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方案參考
一、課題背景
數學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
數學作業在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階段,程度不等地存在著以下五個方面的質量問題:
一是目標不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作業設計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二是體系不全,作業設計中知識、技能訓練點的排布相當零散和重復,不少訓練點的選擇和時序安排缺乏科學性
三是滲透不廣,將數學學科和其它學科割裂開來,放著無比豐富的語言礦藏不去采掘,就語文練語文,忽視了多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四是層級不高,在知識、技能、智力三個訓練層次中,第一層次耗時過多,二、三層次相對薄弱,尤其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科學、系統的訓練
五是對象不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做著完全相同的作業,有的“吃不飽”,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語文作業設計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開展作業優化設計,研究學生的作業規律,切實解決目前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題海戰術,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實到實處。探索一種適應學生個別差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都有發展的作業模式,促進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
通過對優化作業評價的研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使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使作業評價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在評價方式上,提倡多元評價,淡化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功能。
三、研究內容:
1.優化作業形式的研究
對于一成不變的事物,機械化的事情,人們往往容易厭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嘗試改變作業的形式,注重靈活多樣,聽說讀寫并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2.優化作業內容的研究
在設計作業的內容時,既要注意數學各種能力的綜合,也要注意四個結合,突出數學學科的工具性和實踐性,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思想。
3、變換作業評價的研究
作業的評價,立足于鼓勵、激發、引導。教師采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綜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逐步實現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四、成果形式:
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努力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實驗成果
1、階段性小結和相關研究論文
2、優化的創新作業題型的設計匯編
3、優秀作業展示
4、優秀作業集、教學案例、精彩教學視頻
5、課題研究報告
五、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作業的數量、時間、評價、作業習慣及作業效果。通過調查了解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實驗法:課題組成員即按照課題研究目標,有計劃地創設條件,設置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以主動引起或改變某些客觀對象,從而分析研究,主動揭示其因果關系。
3、個案研究法:通過個案追蹤調查分析,了解作業的方式、效果與習慣,便于針對性地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期1年,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調查研究:對當前學校的學生作業量,作業態度、作業批改及學校、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的意識等有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2、結合這些信息和實際情況制訂并修改課題方案
3、進行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對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的能力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6)
1、對初中數學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多元化的探究
①(常規性作業)從煩瑣走向簡潔——減少重復
⑴訓練類作業
⑵應用類作業
⑶拓展類作業
②(體驗性作業)從枯燥走向有趣——加深體驗
(1)情境式作業
(2)實驗性作業
③(實踐性作業)從課堂走向實踐——形成能力
(1)課題式作業
(2)調查式作業
(3)實踐性作業
⑷語文日記、周記
2、對作業的設計形式,布置內容,布置的量的改革進行研究,創編出新的作業題型
3、對學生做作業的興趣、習慣、水平差異進行研究
4、對作業的評價方式及效果進行研究
5、對構建人文交互式作業評價機制進行研究
(三)總結階段(20XX.7-20XX.11)
1、搜集并整理有關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以及撰寫總課題研究報告
2、撰寫個人研究總結論文
3、召開成果鑒定會,聘請專家評議鑒定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方案參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案03-19
高中數學作業設計方案05-11
作文設計方案參考04-23
最大的麥穗作業設計方案05-11
《尋隱者不遇》作業設計方案05-10
《牛郎織女》作業設計方案05-11
作業展評活動方案參考4篇04-12
抄襲作業的檢討書范文參考05-10
教育實驗設計方案參考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