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時間:2024-05-17 07:32:09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經(jīng)典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的固定短語,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經(jīng)典成語故事大全

  關于捫虱而談的成語故事

  【成語】: 捫虱而談

  【拼音】: mén shī ér tán

  【解釋】: 捫:按。一面捺著虱子,一面談著。形容談吐從容,無所畏忌。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原作“捫虱而言”,出自《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

  十六國時,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他學識廣博,愛讀兵書,為人謹慎,嚴峻剛毅,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公元354年,東晉大將桓溫出兵北伐。進入關中以后,王猛披著老百姓的衣服去見桓溫。一見面他就談論當時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 進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邊再沒有別人一樣。桓溫見王猛談吐舉止不同一般,便和他親切地交談起來,還賜給他車輛和馬匹。

  當時,前秦皇帝符堅有志爭奪天下,聽說王猛很有才干,便請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終于幫助符堅統(tǒng)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終年50歲,據(jù)史書記載,他死后,“朝野蒼哭三日”。

  “捫虱而談”這句成語,常用來形容從容不迫、無所畏忌的樣子。

  百發(fā)百中的成語故事

  百發(fā)百中的故事:

  【成語】: 百發(fā)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釋】: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yǎng)由基。

  養(yǎng)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贊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fā)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贊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fā)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xiàn)代的人們,已經(jīng)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fā)生興趣,但是“百發(fā)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只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玩槍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拔出槍,并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fā)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fā)展,因為觀察很仔細,并且了解它的規(guī)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說他是“百發(fā)百中”。

  百川歸海的成語典故

  百川歸海的故事:

  【成語】: 百川歸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釋】: 川:江河。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眾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匯集到一個地方。

  【成語故事】: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yī)學、歷算、占卜等數(shù)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shù)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

  后來出了圣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里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們制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

  后來,圣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使人們有了禮節(jié)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于現(xiàn)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該發(fā)揚。

  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后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百尺竿頭的成語典故

  百尺竿頭的故事:

  【成語】: 百尺竿頭

  【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釋】: 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yè)有很高的成就。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jīng)。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百步穿楊的成語典故

  百步穿楊的故事:

  【成語】: 百步穿楊

  【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釋】: 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策·西周策》:楚國有個叫養(yǎng)由基的人,他的箭術非常高明,即使離開柳樹一百步射它的葉子,也百發(fā)百中,在旁的人看見了皆齊聲喝采。

  白云親舍的成語故事

  白云親舍的故事:

  【成語】: 白云親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釋】: 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輕時曾做過并州法曹參軍。

  當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次,狄仁杰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鄉(xiāng)情切,不由向河陽方向遠眺,只見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

  狄仁杰指著那片白云對隨行的人員說:“吾親舍其下。”意思是,他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離開。

  公元700年9月,鍬仁杰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聞訊,非常悲痛,流著眼淚說:“朝堂空矣!”傳說,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鄲磁縣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親舍”,比喻客居他鄉(xiāng),思念父母。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5-15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09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成語故事02-03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zhàn)爭的成語故事03-02

經(jīng)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成語故事人琴俱亡01-20

漢朝成語故事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