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2015
安徽中醫學院創建于1959年,坐落于“三國故地、包拯家鄉”的安徽省省會合肥。學校是國家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屆文明單位。2011年安徽中醫藥科學院獲省政府批準組建。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安徽中醫學院升格更名安徽中醫藥大學 。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3人(其中碩士生820人)。現有13個二級學院(部)、2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個中醫藥研究所。現有教職工2400多人(含兩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00余人,皖江學者·講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298人。
學校大力推進科技強校戰略,積極促進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項目1400余項,其中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90項,科研經費2億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
安徽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2015:
年份 | 排名 | 總分 | 類型 | 人才培養 | 科學研究 | 社會影響 |
2015 | 381 | 60.74 | 醫藥 | 60.27 | 60.44 | 62.21 |
2014 | 349 | 61.5 | 醫藥 | 60.2 | 63.03 | 60.16 |
2013 | 327 | 60.22 | 醫藥 | 0.79 | 0.46 | 0.08 |
2012 | 301 | 0.55 | 醫藥 | 0.83 | 0.42 | 0.05 |
2011 | 323 | 0.44 | 醫藥 | 0.44 | 0.46 | 0.17 |
2010 | 369 | 0.26 | 醫藥 | 0.09 | 0.44 | 0.21 |
2009 | 378 | 0.26 | 醫藥 | 0.09 | 0.44 | 0.16 |
安徽中醫藥大學省內排名:
學校名稱 | 本省排名 | 全國排名 | 類型排名 | 城市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 | 9 | 理工類第2名 | 合肥市 |
合肥工業大學 | 2 | 66 | 理工類第28名 | 合肥市 |
安徽大學 | 3 | 102 | 綜合類第33名 | 合肥市 |
安徽師范大學 | 4 | 114 | 師范類第13名 | 蕪湖市 |
安徽理工大學 | 5 | 187 | 理工類第65名 | 淮南市 |
安徽農業大學 | 6 | 207 | 農林類第19名 | 合肥市 |
安徽醫科大學 | 7 | 223 | 醫藥類第21名 | 合肥市 |
安徽財經大學 | 8 | 242 | 財經類第12名 | 蚌埠市 |
安徽工業大學 | 9 | 246 | 理工類第89名 | 馬鞍山市 |
淮北師范大學 | 10 | 332 | 師范類第38名 | 淮北市 |
安徽工程大學 | 11 | 366 | 理工類第131名 | 蕪湖市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12 | 381 | 醫藥類第46名 | 合肥市 |
合肥學院 | 13 | 387 | 理工類第138名 | 合肥市 |
安徽建筑大學 | 14 | 403 | 理工類第143名 | 合肥市 |
阜陽師范學院 | 15 | 443 | 師范類第56名 | 阜陽市 |
安慶師范學院 | 15 | 443 | 師范類第56名 | 安慶市 |
安徽科技學院 | 17 | 466 | 師范類第63名 | 滁州市 |
皖南醫學院 | 18 | 499 | 醫藥類第62名 | 蕪湖市 |
合肥師范學院 | 18 | 499 | 師范類第74名 | 合肥市 |
蚌埠醫學院 | 20 | 506 | 醫藥類第63名 | 蚌埠市 |
黃山學院 | 21 | 538 | 綜合類第106名 | 黃山市 |
皖西學院 | 22 | 560 | 師范類第88名 | 六安市 |
滁州學院 | 22 | 560 | 師范類第88名 | 滁州市 |
巢湖學院 | 24 | 572 | 師范類第93名 | 合肥市 |
淮南師范學院 | 25 | 601 | 師范類第103名 | 淮南市 |
銅陵學院 | 26 | 615 | 財經類第48名 | 銅陵市 |
宿州學院 | 27 | 658 | 師范類第124名 | 宿州市 |
池州學院 | 27 | 658 | 綜合類第142名 | 池州市 |
蚌埠學院 | 29 | 690 | 理工類第202名 | 蚌埠市 |
【安徽工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2015】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