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哲理故事
企業管理是企業管理者或管理機構,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資源進行合理配I和有效整合的動態過程。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企業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用。
企業哲理故事篇一
一個獵人在湖邊布下羅網。許多鳥兒落網了。這些鳥都很大,帶著網飛去,獵人跟在鳥兒后面跑。
一個農夫看見了說:“你要跑到哪兒去呀?你能用一雙腿追上鳥兒嗎?”
獵人回答:“如果只有一只鳥,那我是沒辦法把它捉住,但像現在這樣,我是十拿九穩的。”
后來證明果然如此。因為天一黑,那些鳥兒便各自要朝自己的方向飛回去;一只要去森林,一只要去沼澤,一只要去田野,到頭來就一起連網掉到地上,獵人便把它們捉住了。
企業哲理故事篇二
一名員工做事情是不能靠主管在后面揮動鞭子的,要靠自己有一種尊嚴,讓追求"標準"變成一種原動力。
我坐在希爾頓飯店大堂喝咖啡,來了一對老夫婦訂房間,服務生查了一下電腦,保留的房間都訂完了,"先生,太太,我們附近還有幾家檔次不錯的飯店,跟我們都一樣的,要不要我幫你試試看。"服務生禮貌地說。
他們先領老夫婦去喝杯咖啡,一會兒服務生過來說:"我們后面的喜來登大酒店還有一個房間,檔次跟我們是一樣的,還便宜20美金,要不要?"
老夫婦高興地說"Why not?"之后服務生又把老夫婦和他們的行李送上車。
希爾頓員工的這種行動根本不是在主管的監控下才去做的,這完全是一種尊嚴,一種標準,這已經變成一種原動力,不停地推動企業進步。
小故事大道理:我們要強調標準,要做SOP,而且還有重要的四個字--細節量化。
企業哲理故事篇三
2004年底,國際航空聯盟決定在亞洲遴選一座有超級吞吐能力,且在軟硬件上都過得硬的機場,作為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成為各個國際航班的中轉站。
選定后的這一航空樞紐預計年乘客運輸量將在3000萬人次以上,貨物吞吐量達200萬噸。
如果哪家機場能幸運地最終入選,那么每年在收取停機費以及提供其他機場服務等方面,就將會有近2億美元的收入。
此消息一出,亞洲各國機場紛紛摩拳擦掌,積極申報參與競爭。憑借機場現有的吞吐能力和未來已定下的擴建規模,中國的浦東機場和地處東北亞交通網中心的仁川機場進入了最后的決賽圈。
決賽爭奪得尤為激烈,因為在各項硬件條件上,浦東和仁川不相上下。現在就看誰的軟件服務更勝一籌了。
國際航空聯盟的幾個官員們將自己喬裝成一個個普通的乘客,開始偷偷地到兩家機場“明察暗訪”。
在登機以及乘坐的過程中,兩家機場上都給予了同樣的規范化服務,難分伯仲。
接下來,等暗訪的官員們下了飛機,來到行李區取自己的行李箱時,卻發現仁川機場拿過的箱子非常干凈,幾乎是一塵不染。
但在浦東機場取到的行李卻顯得有些臟兮兮的,有一個官員的箱子甚至無緣無故地新增了一道裂紋,好像是被摔過似的。
國際航空聯盟的官員們開始了現場調查,他們發現在下行李時,當行李箱從滑梯上滑下來后,仁川的機場地勤工作人員面帶微笑,小心翼翼地接過行李箱,然后用一塊抹布將整個箱子從頭到尾地認真擦了一遍,然后再將其小心地擺放到行李車上,等著乘客來取。整個過程,仁川機場的地勤工作人員們不僅是全身心一絲不茍的投入,而且還是發自內心的對工作的喜愛和熱愛。
而在浦東機場,官員們卻發現了另一番景象——當行李箱滑下來后,地勤工作人員隨意地使勁將行李朝放在一旁的行李車上一扔,發出“轟”的一聲響。有時沒扔準,掉了出來,他們則顯得很是不耐煩,恨不得上前踹上一腳。工作中,地勤工作人員臉上的表情麻木,感受不出一點對這份工作的喜歡和享受。
3個月后,結果出來了,浦東輸給了仁川。
為何是仁川而不是浦東,國際航空聯盟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我們不能把每年200萬噸乘客攜帶的貨物交給一群不熱愛自己工作的人來隨心所欲地處理,這不符合亞洲中心空港的氣質,也不符合每年近3000萬次乘客的心愿!
當浦東機場得知自己敗給對手的真正原因時,追悔莫及。雖然他們表示一定會立即整改,然而一切都晚了,不僅沒能拿到每年近2億美元的收入,而且為迎接檢查所做的一切投入和努力也都付之東流。
對工作保持熱情的尊重,不是厭煩而是享受,仁川機場的最終勝出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只有對工作充滿熱情和熱愛的人或團體,才是最值得信任和給予重托的。
【企業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企業的哲理故事04-03
企業員工哲理故事04-03
企業管理哲理故事04-03
企業文化哲理故事04-03
企業哲理故事金融風暴04-03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