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電影觀后感3篇
篇一:《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今天,老師要我們寫一篇電影的觀后感,我想來想去,我一直被一個人的故事感動著。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就是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奮斗終生的偉大科學家——錢學森。
他的一生充滿神秘和傳奇,雖然我看的不太懂,但看我看到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還是感動了我,特別是看到他在沙漠戈壁里的畫面,那風吹起的沙子,連對面的人都看不見,看到那時侯的生活的艱苦,再想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我們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錢學森的身上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想想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麼幸福,跟那時的錢學深爺爺相比,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還有他對父母老師的彬彬有禮,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后,作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任務只有好好學習,將來作為有用的人報效祖國,錢學深爺爺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之后,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默默地為祖國做著貢獻,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錢學森爺爺的.業績對于我一個普通小學生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愛國,就是要努的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為我們的祖國的將來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錢學深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的創新的力量。不僅為中國人的科學創造留下閃光足跡,對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也作出重要貢獻,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和科學家的價值。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主要表現在文明創造,反映在科技發展上。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走向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來講,我們的學習可能沒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要好好學習,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篇二:《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錢學森》作為一部愛國勵志的教育電影,看過《錢學森》的人都有自己的觀后感,我們來看看別人的《錢學森》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2年4月25日,我從我們學校主頁上觀看了電影《錢學森》,雖然電影有點卡,但我印象很深刻。電影回顧了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創建與發展的不平凡歷程,全面展現了錢學森同志對中國航天事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卓越貢獻,是一部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的優秀電影。錢學森同志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譽為“人民科學家”。
錢學森的科學成就、學術思想和精神風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傳承和發揚光大。
首先是其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個知識分子最為重要的品質之一。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錢學森選擇回到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并不是偶然。其父親錢均夫和魯迅是好朋友,同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學生,其岳父蔣百里是著名軍事理論家、國學家,是梁啟超的學生。錢學森的思想受這些人的熏陶和影響,學成之后報效祖國成了他的必然選擇。即便沒有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卡麥錫主義”的迫害,錢學森也會回國參加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當時國內的環境遠不如美國優越,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但畢竟是自己的祖國。即使放到今日,我會經常抱怨這個那個的不完善,但始終不能容忍外國人說中國的半點不是,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愛國心吧。
錢學森說無劍可用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這話放到今日,特別是經歷了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亞戰爭之后,以及當前緊張的國際形勢,伊朗核問題,南北朝鮮的對峙,以及中國南海問題。更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感謝錢學森
等科學家們為中國鑄造了那么一把鋒利的劍,以免我們哪天遭遇被外敵懸劍在頭上卻沒有能力回擊的尷尬困境。
其次是其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的精神。面對回國后,航空航天工業一窮二白的零基礎,錢學森不為艱難,從親自輔導學生和抓建設做起,搞出了我們自己的導彈和火箭,給我們的核彈頭插上了翅膀,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錢學森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自然與其個人的學識和能力密不可分;另外還有時代需要。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專業是火車頭,但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看到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空軍轟炸無可奈何,回國后最初選的是飛機制造,因為當時材料原因不能制造飛機。后來選擇考慮了時代的需要,實現了兩者之間的結合。錢學森能力超常,學識淵博。當時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輕的教授,從事的是美國航空界最為高精尖的研究。在
1951年后被軟禁的日子里,他終止了空氣動力學的探索,轉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論,終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工程控制論》。他在一個陌生的領域同樣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不僅以此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開創了工程控制理論的新紀元。歸國后由于國家的需要,錢學森由理論研究轉為工程技術,實現了從理論到技術的完美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錢學森展現了極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將航天工業當成一個大的系統,由總體設計師到分設計師層層把關,如今中國航天事業仍在沿用錢學森的這些組織方式。
錢學森同志去世也已經三年多了,那么他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呢?他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20年(1935-1955),回國后在國防科研一線干了26年(1955-1981),1980年5月中國首次全程發射洲際導彈“東風五號”獲得成功。此后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學術理論研究,抓緊人生的最后時光筆耕不輟,開創了工程控制理論和中國的力學體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至今仍值得深思,發人深省;“大成智慧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系統科學理論已經應用到了科學和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
觀看此部電影后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他對祖國和科學的熱愛。他淡泊名利,樸實無華的精神更讓我欽佩。身為大學教師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們要學習他嚴謹的工作作風、獻身教育和科學、堅持真理的精神;勇攀高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毅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民族氣節;淡薄名利、一心為國的無私奉獻品格。
篇三:《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對錢學森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他是一個“寧可回祖國種蘋果”,也不愿對祖國坐視不理的男人,他是一個甘為祖國犧牲一切的英雄。是的,他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但是感動與欽佩之余,我還在想什么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人生,有什么樣的標尺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許多老師一直在強調我們要怎樣怎樣努力、怎樣怎樣奮斗,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諸如此類的話。不避諱的說一下,我從來都是很反感這樣的說教的。老師們所強調的社會價值到底是什么,老師所說的不平庸到底是什么,是為這個社會做了多少貢獻、還是在這個社會獲得了什么樣的地位,或者是從這個社會撈了多少錢。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像俞敏洪這樣的人,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像他們那樣才能算是有價值,他說過"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會的'元素,每個角色都需要有人來扮演,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所以你無法評判別人的人生價值。如果每個人都想成為強者,那么每個人都生活在無盡的競爭之中,這個社會需要有人來扮演弱者,也有人愿意扮演弱者。
我這樣的觀點并不是說我有一個消極的思想,相反,我是一個有著積極生活態度的人,我追求的就是成為一棵草。雖然不能像樹一樣,人們遠遠的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不在乎,因為這不是我追求的,我喜歡的是草的淡然與寧靜。我喜歡那種平淡的,你也可以說是平庸的生活,但是我喜歡那樣。我沒有什么很高的追求,我只要一成不變的生活,我只想以后能有一個美滿的生活,我不要什么榮華富貴,我只要衣食無憂。我只想一輩子做一個老師,一成不變的過我的教書匠生活,我喜歡的就是這份安靜。你或許會覺得它太過平淡,太過乏味,太過無聊,但是,請不要對我下結論,因為這是我的理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三篇04-21
錢學森經典名言大全05-12
錢學森經典名言名句05-07
錢學森的故事作文06-02
錢學森經典名言匯總05-09
有關錢學森的經典句子05-04
錢學森經典的語錄語句05-08
《錢學森》觀后感1200字05-11
錢學森練習設計方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