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一則傳說故事。從故事來看,即使是孔子那樣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即使是兩個孩童,也有著可貴的認識自然,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但是,僅僅把文章理解為用兩個孩童襯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們來笑這一點,似乎還有些淺顯。孔子的不決,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沒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個孩子的答案,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這更能體現孔子作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說明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為,恰是孩子天真的'體現,更顯孔子的偉大之處。
學情分析:
在前幾篇文言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解決文中字詞句的問題。個別存在困難的字詞句,通過合作,應該能夠比較順利解決。
這篇文章大多數學生可能只會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去讀,缺乏對內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文言文本的能力。認識兩小兒和孔子可貴的精神。對文中爭論的問題進行探究。
過程與方法:合作、交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合作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文中受到啟示,敢于在學習、生活中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并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理解文本內容。
難點:提高閱讀文言文本的能力,認識兩小兒和孔子可貴的精神。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完成學案
(一)導入
孔子在中國的地位已經不用我多說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個偉大都不為過。可就是這樣一個門人三千,學識淵博,被眾人所推崇的大學問家,也有答不上了的問題,而為難他的人卻是兩個小毛孩兒。那這兩個小毛孩兒究竟提出了什么樣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兩小兒辯日》,一起去看看當時的情景。
(二)文常,關于《列子》
(三)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糾正字詞發音
2、 請同學正確讀出下列字詞的讀音
斗盂滄為孰為汝知
3、 自讀課文,能流利朗讀
4、齊讀
(四)理解文意
1、 根據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本內容,糾正學案,提出疑問
2、 四人小組間交流,嘗試解決疑難字詞句
3、 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必要時,教師做補充
4、 請同學翻譯重點字詞及全文
5、 齊讀文章,教師評價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同學們讀得都非常流利,可是總覺得缺點什么,你覺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誦讀訓練
1、現在請同學們仔細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對話和敘述,說說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速去讀,為什么?邊自讀,邊揣摩。
總的說來,孩子的語氣以天真、自信、要強為主,語速根據語言內容有快慢之分。敘述部分語速適中,一體現孔子好奇,一體現思考之后無奈也不能決的情景。
2、學生范讀
3、齊讀
4、讀背課文
(六)課文分析
1、討論、交流下面幾個問題:
1)兩小兒爭辯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太陽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2)兒分別是從什么角度出發、根據怎樣的現象、得出怎樣的結論?
一個從視覺角度出發,根據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的現象,得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結論;一個從觸覺角度出發,根據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的現象,得出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的結論。在當時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還很不夠的情況下兩小兒的爭辯是得不到統一結論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體現兩小兒身上的可貴之處,你發現了嗎?說說看!表現了兩小兒對自然現象進行探求、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從多角度認識自然的樸素唯物主義精神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4)你能從“孔子不能決也”中讀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觀事物是復雜的,一個人即使知識廣博,也有許多不知道的東西。說明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不知為不知”的態度。孔子很明智,不輕易否定任何一個孩子的結論,見孔子作為一個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結
1)你認為兩人的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2)列子中對待孔子的態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書
兩小兒辯日
問題--太陽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
結論--日出近,正午遠--視覺
日出遠,正午近--感覺
實質--兩小兒:探求、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不知為不知”、保護孩子的求知欲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識生字7個;積累寫注意力集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抄寫句子。
3.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點學習:回答規定問題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鵲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醫術和謙虛的品德。
【教學建議】
一、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看過電視《封神榜》嗎?……”(周朝時,國王把大片土地賞賜給功勛卓著的大臣將領。這些土地就由這些大臣將領管,就像一個個的小國家,還經常開戰呢。虢國,就是春秋戰國時的一個小國。
2.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
3.激趣:“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誰起死回生?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思考以上問題。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板書讀錯的字,糾正;指導讀不易讀的句段)。
3.交流: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并提出問題。(分類對待;穿插有關知識:課文中的“扁鵲”,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候有名的醫學家。因為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就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后人就尊稱他為“扁鵲”。但這是尊稱,所以,課文中他自稱“秦越人”。)
三、結合句子,再讀課文。
1.學生劃出國王稱贊扁鵲的那句話,教師板書:“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2.提出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么是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讀文章時,我們會遇到不明白的詞句。這時,可以查閱字典、詞典,也可以作上記號后與同學、老師討論。不過,最實在的辦法是:聯系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問題,然后在課文中找一找有沒有能回答問題的詞句,要是找到了,就聯系起來想一想。因為今天剛學,老師已經替你們提出了問題。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國王為什么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學生劃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語句,再說說:說問題,說句子,說理解。
四、結合句子,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圍繞剛才的.句子提出問題。
2.提示思考:“從哪里看出扁鵲醫術高明?”
3.交流。
(1)從基本內容看,扁鵲醫術高明表現在:從街頭巷議中覺察太子死得蹊蹺;與侍衛官簡單問答后,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復生。
(2)指導朗讀扁鵲與侍衛官的對話(第2-8節)。
①自讀,找一找:寫了幾個人的對話?分別說了什么?
