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的故事
尊師的故事1
話說古時某朝有位將軍,這一年,將軍最小的兒子到了讀書的年齡,于是和手下說起了給孩子請老師的事情,手下見這是個巴結將軍的好機會,便紛紛舉薦。
當時有個姓沈的孝廉因科舉不第便在京中逗留了下來,在書館謀了個差事。聽說將軍給孩子招聘老師后,便委托擔任侍郎的'座師把自己推薦了上去。
沈孝廉的座師在朝中為官多年,是舉朝上下公認的儒學大家。
將軍接到他的舉薦后,便問他:“先生你也是學識淵博之人,你舉薦的人想必也是學富五車之人,這個我倒是不擔心。只是犬子年幼,這是他的第一個老師,品行應該放在第一位,不知你說的這人品行如何?”
侍郎回道:“我看他頗有儒者風范,品行方面你盡管放心,老夫可為他擔保!
將軍聽完侍郎的話,便決定聘請沈孝廉當兒子的老師。
侍郎把此事告訴沈孝廉后,沈孝廉自然是高興萬分,侍郎又多叮嚀了他幾句:“進到將軍府上后,你可得小心從事,要是干得好能得將軍的欣賞,前途不可限量!
沈孝廉謀得這個差事自然是對侍郎感激萬分,對侍郎的話也是言聽計從,聽了侍郎的教誨,沈孝廉點頭不迭。
尊師的故事2
居里夫人功成名就不忘恩師
居里夫人是波蘭著名的女科學家,以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教師。
這一天,歐班教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歐班教師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樣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教師寫信呢?歐班教師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的淚水不禁涌出了眼眶,原先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教師深表敬意,告訴教師,她一向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并且誠懇地邀請教師能到巴黎做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齊寄了過來。歐班教師讀完了信,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此刻她的眼前,歐班教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里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教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教師祝酒。飯后又和教師緊緊挨在一齊,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教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贊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地理解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式典禮。這天,全世界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國王王后,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有各個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還有居里夫人的親朋好友。
開幕式立刻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快步走下來,捧著鮮花穿過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親吻了她,輕輕推著她的輪椅向主席臺走去;氐脚_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紹,這位老人就是自我少年時代的歐班教師。會場里的人全體起立熱烈地鼓起掌來。
尊師的故事3
最早記載我國尊師重教的古籍應是《禮記·學記》。曰:"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嚴師難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由此說明,尊師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師,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會使人重視學習,重視教育。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開創了我國育人之先河,在山東曲阜的闕里,創立了第一所學校,后來被尊為"大成至圣先師",世稱"孔圣人"。清康熙皇帝曾親臨曲阜,拜謁孔圣人,并題贈"萬世師表"金匾。
孔子的學生子貢,聰穎好學,干出了一番事業,他對自己的老師也始終很尊重。當時的魯國,有人抬高子貢,貶低孔子。他聽后十分氣憤,在許多場合糾正這種流言,并形象地說:"老師是圍墻高數丈,屋內富麗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我自己不過是肩高圍墻,一眼能望盡。"他還把老師比作太陽和月亮,說老師"光采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鬃铀篮,子貢悲痛萬分,在孔子墓旁結廬而居,一直守了六年才離去。
尊師的故事4
張樂平尋師到老
著名漫畫家張樂平讀高小時,很得美術教師陸寅生喜歡。有一年,北洋軍閥曹錕以五千銀洋一張的代價向議員們收買選票,當上總統,受到全國人民的痛罵。陸教師就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一豕負五千元》,指導他做政治諷刺畫。這便是張樂平初學漫畫的開始。
之后,師生之間斷了聯系,雖然兩人都住在上海,卻因張樂平讀書時名叫張升,所以,教師陸寅生一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張樂平就是他的學生。五十多年來,張樂平對教他畫第一幅漫畫的啟蒙教師念念不忘,四處打聽教師的下落。1983年3月,張樂平最終打聽到了陸教師的下落,于是便拎著蛋糕,上門看望54年沒有見面的小學教師。這使已八十多歲的陸寅生十分感動,他把72歲的張樂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連說:“原先張樂平就是張升呀!我是《三毛流浪記》的忠實讀者,但幾十年來一向不明白張樂平就是你。‘師道之不傳久矣’,你能想著我,不容易啊!”張樂平誠懇地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尊師的故事5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云發,他平日侍奉師傅十分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必須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可是結婚多年卻一向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注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敝笏麄兎驄D果真生了貴子,并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尊師的.故事6
岳武穆王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教師周同的力氣很大,能夠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必須到教師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會拿起教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師的故事7
張樂平尊師的故事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沒有見過面的小學啟蒙教師陸寅生。陸寅生以前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
80多歲的陸教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此刻叫張樂平。”陸教師興奮異常:“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 睆垬菲秸f:“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尊師的故事8
魯迅探望教師
魯迅對壽鏡吾教師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魯迅出國留學。這8年間,魯迅經常寫信向壽教師匯報自我在異國的學習情景。1906年6月,魯迅從日本回紹興與朱安女士結婚,在紹興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老先生。
歷史上名人尊師的故事: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教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教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教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教師的下首。
尊師的故事9
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饑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教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教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教師尚且未吃,他卻自我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此刻飯做好了,先請教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干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干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細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頭,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教師吃呀!之后,我把上頭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尊師的故事10
數學家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教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教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教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教師的`下首。
由于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于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尊師的故事11
周恩來向教師贈款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然患腦血栓逝世,周恩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苓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張伯苓逝世后,周恩來一向掂記著張家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周恩來給張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并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張夫人和子女。
尊師的故事12
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后,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于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瞇瞇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那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
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樣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能夠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能夠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先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異常高興.之后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尊師的故事13
漢明帝尊敬師長名留后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教師,而明帝對教師一向十分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教師的桌椅,就請教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教師。明帝能放下自我尊貴的身份來恭敬教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的故事14
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杰出。后棄官從商,成為孔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長逝。
孔子死后,眾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后世便以“楷!币辉~來紀念這位圣徒。
尊師的故事15
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教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我幼年的教師,仿佛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教師,這字太難寫了.""什么一個嬴字就難住了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我已多年沒見過這位教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于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教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
拜"之后,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
【尊師的故事】相關文章:
尊師的勵志故事12-02
尊師敬長的故事01-29
初中生尊師的故事02-25
尊師重道的小故事11-30
關于古代尊師重道的故事12-09
名人尊師重教的故事大全12-02
有關尊師的作文12-09
尊師愛校作文12-09
尊師愛師的名言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