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講的是西晉時期,朝廷中許多的大臣都是靠別人坐到今天的位置的,他們揮霍無度,這時有個叫傅咸的大臣勸誡惠帝罷免一些官員,惠帝會聽從他的建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朝中大臣大多數都出身于皇親國戚和名門望族。他們依仗貴族身份享有許多特權,驕奢淫逸,越來越腐敗。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后宮竟有近萬名宮女供他享用。
當時,有一個叫傅咸的人,任武帝的尚書左丞、冀州刺史,后來又做司徒左長史等。武帝駕崩后,惠帝即位,傅咸任御史中丞、司隸校尉。他為人正派,敢于直言。
有一次,各地發生饑荒,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傅咸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立刻向惠帝陳奏百姓沒有飯吃,惠帝卻不解地問:“那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
傅咸聞聽,啼笑皆非,便細細地將百姓之事講給惠帝聽。惠帝聽后問道:“依卿之見,該如何是好?”
傅咸直言不諱地說:“朝中一些大臣揮霍無度,他們一天的飯費竟達萬錢,而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如此奢侈腐化,朝廷應嚴加處罰,屢教不改者可按國法處治。”
惠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說道:“言之有理。愛卿如發現何人揮霍無度,視國法于不顧,都可按條例懲處。”于是,傅咸便舉出數人上報朝廷。這些平日里趾高氣揚的貴族們覺得傅咸不能把他們如何,心里滿不在乎。
傅咸面對這些頑固不化的皇親國戚們,并沒有氣餒。他多次上書惠帝,尖銳地指出:“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由于他的勸諫,惠帝終于下定決心罷免了一些官員。從此朝中大臣因心中懼怕,均有所收斂。
于是,人們都說傅咸為官嚴正、嫉惡如仇。
2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jí è rú chóu
【出處】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蔡木龕》:“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解釋】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亦作”疾惡如仇“
【用法】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疾惡如仇
【反義詞】善惡不分
【例句】他是個至情至性之人,平日嫉惡如仇。
3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中的傅咸是非分明,一直為百姓們著想,在傅咸的多次勸誡下,惠帝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不要因為任何事情放棄自己做人的準則哦!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5-15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成語故事02-03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爭的成語故事03-02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成語故事人琴俱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