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唐玄宗,即李隆基,一稱唐明皇。說起唐玄宗我們首先就會想起他與楊貴妃的一段生死戀情,但所知道的也只此而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歡迎閱讀!
情,是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尤其對帝王與后妃更是人們談論的熱點。對于開創出開、天盛世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歷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貶,莫衷一是。有的雖歌頌其愛情,但多半是寄于同情。而我個人認為:他們不僅有愛情,而且是心心相印、生死與共的那種愛情。
一、 據史書記載,玄宗生性風流,在位時雖然嬪妃眾多,但大多數只是博取他一時之歡的玩物,能夠博得他的真情并長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Z的女人很少。他只對極少數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著一種比較專一和持久的感情。僅以這點就可看出他雖縱欲而不濫情。但作為一代帝王能做到這一點,感情還是比較專一的。 縱觀玄宗的一生,除了與之患難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長久忠情的女性僅有武惠妃和楊貴妃。自王皇后愛衰之后,武惠妃一人專寵近二十年。然而史書并未記載武惠妃有多么美麗,她死時已40多歲,用現在時髦的一句話來說“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傷感不已,長久的郁郁寡歡,后宮三千佳麗竟無一人能讓他擺脫心中的寂寞惆悵。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認識了楊玉環。也許是楊玉環與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處,讓他一見鐘情。在此后的十幾年,與楊貴妃形影相隨,直至楊貴妃死后,還始終占據著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見,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二、 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被詔進宮,天寶四年正式冊封為貴妃,從此開始了與玄宗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的專寵生活。“三千寵愛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有人說玄宗之所以愛楊貴妃,那是因貴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說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對他們剛開始認識的那一段生活可以這樣認為。事實上,在楊貴妃與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間(開元二十八年至天寶十四年),玄宗雖偶有拈花惹草,但對楊貴妃一直是比較專一的,可以說將其全部的感情、愛心都寄托在楊貴妃身上。如果僅從其美貌并不能說明問題,楊貴妃雖姿色出眾,但后宮中的絕色佳人并非沒有,何況玄宗已年過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對楊貴妃如此醉心,應該說,主要的原因是兩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書》記載楊貴妃“善歌舞,通曉音律,且智算警穎”。這正是頗有音樂造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據說玄宗非常喜歡《霓裳羽衣曲》,貴妃對此曲似乎心有靈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當貴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興致勃勃地擊鼓伴奏,兩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兩人還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說是音樂這根紅線將兩個有著共同興趣和愛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兩人有了堅實的愛情基礎。
三、 據史書記載,楊貴妃曾兩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寶5年,即楊貴妃被冊封的第二年,貴妃因嫉妒觸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貴妃被趕出宮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樓空,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孤獨感和空虛感。玄宗茶飯不思,還動不動就對左右侍從亂發脾氣。隨即就令人將御膳送去,當夜將貴妃接回宮中,從此對貴妃更加恩愛。 第二次是天寶9年,貴妃因違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后來貴妃認為自己驕悍不遜,有些過分,便剪下一綹頭發,讓人帶給玄宗并說:“有罪當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賜,只有頭發可以獻上報答皇恩。”玄宗大為感動。
通過這兩次,兩人之間那種難分難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層。 按照皇家慣例,后妃觸怒圣上,只能在宮中處治,重則斬殺,輕則囚禁或被打入冷宮,從不見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卻開了這個特例,如同尋常夫妻吵架一樣,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見,玄宗并非視貴妃為玩物,他們能象普通夫婦一樣互相遷就。兩人之間的感情超越了帝王與妃子的關系,可以說,玄宗 文檔沖億季,好禮樂相隨mini ipad移動硬盤拍立得百度書包是將貴妃當作伴侶、妻子看待的。 四、 玄宗與貴妃雖是帝王與妃子的關系,但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可以發現,他們象一對和睦相愛的夫婦,更象熱戀中的少男少女。 《楊太真外傳》栽:有一年宮中的橘樹結了許多柑橘,玄宗發現其中有一個“合歡實”(即兩個柑橘長在一起)。他欣喜萬分,與貴妃一起玩賞,并說此橘似通人意,知你我心心相印,固如一體。然后同坐一席共嘗“合歡實”。他們完全沉浸在兩人相愛的喜悅中,他們欣賞和分享“合歡實”的情景如一幅畫映在你我的腦中,難道還要問,他們是什么關系嗎? 《開元天寶遺事》也記載著玄宗與貴妃溫柔纏綿、相親相愛的`故事。一次 玄宗酒醉,兩天后方醒,醒后他擁著貴妃同賞牡丹,并摘折一枝與貴妃交臂相聞,玄宗說:“不惟萱草忘憂,
此花香艷,尤能醒酒。” 《悵恨歌傳》載:天寶十載秋,七夕之夜,玄宗與貴妃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織女重逢的悲歡場面,密誓要世世結為夫妻,言畢,抱手嗚咽。這就是白居易《悵恨歌》所寫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蓮理枝”。在七夕之夜,對天起誓,足見愛的至深,情的至誠。說明他們生死與共超乎尋常的愛情的確是存在的。 五、 安史之亂,造成了歷史的遺憾,卻也造就了一段愛情佳話。對貴妃的死,玄宗耿耿難忘,憂慮難眠。甚至問仙訪道,以求與貴妃相見。可以說,玄宗在風蝕殘年的最后時光,都是在對貴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過的。 對于國難,就貴妃本人而言是無罪的,但對降臨到自己頭上的災難,心情如何呢?我想清代劇本《長生殿》里寫的好:“算來無計解軍嘩,殘生甘愿罷。” 一個“罷”字,不僅道出她是為情獻身,更是為國撲難。 對于貴妃的死,玄宗是負有很大的責任的,但事到臨頭,也是被迫的。他只能無奈地說“貴妃是無罪”,在危難關頭,不舍貴妃,即舍江山,熟輕熟重,玄宗自然知曉。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玄宗對貴妃的愛。用今天觀念來看,在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當功與私發生沖突時,玄宗這種舍小家保大家的無私精神,更顯出其偉大。 回到長安,玄宗想祭供貴妃,要改葬,后因政局而罷,于是讓人畫了貴妃的像掛在殿中,朝夕與之相伴。對于宮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院都令其觸景傷情,睹物思人。“芙蓉如畫柳如眉,對此如何不垂淚”。“夕殿螢飛思悄然,殘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入夢來。”玄宗也就是在這樣孤獨傷感的思念中,日漸衰老,幾年就追隨貴妃而去。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