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第三部分(計算機系統工程)復習試題及答案
軟件工程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很多同學對這門課程比較頭痛,同學們要加倍努力才能學好。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軟件工程第三部分(計算機系統工程)復習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軟件工程單元三(計算機系統工程)
一單項選擇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可行性研究的任務的是(A )。
A)概要設計 B)經濟可行性研究 C)技術可行性研究 D)開發方案的選擇
2.下列選項中,( C )不屬于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的系統要素。
A)人 B)數據庫 C)車間 D)硬件
3.在軟件工程中,不屬于軟件定義部分的任務是( B )。
A)軟件驗收測試計劃 B)組裝測試計劃 C)需求分析 D)軟件項目計劃
4.在軟件工程中,( C )不屬于軟件開發部分的任務。
A)軟件總體設計 B)單元測試計劃 C)軟件經銷 D)組裝測試計劃
二填空
1.計算機系統工程包括 、軟件工程、人機工程、數據庫工程等4個子工程。
答案:硬件工程
2.計算機系統工程包括硬件工程、 、人機工程、數據庫工程等4個子工程。
答案:軟件工程
3.計算機系統工程包括硬件工程、軟件工程、 、數據庫工程等4個子工程。
答案:人機工程
4.計算機系統工程包括硬件工程、軟件工程、人機工程、 等4個子工程。
答案:數據庫工程
5.硬件工程可以劃分為 、硬件設計、硬件制造與銷售維修三個階段。
答案:硬件定義
6.硬件工程可以劃分為硬件定義、 、硬件制造與銷售維修三個階段。
答案:硬件設計
7.硬件工程可以劃分為硬件定義、硬件設計、 三個階段。
答案:硬件制造與銷售維修
8.可行性研究要在 之后進行。
答案:初步的需求定義
9.技術可行性研究是根據客戶提出的系統功能、性能要求及實現系統的各項約束條件,
從 的角度研究實現系統的可行性。
答案:技術
10. 、原型建造和模擬是基于計算機系統技術可行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答案:數學建模
11.數學建模、 和模擬是基于計算機系統技術可行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答案:原型建造
12.數學建模、原型建造和 是基于計算機系統技術可行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答案:模擬
三名詞解釋
1.計算機系統工程
答:計算機系統工程是用工程、科學和數學的原則與方法研制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的有關技術方法和過程。
四簡答題
1.在基于計算機的系統中一般都包含哪些系統要素?
答:包含的系統要素:①硬件;②軟件;③人;④文檔;⑤數據庫;⑥過程。
2.在硬件工程中,硬件定義階段的任務有哪些?
答:硬件定義階段的任務是:
1)制定硬件開發計劃,確定項目成本和工程進度;
2)進行硬件需求分析,給出硬件規格說明。
3)軟件產品的質量往往是靠不住的。
3.在硬件工程中,硬件設計階段的任務有哪些?
答:硬件設計階段的任務是:
1)設計分析,畫出設計圖;
2)必要時建造原型(即樣機)并對其進行測試;
3)制造分析,畫出生產圖。
4.在硬件工程中,硬件制造與銷售維護階段的任務是什么?
答:硬件制造與銷售維護階段的任務是:按照質量保證計劃生產硬件產品并銷售,相應的服務機構對硬件產品進行售后服務。
5.在人機工程中,人機界面的開發過程主要包括哪幾個步驟?
答:1)活動分析。
2)動作定義和設計。
3)動作的實現。
4)用戶環境設計。
5.原型設計。
6.簡述數據庫工程完成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數據庫工程完成的主要任務有:
1)調查用戶對信息和信息處理的需求,進行可行性論證、成本估算,制定項目計劃。
2)選擇支持數據庫系統的硬件和軟件。
3)數據庫設計與實現。
4)數據的收集與存儲。
5)運行、管理與維護。
7.可行性研究的任務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答:可行性研究的任務主要有:
1)經濟可行性研究;
2)技術可行性研究;
3)運行操作可行性研究;
4)法律可行性研究;
5)開發方案的選擇。
8.簡述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答:典型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步驟如下:
1)復審初步分析結果;
2)研究現有的系統;
3)導出新系統的高層邏輯模型;
4)導出新系統的高層物理解法;
5)推薦建議的方案;
6)評審、復審和決策。
9.基于計算機系統的成本主要由哪4個部分組成?
答:基于計算機系統的成本主要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
1)購置并安裝軟硬件及有關設備的費用;
2)系統開發費用;
3)系統安裝、運行和維護費用;
4)人員培訓費用。
10.技術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分析,各分析的任務如何?
