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活的哲理故事
一則則生動的哲理故事,可以闡釋一條條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樂于接受。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生活的哲理故事的相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于生活的哲理故事篇(一)
從前有個年輕的王子,盡管老國王的鐘愛與權力可以使他得到一切他所希望的東西,但他仍感到毫無快樂,因此終日眉頭緊鎖,唉聲嘆氣。
有一天,一個大魔術家走進宮殿,對國王自我保舉說他有方法使王子快樂,能把王子的戚容變作笑容。國王很高興地說:“假使能辦到這件事,則你要求任何賞賜都可以得到應允。”
魔術家將王子領入一間私室中,用一種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涂抹了幾下,然后把那張紙交給王子。接著魔術師讓王子走入另一間暗室,然后燃起蠟燭,讓他注視紙上所呈現出的內容。說完,魔術家轉身走了。
在燭光的映照下,這位年輕的王子看見那些白色的字跡化作美麗的綠色,隨之變成了這樣的幾個字:“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照了魔術家的勸告,并很快就成了國土中最快樂的一個少年。
快樂是一種情緒,快樂是一種境界,快樂又是相對的,追求的是一種目標。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孩子們同成人一樣,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快樂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理念,更是心理和心智的需求。
心大,還是世界更大?好聽的時候我們稱它為理想,不好聽的時候我們稱它為貪婪。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都在尋找著些什么,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一粒微塵,隨風而飄,飛得那么高遠,甚至可以遙望海天指點江山,可是,何處是歸途?樹欲靜而風不止,塵欲靜風亦不止!無處心安的塵埃,終究是消散在塑風野大的里面,只留下一路風塵。
張愛玲曾經說過:“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在我看來,塵埃里總是難以開出花來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這樣一粒微塵,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一粒微塵,孤獨而又驕傲。
現代社會崇尚物質享受,卻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充實,所以帶來了許多方面的問題,也造成了許多人生命的迷茫、空虛與痛苦。佛法說要放下對物質的無窮欲望,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完善人的內心世界,獲得真正的幸福,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關于生活的哲理故事篇(二)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夠,做一件事只要稍稍有點困難,就很容易氣餒,不肯鍥而不舍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師父給他一塊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條刀痕,當一了切好一刀以后,師父就把木板和小刀鎖在他的抽屜里。以后,每天晚上,師父都要小和尚在切過的痕跡上再切一次,這樣持續了好幾天。
終于到了一天晚上,一了小和尚一刀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兩塊。
師父說;‘你大概想不到這么一點點力氣就能把一塊木板切成兩片吧?一個人一生的成敗,并不在于他一下子用多大力氣,而在于他是否能持之以恒。’
結語;古人云;‘事當難處之時,只讓退一步,便容易處;功到將成之候,若放松一著,便不能成。’許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須付出時間和代價,甚至一生的努力。
關于生活的哲理故事篇(三)
龍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墻上,模擬一幅龍爭虎斗的畫像,圖中龍在云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為其中動態不足,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僧就請禪師評監一下。
無德禪師看后說道:“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壞,但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道多少?現在應該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后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自下壓低。龍頸向后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他們也就能沖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非常歡喜的受教道:“老師真是一語道破,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藉機說教道:“為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的準備之后,才能沖得更遠,謙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似的道:“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的說道:“你們且聽我的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諸仁者能會意么?”
諸學僧至此均能省矣。
禪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們有時頂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龍抬頭虎相撲;但有時也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所謂進退有據,高低有時也。龍為獸中之靈,虎為獸中之王,禪者乃人中之賢,以退為進,以謙為尚,不亦宜乎?
【生活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生活哲理故事04-03
生活的哲理故事04-03
生活感悟的哲理故事12-01
生活中的哲理故事04-03
生活哲理故事大全04-03
關于生活感悟的哲理故事12-04
生活需要條理的哲理故事04-03
日常生活哲理故事04-03
愛情哲理故事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