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三)
大學(xué)語文考試題大家有把握順利通過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guān)于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選擇題
1下面哪項不屬新月派三美理論( c )
A音樂美 B建筑美 C語言美 D繪畫美
2《鄉(xiāng)愁》的作者是( d )
A徐志摩 B郁達(dá)夫 C郭沫若 D余光中
3下面哪項不屬知性散文的特點:( a )
A語言辛辣,文筆犀利。
B文章旁征博引
C描摹人生活靈活現(xiàn),諷刺世態(tài)淋漓盡致。
D語言風(fēng)趣幽默,蘊涵深刻
4《茶館》采用了( c )的寫法
A編年史 B紀(jì)傳史 C斷代史 D國別史
5新文學(xué)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c )
A《孔乙己》 B《阿Q正傳》 C《狂人日記》 D《祝福》
6《邊城》中翠翠代表了典型的( a )樣式
A湘西人生 B粵西人生 C川南人生 D藏北人生
7下面哪篇小說具用牧歌情調(diào)( d )
A《傳家寶》 B《邊城》 C《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D《暴風(fēng)驟雨》
8話劇《雷雨》的作者是( d )
A老舍 B洪深 C夏衍 D曹禺
9《至橡樹》作者是( a )
A舒婷 B亦舒 C賈島 D王小波
10下面哪篇小說不屬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 d )
A《官場現(xiàn)形記》 B《孽海花》 C《老殘游記》 D《三言二拍》
11、《五代史伶官序》的中心論點是 a
A、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B、憂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D、 滿招損,謙受益
12、下列作者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是 b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司馬光
D、辛棄疾
13、《前赤壁附》中用來寫景、抒情、說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 c
A、江水、明月、烏鴉
B、江水、清風(fēng)、白露
C、江水、明月、清風(fēng)
D、清風(fēng)、明月、麋鹿
14、《詩經(jīng)》中收錄各地民歌最多的是 c
A、大雅
B、小雅
C、風(fēng)
D、頌
15、下列《湘夫人》詩句中融情入景的詩句是 a
A、洞庭波兮木葉下
B、鳥何萃兮蘋中
C、捐余袂兮江中
D、茸之兮荷蓋
16、《陌上桑》中見了羅敷后“下?lián)埙陧?rdquo;的是誰 d
A、使君
B、耕者
C、少年
D、行者
17、《再別康橋》中詩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b
A、金柳
B、水草
C、彩虹
D、星輝
18、戴望舒《雨巷》中最主要的象征意象是 a
A、丁香姑娘
B、寂寥雨巷
C、頹圯籬墻
D、雨的哀曲
19、下列詩人中屬于盛唐邊塞詩派代表作家的是 c
A、李白
B、王維
C、高適
D、杜甫
20、杜甫詩歌的主要風(fēng)格是 b
A、清新俊逸
B、沉郁頓挫
C、蒼涼悲壯
D、沉哀凄苦
21、提出“文以明道,氣盛言宜,不平則鳴,詞必己出”的作家是 a
A、王安石
B、蘇軾
C、韓愈
D、柳宗元
22、先秦諸子中提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是 a
A、孟子
B、莊子
C、老子
D、孔子
23、《張中丞傳后敘》中所寫拔刀斷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c
A、張巡
B、許遠(yuǎn)
C、南霽云
D、賀蘭進(jìn)明
24、辛棄疾《摸魚兒》上片所描繪的整體景象是 c
A、風(fēng)雨交加
B、芳草攔路
C、春天歸去
D、畫檐蛛網(wǎng)
25、《摸魚兒》中警告讒害忠良之徒的`詞句是 d
A、春且住
B、怨春不語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欄
26、將功名利祿看作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的是哪一位女性 c
A、李香君
B、柳如是
C、杜麗娘
D、崔鶯鶯
27、《牡丹亭》的作者是 c
A、孔尚任
B、王實甫
C、湯顯祖
D、關(guān)漢卿
28、舒婷是哪個詩派的詩人 c
A、新月派
B、七月派
C、朦朧詩
D、新生代
29、強調(diào)“文學(xué)藝術(shù)只有美和不美”的京派作家是 a
A、沈從文
B、朱光潛
C、林語堂]
D、郁達(dá)夫
30、標(biāo)志著中國話劇藝術(shù)走向成熟的是 a
A、雷雨
B、茶館
C、日出
D、龍須溝
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閱讀題
閱讀下面的古文,解釋畫線詞。每詞2分,共10分。
1、遠(yuǎn)雖材若不及遠(yuǎn)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yuǎn)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1)納
(2)授之柄
(3)虜
(4)通知
(5)辭服于賊
(1)納: 接納
(2)授之柄: 把指揮權(quán)交給他
(3)虜: 被俘虜
(4)通知:全面理解
(5)辭服于賊: 用言詞向敵人降服
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問答題
1、分析《長恨歌》的雙重主題說
答:《長恨歌》的雙重主題,將此詩看成純粹的諷諭詩或愛情頌歌都不恰當(dāng),它是暴露與歌頌的統(tǒng)一,諷諭和同情的交織,既為李、楊的愛情悲劇一掬同情之淚,又為他們的誤國失政一嘆遺恨之聲,二者交相融匯而不是機械疊加。
首先是《長恨歌》主題的“政治諷喻”說。認(rèn)為此詩是借李、楊之情事,暴露統(tǒng)治階級荒淫無恥,諷刺李隆基貪色誤國,以致引發(fā)“安史之亂”;告誡最高統(tǒng)治者應(yīng)引以為戒,免蹈覆轍。
但,經(jīng)過“馬嵬事變”的“血淚相和流”的死別,作者從各個方面反復(fù)渲染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刻骨思念。表現(xiàn)了對楊貴妃的強烈同情,“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從對楊貴妃的同情,又轉(zhuǎn)為對二人戀情及唐明皇的同情。
最引人注目的是“仙尋”部分,結(jié)尾“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及作為全篇概評、收束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進(jìn)一步證明《長恨歌》后半部分的確是以同情態(tài)度在描寫李、楊情愛悲劇。白居易并未丑化,甚至也沒有直接從政治上評價這一悲劇。這一部分重以歌頌愛情為中心,在《長恨歌》中占得比重更大,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2、分析《黍離之悲》
情:《黍離》之悲
景:
虛景: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 春風(fēng)十里 (古盛)
實景:
視覺:薺麥青青 廢池喬木 黃昏 二十四橋 冷月 橋邊紅藥 空城 (對比)
聽覺: 清角吹寒 (今衰)
藝術(shù)手法:描寫手法:虛實結(jié)合、視覺聽覺的角度。
抒情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懷古傷今。
修辭手法:擬人、化用。
表現(xiàn)手法:聯(lián)想、對比。
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作文
要求: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內(nèi)容切題,思想感情要積極健康
4、條理清晰
5、書寫規(guī)范
【大學(xué)語文試題及答案(三)】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