答:1)風險分析。其任務是論證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能否實現系統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2)資源分析。其任務是論證是否具備系統開發所需的各類人員、軟硬件資源和工作環境等。
3)技術分析。其任務是論證現有的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是否支持開發的全過程,并達到系統功能和性能的目標。
11.試畫出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模板。
答: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模板如下圖
12.系統建模和模擬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答:系統建模和模擬的主要步驟如下:
1)分析問題,確定模擬的目標。
2)建立模型。
3)借助模型對現實系統進行模擬,并評價模擬結果。
4)如果模擬結果不正確,則修改模型,然后在3)和4)間進行迭代,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為止。
5)撰寫模擬文檔。
13.對系統規格說明的技術評審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答:對系統規格說明的技術評審主要解決的問題有:
1)系統規格說明中的定義是否正確,是否正確地描述了項目的范圍,是否準確地定義了系統的功能、性能和界面,開發人員和用戶對系統的目標是否有共同的認識等。
2)系統功能的復雜性是否與開發風險、成本和進度預測保持一致。
3)系統及各子系統功能定義是否足夠詳細。
4)系統與環境及各子系統之間的接口定義是否詳細、有否遺漏。
5)是否指明系統性能、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等需求。
6)是否為以后的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14.對系統規格說明的管理復審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答:對系統規格說明的管理復審主要解決的問題有:
1)系統是否有穩定的商業需求,是否有經濟和社會效益。
2)系統開發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方案。
3)系統各部分開發風險如何。
4)系統開發所需資源是否具備。
5)成本和進度計劃是否合理等。
五、綜合題
1.已知一個待開發的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的總成本的估算值的折現值為10000元,預計新系統投入運行后每年可帶來5000元的收入,假設新系統的生存周期(不包括開發時間)為4年,當年的年利率為10%,試求該系統的純收入T、投資回收期D和投資回收率j。
N(年)第n年的收入(1+i) n折現值累計折現值
150001.14545.454545.45
250001.214132.238677.68
350001.3313756.5712434.25
450001.46413415.07
?15849.32
解:對該系統將來的收入折現,計算結果如上表所示。
1)純收入:T= P T – S T = 15849.32 – 10000 = 5849.32(元)
2)投資回收期:D = 2+(10000 – 8677.68)/ 3756.57 = 2.352(年)
3)投資回收率:
S = F1(1+j)– 1 + F2(1+j)– 2 + F3(1+j)– 3 + F4(1+j)– 4
代入數據,有:
10000 = 5000×(1+j)– 1 + 5000×(1+j)– 2 + 5000×(1+j)– 3 + 5000×(1+j)– 4
= 5000×[(1+j)– 1 + (1+j)– 2 + (1+j)– 3 + (1+j)– 4]
即:2 = (1+j)– 1 + (1+j)– 2 + (1+j)– 3 + (1+j)– 4
用逐次逼近法解之,得:j≈34.9%
答:該系統的純收入為5949.32元,投資回收期為2.352年,投資回收率為34.9%。
2.已知一個待開發的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的總成本的估算值的折現值為5000元,預計新系統投入運行后每年可帶來2500元的收入,假設新系統的生存周期(不包括開發時間)為5年,當年的年利率為12%,試求該系統的純收入T、投資回收期D和投資回收率j。
N(年)第n年的收入(1+i) n折現值累計折現值
125001.122232.142232.14
225001.25441992.984225.12
325001.4049281779.456004.57
425001.573519361588.807593.37
525001.7623416831418.579011.94
解:對該系統將來的收入折現,計算結果如上表所示。
1)純收入:T= P T – S T = 9011.94 – 10000 = 4011.94(元)
2)投資回收期:D = 2 +(5000 – 4225.12)/1779.45 = 2.44(年)
3)投資回收率:
S = F1(1+j)– 1 + F2(1+j)– 2 + F3(1+j)– 3 + F4(1+j)– 4 + F4(1+j)– 5
代入數據,有:
5000 = 2500×(1+j)– 1 + 2500×(1+j)– 2 + 2500×(1+j)– 3 + 2500×(1+j)– 4 + 2500×(1+j)– 5
= 2500×[(1+j)– 1 + (1+j)– 2 + (1+j)– 3 + (1+j)– 4 + (1+j)– 5]
即:2 = (1+j)– 1 + (1+j)– 2 + (1+j)– 3 + (1+j)– 4 + (1+j)– 5
用逐次逼近法解之,得:j≈41%
答:該系統的純收入為4011.94元,投資回收期為2.44年,投資回收率為41%。
軟件工程第三部分(計算機系統工程)復習試題及答案
word版下載:
【軟件工程第三部分(計算機系統工程)復習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