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怎么樣」-安徽中醫藥大學好不好
安徽中醫藥大學環境怎么樣: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1171畝,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個校區。東校區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號,西校區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號,少荃湖校區坐落于前江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015萬元。圖書館藏書173萬冊(其中紙質圖書92.02萬冊),古籍部珍藏古籍線裝書3.3萬冊,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安徽中醫藥大學宿舍怎么樣:
四人間,有空調,獨衛。
安徽中醫藥大學教學怎么樣: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349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985人)。現有13個二級學院(部)、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工2500多人(含兩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00余人。國醫大師1人,皖江學者·講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3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5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8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項目指導老師26人。有來自國內外的56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我校客座教授。
學校現有21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5個,11個專業列入一本招生),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有1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1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23個安徽省中醫藥重點專科。
學校大力推進科技強校戰略,積極促進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項目1500余項,其中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星火計劃重點項目、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36項,科研經費2億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現有4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4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藥材科技產業戰略聯盟。學校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醫藥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學校不斷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能力不斷增強。建校以來,我校培養了4萬余名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遍布安徽省及國內外醫藥領域。學校與黃山、亳州、績溪、舒城等市縣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合作協議,與河南宛西、江蘇康緣、深圳三九等國內知名中醫藥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有亳州濟人藥業等2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開展50多項技術服務,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積極為政府在出臺有關中醫藥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咨詢,學校在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建設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第一附屬醫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是全國首家三級甲等針灸專科醫院;第三附屬醫院是國家第三批重點建設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是一所國內外有影響的以“肝豆狀核變性診治”為優勢的專科醫院,國醫堂是一所為廣大患者以純中醫方式為主要醫療手段的醫療單位,其都成為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
學校與美國、澳大利亞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41個醫療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1994年獲準招收國外留學生,先后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來校攻讀碩士、學士學位以及臨床研修。與美國、瑞典、新加坡、日本、韓國及港澳臺地區的院校開展學者互訪和學生交流活動。
在55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逐漸形成了以“至精至誠、惟是惟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目前,學校已發展成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相關學科協調發展,辦學層次齊全,中醫藥特色鮮明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安徽中醫藥大學怎么樣」-安徽中醫藥大學好不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