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
(一)教學內容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選自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以及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二)地位和作用
本節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本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過渡:依據課標和教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
(1)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3)理解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二)能力目標
在能力方面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發現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1)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理解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二)教學難點:
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破解策略】通過對重難點的確定與分析,本堂課采取的破解策略有:
1.由學生朗誦唐詩《春夜喜雨》,借用詩中涉及的非生物因素,如雨可理解為水分,濕可理解為濕度,另外春季和其它季節相比:陽光明媚、水分充足、氣候溫暖,這些都為花兒的開放產生了有利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出重點①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雨:水分濕:濕度(僅供參考)]
2.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課本P16_17生物因素相關內容,再通過展示四段教
學視頻,引導學生理解重點②影響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3.通過指導學生完成活動探究,展示實驗結果;再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達到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影響的目的。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章中學習了生物的特征和多樣性,對生物和環境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好奇心強,學習興趣濃厚,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但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能比較欠缺。
五、教學模式與教法、學法:
(一)教學模式:本課采用?探究——發現——整合——評價教學模式。
(二)教法:在教法中,突出活動的組織設計與方法的引導。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學法:在學法中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發現、交流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設計:
依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把握,本課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教學環節(一)中利用視頻展示小學課文《晏子使楚》里的對話截選,以三個情景問題為導線,引入本課主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設計意圖:這樣以生動的視頻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在教學環節(二)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模塊,第一個教學模塊是
首先讓學生提前一周分小組完成活動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實驗結果(如圖二),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后,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由于課本上在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影響時設置的實驗條件是?溫暖‘潮濕’和低溫‘潮濕’,而得出的實驗結論卻是霉菌適于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因此,在模塊二中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
設計意圖:這樣讓學生意識到了除了溫度之外,濕度對霉菌生活也有影響,從而為下一個模塊的教學起到了鋪墊作用。
首先,引用唐詩《春夜喜雨》,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非生物因素,最后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知識點①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接著,讓學生自主學習生物因素相關內容。并通過展示四段教學視頻,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影響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在這一模塊中,設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隨堂練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
(三)梳理知識,形成系統
在教學環節(三)中,引導學生將本課知識梳理、歸納,形成系統,完成本課小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課知識有一個全局的把握。
(四)鞏固提高,反饋練習
在小結之后,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反饋練習。
第一個層次:鞏固基礎;
第二個層次:活動探究。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課程方案設計04-20
課程活動方案設計05-02
環境對人的影響作文03-31
澳洲留學課程對費用的影響更大03-24
高中教師生物課程教學總結05-12
環境教育教研的方案設計05-11
《 環境對生物的作用》教學設計方案05-07
環境影響評價試題及答案04-02
園林工程監理課程方案設計論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