②想一想:從對話中,扁鵲了解到哪些情況?扁鵲的語氣有什么變化?
③指導朗讀,讀出語氣。(體會字里行間的意思,注意語氣變化。)
④最后分角色朗讀,體會:為什么不交代說話人?(省略敘述語也能知道這話是誰說的;語言更為簡潔,更能體現扁鵲當時的急切心情)。
(3)指導朗讀診治部分(第10、11節)。
①自讀,劃出說明扁鵲醫術高明的詞句。
②指導朗讀。(“不多一會兒”、“沒多久”寫醫術高;“按”、“貼”、“聽”、“凝神”、“這才”等講病情復雜。理解“凝神”,完成《詞句活動室1》。)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一想:“本來就沒有死,我不過是治好了他的病。”你從扁鵲的這句話中看出什么?(謙虛、實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讀全文。
提示:閱讀課外讀物上的《開店的小伙子》和《諱疾忌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文章寓言式的情節構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鮮明的對比特色。
2.學習文章含蓄凝練的語言,欣賞本文的結尾。
3.認識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學習含蓄凝練的語言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小小說短小易懂,結尾往往出人意料,發人深思。可引導學生討論這樣寫作的妙處,從而理解兩個病人的形象,小說的主旨就會迎刃而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讓理智支配自己為目標而努力,那么嫉妒就會發揮它的積極意義;相反,一味讓嫉妒滋生漫長,結果會如何呢?(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1。)
1.默讀課文,圈點字詞。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與其它小說的人物寫作有何不同?
3.小說的結尾有何特點?你是怎樣理解的?、
4.你對兩位病人持什么樣的態度?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章精彩的語句,小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交流。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2。)
1.給加點字注音。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的'“積累運用”部分。
2.小說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確:(小說一般通過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運用的寓言式的構思,人物簡單,兩個病人既無肖像描寫也無多少語言、動作,只用敘述來介紹他們,連個姓名,外號也沒提。但作家選擇兩個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義。)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并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3.小說結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它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
空間,讀者會想些什么呢?這個病人會想些什么?
明確:(讀者會想,這個自私的奪窗者,會不會由此又感到慚愧,原來病友看到的是他編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這個躺在床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號……抑或非但不慚愧。反而責怪病友胡編亂造,讓自己受騙而導致為了這扇窗而白天受困擾,晚上徹夜難眠,加重了病情……還是懷疑自己的眼睛怎么了,怎么會看不到那景色呢?)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會滿眼是佛;心中有墻,就會滿眼是墻。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明白哲理:襟懷坦白、目光高遠、熱愛生活的人,會看到生活中的美,體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對文中兩位病人持什么樣的態度?
明確:(認識作品中兩個人物的意義,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讀賞析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出示課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著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游著一群群野鴨、天鵝……”與“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中加點的詞怎樣理解?
明確:(“照例漫游著”:表示這是公園里湖中一般常見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據生活實際的想像。)
(“照例睜著”表現不靠窗病人為想法所困擾,突出盯著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樣的訶語卻表現了兩住病人不同的心態和其心理之高尚與卑劣可見一斑。)
2.本段文字中對不靠窗的病人的細節描寫“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著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活動?
明確:(這一細節描寫突出表現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奪窗。所以面對病友在生死線上掙扎時,態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讓出靠窗床位,于是對此置之不理。其靈魂丑惡、冷酷無情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讓學生學會分析細節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3.試思考本文以《窗》為命題的作用。
明確:(“窗”喻指心靈之窗;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
六、梳理鞏固
學生同位交流本節課所學知識。
七、拓展訓練
(如有時間,在課堂上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窗
泰格特
善良 自私
心零之窗
高尚 冷酷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我們班有很多同學是外地的,老師問一問,你們的家鄉在哪,是什么樣的?
2、老師的家鄉在農村,那里是平原地區,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每到秋天,那無邊無際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風吹來,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極樂!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們走在縱橫交錯的田埂上,精神抖擻的、快活的唱著歌,有的拿者鐮刀,有的拿者籮筐。原來他們在互相幫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這樣一家一戶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諧、多么互助呀!鄉親們的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3、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劉章的家鄉,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書課題。
二、質疑,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生紛紛提問。
2、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打開書103頁,自由的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且在自己讀明白的地方畫上☆,表揚表揚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上?。生開始自由讀課文。
3、生讀完后,自由匯報:
⑴ 當學生說什么是搭石時,老師相機鼓勵:你能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學習習慣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學習。學生一起齊讀什么是搭石。誰能用簡筆畫把搭石畫出來?學生上臺畫搭石。
⑵ 當學生說不理解的詞語時,老師相機引導并鼓勵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說到詞語,老師正好這兒有些詞語,我們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汛期 間隔 聯結 譴責 俗語 懶惰
理所當然 人影綽綽 清波漾漾 脫鞋綰褲
協調有序 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自主感悟
搭石,這就是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要踩踏的。就是這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美,欣賞美。
1、請三名同學分段讀2、3、4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想象,你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用筆劃記出來。
2、家鄉美,家鄉的人們美,你們讀得也很美。來,四個學習小伙伴一起來說說發現的美吧。
3、美麗的事物讓大家一起來分享,誰來踴躍的告訴大家你發現的美:
⑴ 當生讀無論怎樣才肯離去時,問:從這你體會到什么美?學生答: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真的很美,這是一種心靈美。老人的這份美德,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引讀這一段。無論怎樣、只要、一定、直到、才。(課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穩的搭石,心里會怎樣想,表情、動作又會怎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動作、表情呢?老人的心靈的美你們也看見了,真的不簡單,我們再來讀讀吧。
⑵ 當學生讀到具體的美每當美感時,我們分男女生讀讀這美麗的畫面:
誰來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讓五個同學走搭石。現場采第一位、二位同學:你為什么走得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無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老師評價:你真是為他人著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語叫緊走搭石慢過橋。問同學:他們走得怎樣?
