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試技術》簡介
《工程測試技術》詳細介紹了工程測量的基礎知識,工程信號及其可測性分析,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工程測試技術》可作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地面武器機動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機械及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
序言
在工程實踐中,需要對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量進行觀察與定量的數據分析,這就需要對各種物理量和物理現象進行測量與試驗。進人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程測試技術作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也顯得更加重要,使得工程測試技術成為從事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
本書作者有20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在科研實踐方面積累的工程應用案例,因此,本書在內容的編寫上注意從應用角度出發,將這些經驗體會、案例素材融人本書的內容中。在本書的下半部分中以每章一個專題的形式講解典型的工程物理量的測試,便于讀者學習和掌握測試技術的基本理論及測試方法。
全書共分兩部分:工程測試技術基礎和工程測試技術應用。第一部分完整地介紹了工程測試技術的基礎理論,內容共分7章。其中第1章為緒論,介紹測量與試驗的概念及相互關系,測試方法的分類與非電量測試系統的構成,測量與標定的關系,國際單位制及其基本單位,測試的輸入與輸出結果的表達;第2章介紹信號分析的知識,主要內容有信號的分類、信號的時域描述與頻域描述方法、信號的頻譜分析、相關分析及功率譜分析;第3章介紹測試系統特性的分析研究方法、不失真測試的條件;第4-7章分別介紹了信號測試系統所涉及的傳感器、變換與調理器及記錄與顯示方面的知識。第二部分內容共分4章,每一章為一個專題,介紹了機械工程中幾種常見物理量——機械振動、多維切削力、旋轉機械功率與效率及機械結構的溫度場的測試。內容上的這種安排,便于讀者在完成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內容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測試技術的工程應用能力。
在安排教學時,對第二部分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專業和教學對象來加以取舍。本書每章末尾均附有習題,供讀者練習使用。
本書由武漢理工大學趙燕教授主編并統稿,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李喜梅擔任副主編,容一鳴、汪小玲、陳義參加編寫。
武漢理工大學張仲甫教授仔細審閱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寶貴的建議,在此向他表示誠摯的謝意!
書中編寫的部分內容參考了相關企業的最新產品資料和兄弟院校同行作者的有關文獻,在此對書中所列參考文獻、引用的相關教材與資料的作者、譯者和單位表示衷心感謝!
工程測試技術
1 圖書信息
書 名: 工程測試技術
作 者:孔德仁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1月
ISBN: 9787030226723
開本: 16開
定價: 39元
2內容簡介
《工程測試技術》詳細介紹了工程測量的基礎知識,工程信號及其可測性分析,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計算機測試技術,測試結果及誤差分析,信號調理電路及指示記錄裝置,應變電測技術,壓電測量技術,光電測量技術,溫度測量技術,噪聲測量技術,壓力測量技術,以及位移、速度、加速度測量,機械振動測試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摘要編寫了本課程的學習要點。
《工程測試技術》可作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地面武器機動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機械及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師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編輯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測試工作的任務
1.3 測試技術的發展
1.4 本書的特點及目的
習題與思考題
