒絕忠告的危害。
5.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6.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則不堪設想,要在適當的時候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防微杜漸,對癥下藥,及時醫治。
7.要聽取他人的正確建議,不要自作聰明。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3
扁鵲
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零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〇年)。
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
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鉆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3] 。
關于扁鵲:
有一次扁鵲行醫到虢國,虢國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鵲問明了其病情后,斷定太子未死,先用針刺療法,一會兒太子醒來,又把藥物敷在太子肋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后給太子配湯藥喝,僅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
蔡桓公
田氏代齊以后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齊國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齊廢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模達到鼎盛。
因桓公午曾遷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當時的習慣又稱齊國為蔡國(蔡國原為姬姓封國,當時已經滅亡),所以齊桓公又稱蔡桓公。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而又稱梁惠王,韓哀侯滅鄭國后遷都于鄭(今河南新鄭)而韓國又稱鄭國,這些都是同樣的例子。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4
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對桓公說:我看你有病,在皮膚的表層,如果不醫治的話,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
扁鵲退出去后,桓公說:醫生就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請賞,并以此證明自己的醫術高明。
過了十天,扁鵲又來拜見,對桓公說:您的病已發展到皮和肉之間了,如果不治療就會加深。
桓公沒有答理他。扁鵲退了出去,桓公心里很不高興。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來拜見,對桓公說:你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了,如果不醫治的`話,還會加深。
桓公還是不理他。扁鵲退出后,桓公更加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老遠看見桓公,掉頭就跑。桓公很奇怪,便派人去問原因。
扁鵲說:病在皮膚的表層,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病在皮膚和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病一旦深入到骨髓里,那就只好由閻王爺來作主了,醫生是無能為力的。現在君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能再去請求為他治病了。
五天以后,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桓公就這樣病死了。
寓意:有病要趕快醫治,如果掉以輕心,違疾忌醫,小病就會拖成大病,再治就來不及了。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5
戰國時期有一位醫學家,醫術高明,人們都尊稱他為神醫扁鵲。
有一天,扁鵲前去拜見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旁站了一會兒,然后說道:大王,您的皮膚上有點小毛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恐怕會深入體內。”扁鵲的寓言故事
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病,用不著治療。
扁鵲告辭離開后,蔡桓公說:這些當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顯示自己的能耐。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拜見蔡桓公。他察看了蔡桓公的臉色后,說:我看大王的病已經深入到肌肉里了。如果不治療,病情恐怕還會加深啊。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對扁鵲的話不加理睬。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三次去見蔡桓公。扁鵲誠懇地對蔡恒公說:大王,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會更加惡化。蔡桓公仍舊對他不理不睬。扁鵲只好告辭而去。
又是十天過去了,扁鵲在路上遠遠地望見蔡桓公,他立刻轉身就走了。扁鵲的`態度讓蔡桓公有點納悶,他特意派人去扁鵲那里問問原因。
扁鵲回答說:剛開始皮膚有點小毛病,用湯藥清洗或熱敷幾天,就能見效;當病情深入到肌肉時,用針灸的方法可以治好;當病情深入到腸胃時,服一些草藥湯劑還可能有治愈的希望。但是病情一旦侵入到骨髓,人間的醫術就是再高明,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
又過了五天,蔡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趕緊派人去找扁鵲。而扁鵲早已經逃到秦國去了。
不久,蔡桓公就不治身亡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人有了錯誤和缺點,應該及時改正,如果視而不見,任其發展,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扁鵲治病的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寓言故事:扁鵲治病12-07
扁鵲治病的故事06-16
扁鵲治病的故事11篇06-22
《扁鵲治病》讀后感03-07
扁鵲治病讀后感11-08
扁鵲名言大全01-08
治病泉兒童故事12-09
治病捐款感謝信03-06
啄木鳥治病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