指導朗讀,讓我們輕盈的、有節奏的讀一讀這部分。
⑶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互相禮讓、尊老愛老。
齊讀、男女生讀。
4、作者看到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們的心靈這樣美,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們閉上眼睛,變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鳥,飛呀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來到你的家鄉,你會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現實當中,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下,我們的周圍有那些美麗的事物?同桌說一說,匯報。
老師總結:我們不但要用心發現,我們更加要創造美,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業
妙筆生花:只要有心,能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我們要來寫一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平羅城關七小優秀教案評選活動實施方案
20xx。11
城關七小開展優秀教案評選活動安排
一、評比活動的意義: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優秀教案是高效上課的重要抓手和載體。繼續深化常規管理提高青年教師、薄弱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評促教,以評促研,以評促改。通過評比,促進廣大教師自覺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構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指導思想
堅持求真務實思想和效能化原則,以課程方案為指導,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準繩,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目標,以提升課堂教
學育人效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優秀教案評選為抓手,拉動學校常規教學研究環節的.深化、細化、精致化。通過有效推廣學習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堅持源于課堂實踐,優中選優,持續完善的原則,確保征集教案精益求精、實用好用。 三、參評人員:一至六年級。 四、 評選科目:語文和數學學科 五.評比時間:20xx年11月26日。 六、評比人員:
語文組:余國峰 張海霞 楊翠芬; 數學組:余國峰 楊翠芬 周 麗 匯 總:李曉莉 七、評選細則
、
為了全面推進課程實施,提升教學效能,深化特色品牌建設,大面積提教學質量,特制定學校實施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義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優秀教案是高效上課的重要抓手和載體。繼續深化常規管理“學、查、糾”活動,堅持規范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我國航天科學科技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 學會備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樂”;讀寫并理解16個新詞;時,能比較熟練的根據詞語確定帶點字的意思。
3、能給課文中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能默寫課文的.最后一句話。
4、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課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揭題。
1、 什么是人造衛星?你們知道人造衛星有什么用處?
2、 簡介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情況。
二、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錄音后討論: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為什么?課文的插圖畫的是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
三、 學生自學后檢查。
指名按自然段接讀課文;正音:樂曲;分析易寫錯的字:緩、翰;據詞定義,完成課后第2題。
四、 講讀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1、 講讀第1—3自然段。
(1) 默讀課文,填表。
時間-------------地點------------
自然段 衛星情況 人們反應
1 沒有出現 仰著頭、謠望
2 經過北京上空 高喊、一片歡呼聲
3 發回《東方紅》樂曲 蹦啊,跳啊!
小結描寫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等待衛星——發現衛星——聽到樂曲聲。
(2) 課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心情激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謠望”是什么意思?衛星還沒有出現,人們為什么謠望夜空?人們的內心是怎么想的?
(3) 第2段中的“頓時”能省去嗎?為什么?用上“頓時”說明什么?
(4) 讀句子,聯系課文說說人們的心情為什么激動?完成課后第6題。
(5)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突出了人多熱鬧,人們靜靜地等待,內心卻并不平靜。第2、3自然段表現人們情緒激動,讀的速度稍快些?
五、 小結課文,完成作業 。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
1、 檢查字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 講讀課文,詞句訓練。
1、 講讀第4自然段。
(1) 指名讀,理解課文。
(2) “從那以后”的“那”指什么時候?
(3) 這一段時間里我國發射了哪些衛星?說明了什么?
數量大:48顆。
品種多:氣象衛星、通信衛星、科技技術試驗衛星。
質量高:劃出有關詞語并說明理由。
時間短:課文為什么要強調這些衛星在短短30多年里成功發射的?補充介紹有關知識和圖片。
2、 讀課文,并試著背誦,可進行填空練習,為背誦做必要的鋪墊。
三、 背誦課文。
四、 小結,完成作業 。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14
教學設計方案11-06
教學設計方案02-2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20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23
優秀教學設計方案02-26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12-2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1-28
《橋》教學設計方案01-30
教學設計方案【熱門】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