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增分能否改變“語文”的功利教學
【焦點話題】
因為考試的功利主義,目前的語文學科由于其拉分少,進步慢等學習特點,一直被學生有意無意地忽視。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意見稿將語文增到180分,勢必會對未來的語文環境產生影響,功利性語文教育是不是該變一變了?
近日,北京高考改革方案開始征求意見,這次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語文增至180分,而英語降至100分。改革方案的說明里提到:“語文學科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而英語學科則“要回歸到學科應有的位置上”。
我愿意將這次改革看成是對社會各階層多年來對教育制度、高考制度批評的一個回應。就英語而言,從傳統的150分立降50分,很多老師以及學子無法接受。事實上,對于英語教育改革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眾所周知,體制內學校教育中,英語學科是花時間最多而見效最少的學科,社會上對體制內英語教學一向多有詬病,F在將英語逐漸推廣為一種社會資格考試,這不是說英語不重要,因為在信息時代、全球化的時代,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體制內英語教育的積弊在于兩處,一個是所有學生不論是否有意愿有興趣一律必須學習英語,耗費精力;另一個,因為單純淪為應試,體制內英語教育效率不高,多為啞巴英語、習題英語,F在將英語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們,那些真正對英語有興趣,或者需要深造的孩子,他們仍有機會接受到更好更深入的英語教育,國家、社會會提供無數的可能。而那些對英語沒興趣,或者將來英語對他的一生意義不大的人,卻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無論對愛學還是不愛學英語的人來說,這都是一種解放。
180分是語文學科從來沒有過的最高總分,分值這么重,是不是就可以見出該學科獨一無二的重要性?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其實并不十分理解為何要增至180分。因為原有的150分并不太少,而現在180分也并不太多。
在我看來,分值多少都可以商榷,而最關鍵的,仍是語文這一學科的指導思想。在高考仍是高中教育唯一指揮棒的前提之下,語文高考的指導思想,影響一線教師的教學甚巨。目前中學教育的現狀是,因為考試的功利主義,語文學科由于其拉分少,進步慢等學習特點,一直被學生有意無意地忽視。導致的結果,倒是有人經常出來驚呼:孩子們的語文能力正在降低。功利性的教育本來就只跟總分有關而與語文能力無涉。所以想使孩子們愛上母語,更好地學習母語,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在現有的框架之下,從高考的方式,乃至命題的思路上,嘗試更多更加有趣的變化,倒是可以期待的。分值的變化,無非是一種象征意義。
面對這一改革,我相信語文教師多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但我覺得“喜”肯定屬于淺薄的樂觀——難道可以大言不慚地說,語文有180分,所以是最重要的學科,我們執教語文,所以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嗎?“憂”思卻更幽深更難以把握。僅就目前高考改革的初略說明而言,考試方案尚不明確,這30分的增加,真要落到實處,那么將會對現在的中學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英語降低分值而語文增加分值,這僅僅是表面變化,而這樣的改革會不會對現在鐵板一塊的教育體制產生沖擊,從而影響教師現實的教育生活,尚不可知,我們仍在拭目以待中。
□蔡朝陽(浙江 語文教師)
【高考增分能否改變“語文”的功利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