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第七單元教學方案設計
1 第七課時
【學習檢查】
1.完成表格。 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與空氣比較) 溶解性 顏色(液態、固態) 氧氣
實驗名稱 在空氣里現象
在氧氣里現象
符號表達式
實驗注意點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
/
硫磺燃燒 鎂燃燒
紅磷燃燒
木炭燃燒 鐵絲燃燒 蠟燭燃燒
【學習新知】
活動一、認識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
活動二、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
實驗1:在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H2O2)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木條未復燃。
向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木條復燃。
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H2O2=H2O+O2
實驗2:待上述試管中不再冒氣泡后,再加入少量過氧化氫溶液,又可觀察到氣泡冒出。 洗滌、干燥試管中的二氧化錳,質量不變。
催化劑概念:能加快反應速率,但本身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叫做該反應的催化劑。其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
2.氣體發生裝置選擇依據是 ,收集裝置選擇依據是 。
3.討論:為什么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要加入二氧化
錳?它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4.實驗步驟:①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取少量二氧化錳放入錐形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5%過氧化氫溶液③打開旋轉活塞,放入過氧化氫溶液,關閉活塞,待導管口有均勻連續氣泡冒出時,用排水法收集氣體。④用玻璃片在水中蓋好集氣瓶,取出正放在桌上。
活動四、用高錳酸鉀(KMnO4)制取氧氣
1.反應原理: 。
2.氣體發生裝置選擇依據是 ,收集裝置選擇依據是 。 3.說出裝置中所用的儀器。哪些儀器組裝成氣體的發生裝置?哪些儀器組裝成氣體的收集裝置?
4.實驗步驟:①按要求組裝實驗裝置(按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順序)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取少量紫黑色的高錳酸鉀平鋪在試管底,在試管口放入一棉花團③將集氣瓶裝滿水,倒扣在水中④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⑤待導管口有均勻連續氣泡冒出時,用排水法收集氣體。④用玻璃片在水中蓋好集氣瓶,取出正放在桌上。⑥停止收集氣體時,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⑦洗滌裝置、整理桌面。 5.小組合作思考下列問題:
⑴試管口為什么要放一團棉花?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⑵加熱試管時,需注意什么? ⑶用排水法收集,何時開始收集?
⑷在實驗結束時,為什么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 ⑸集滿氧氣的瓶子,如何放在實驗桌子? ⑹氧氣的檢驗和驗滿有何不同
活動五、了解實驗中可能產生異樣的原因 結合本節課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試管破裂可能有哪些原因?
2.收集氧氣為什么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氣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這又是因為什么? 前者與后者相比,有什么優點?
3.制得的氧氣不純,可能有哪些原因?
4.用收集的氣體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失敗可能是什么原因?
3 【課堂反饋】 1.某無毒氣體密度是空氣密度的28/29,且極難溶于水,則收集該氣體的最佳方法( )
A.向上排空氣法 B.向下排空氣法 C.排水法 D.都可以
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下列儀器一定不需要的是 ( )
A.大試管 B.鐵架臺 C.酒精燈 D.水槽 3.當打開一個裝有液態空氣的容器蓋,并將一根燃著的木條置于容器口上方,觀察到的現象是( )
A.燃燒著的木條火焰熄滅 B.燃燒得更旺 C.先燃燒得更旺 D.無明顯變化 4.若用試管加熱固體時,若出現試管炸裂現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熱前試管外壁有水 B.加熱不均勻,局部溫度過高
C.試管口略向上傾斜了 D.試管夾在中上部
5.實驗室室制取氧氣所發生的變化屬于 變化,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屬于 變化。
6.右圖雙氧水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圖。
。1)分液漏斗中應放入的物質是 ,錐形瓶中應放入的物質是 。雙氧水制取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 。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
。2)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 (3)可以通過調節 控制氣體生成的速率。
。3)若未見水槽導管中冒氣泡的原因可能是 。 (4)實驗中,若氧氣仍在生成,不能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的原因是 。 (5)你認為雙氧水制取氧氣和加熱高錳酸鉀的制取氧氣誰更好?為什么? 7.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回答問題:
A.指出圖中較明顯的錯誤: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加熱試管時,應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
C.圖中收集氣體的方法叫____ _____ 法,這是利用氧氣______ 的性質;
此外,還可根據氧氣_______ 的性質,采用______ ______法收集。 D.實驗完畢后,應先移__________ __ _,再移____________ 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
【初三化學第七單元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第七冊頤和園精選方案設計05-10
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作文教學指導05-12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1-16
《狼》的教學方案設計04-22
趙州橋教學方案設計04-18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03-18
《組歌》教學方案設計03-19
《假如》教學方案設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