第2章 測量的基礎知識
2.1 測量
2.1.1 直接測量
2.1.2 間接測量
2.2 標準
2.2.1 SI的構成
2.2.2 SI基本單位
2.3 非電量電測系統的組成
習題與思考題
第3章 工程信號及其可測性分析
3.1 概述
3.2 工程信號的分類
3.2.1 確定性信號
3.2.2 隨機信號
3.3 周期信號描述
3.3.1 周期信號的分解和頻譜
3.3.2 周期信號的可測性分析
3.4 時限信號(瞬態信號)描述
3.4.1 時限信號的分解和頻譜
3.4.2 時限信號的可測性分析
3.5 隨機信號描述
3.5.1 隨機信號的特征參數
3.5.2 隨機信號的特征估計
3.6 典型激勵信號描述
3.6.1 沖激函數及其譜分析
3.6.2 單位階躍信號及其譜分析
3.6.3 單位斜坡信號及其頻譜
習題與思考題
第4章 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
4.1 概述
4.1.1 測量系統的基本要求
4.1.2 測量系統的線性化
4.2 測量系統的靜態標定與靜態特性
4.2.1 靜態標定
4.2.2 靈敏度
4.2.3 量程及測量范圍
4.2.4 非線性
4.2.5 遲滯性
4.2.6 重復性
4.2.7 準確度
4.2.8 分辨率
4.2.9 漂移
4.3 測量系統動態特性
4.3.1 動態參數測試的特殊問題
4.3.2 測量系統動態特性的分析方法及主要指標
4.3.3 測量系統的數學模型
4.3.4 傳遞函數
4.3.5 頻率響應函數
4.3.6 沖激響應函數
4.4 測量系統的動態特性分析
4.4.1 典型系統的頻率響應
4.4.2 典型激勵的系統瞬態響應
4.4.3 相似原理
4.5 測量系統無失真測試條件
4.6 測量系統的動態特性參數獲取方法
4.7 動態誤差修正
4.7.1 頻域修正方法
4.7.2 時域修正方法
4.8 數字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
4.8.1 采樣
4.8.2 量化
習題與思考題
第5章 計算機測試技術
5.1 概述
5.2 現場總線與智能傳感器
5.2.1 現場總線
5.2.2 智能傳感器
5.2.3 智能傳感器的集成技術
5.2.4 智能傳感器系統智能化功能的實現方法
5.3 自動測試系統
5.3.1 自動測試系統的基本概念
5.3.2 自動測試系統的發展概況
5.3.3 通用接口總線
5.3.4 VXI總線
5.3.5 PXI總線
5.4 虛擬儀器系統
5.4.1 概述
5.4.2 虛擬儀器的結構及特點
5.4.3 虛擬儀器的系統組成
5.4.4 VXIplug&play
5.4.5 虛擬儀器軟件開發平臺
5.4.6 虛擬儀器在自動測試中的應用
習題與思考題
第6章 測試結果及誤差分析
6.1 概述
6.2 實驗數據的表示方法
6.2.1 表格法
6.2.2 圖解法
6.2.3 經驗公式
6.2.4 有效數字及數據修約
6.3 回歸分析及其應用
6.3.1 一元線性回歸
6.3.2 多元線性回歸
6.3.3 非線性回歸
6.3.4 回歸分析應用舉例
6.4 誤差的定義及分類
6.4.1 誤差的概念
6.4.2 誤差的`分類
6.4.3 誤差的表示方法
6.4.4 表征測量結果質量的指標
6.5 不確定度評定的基本知識
6.5.1 有關不確定度的術語
6.5.2 產生測量不確定度的原因和測量模型
6.6 標準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
6.6.1 單次測量結果試驗標準差與平均值試驗標準差
6.6.2 測量過程的合并樣本標準差
6.6.3 規范測量中的合并樣本標準差
6.6.4 極差
6.6.5 最小二乘法
6.6.6 不確定度A類評定的獨立性
6.6.7 A類不確定度評定的自由度和評定度
6.7 標準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
6.7.1 B類不確定度評定的信息來源
6.7.2 B類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
6.7.3 B類標準不確定度評定的流程
6.8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6.8.1 輸入量不相關時不確定度的合成
6.8.2 輸入量相關時不確定度的合成
6.8.3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的自由度
6.8.4 合成不確定度的計算流程
6.9 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及報告形式
6.9.1 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
6.9.2 測量不確定度的報告與表示
習題與思考題
第7章 信號調理電路及指標紀錄裝置
第8章 應變電測技術
第9章 壓電測量技術
第10章 光電測量技術
第11章 溫度測量技術
第12章 噪聲測量技術
第13章 壓力測量技術
第14章 位移、速度、加速度測量
第15章 機械振動測試
【《工程測試技術》簡介】相關文章:
3.巖土工程測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