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論文
0 引言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計算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同時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是高校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遼寧大學針對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所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程,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以及有關信息知識的基礎之上,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計算機軟件,重點培養學生實踐操作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滿足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式在信息化教學大發展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挑戰. 近年來,由于生源的增加以及全國性招生帶來的地區差異,使得學生中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愈演愈烈. 如何確定課程的定位,在學時少、任務重的情況下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水平是我們面臨的嚴峻問題.把微課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近年來在教學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本身就是圍繞計算機展開,再采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兩者相輔相成,能夠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1 微課的概念及主要特點
1. 1 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 重點、難點、疑點) 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 課例片段) ,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 它們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和顯現方法共同“營造”了一個主題式、半結構化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所以,“微課”既和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件、教學課例、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源有所不同( 因為這類教學資源是以教師中心) ,又不是與傳統類型資源完全脫離,而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1. 2 微課的主要特點
微課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首先以短小精悍的微視頻為主,一般時間為10 分鐘左右,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其次內容明確,主題突出、設計合理、簡潔而又完整. 微課以微視頻為主要實現手段,講授過程多以知識點和教學主題來呈現,使講授內容碎片化、點狀化,和傳統的課程中錯綜復雜的教學內容相比更加精簡. 最后微課基于網絡,可以在線播放觀看,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保存到移動設備,有助于網絡的傳播與使用.
2 微課的教學過程
2. 1 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
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中,遼寧大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的理論課和實驗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應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 知識傳授是通過理論課教師的講授完成,知識內化是通過實驗課實踐操作或者課后作業的形式完成. 但是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理論課的定位很難把握,部分學生需求主要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而部分學生需求偏向基礎知識的機械掌握. 尤其是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很難解決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 通過對微課和大學計算機基礎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微課可以很好地融合于現有的教學模式中去,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 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某些基礎的重要的知識點制作微課,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或者其他方式傳遞給學生,由學生課前根據自身水平自主學習,減少學生間差異,課上這些內容將不再重復,由“先教后學”的過程轉換為“先學再教”的過程. 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知識傳授通過圍繞知識點或者某一教學主題的微課得以實現,知識內化通過課上學生集中討論,協作探究,教師引導啟發,知識擴充得以實現.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的目的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 能夠有效解決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把知識點錄制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閑暇碎片時間充分利用,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獲取資源和知識.
2) 能夠在課前減小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通過把不同難度的知識點分別制成微課,學生按需選擇,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把課程的定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 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把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2 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以“Flash 制作“為例,介紹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Flash 制作是《多媒體技術基礎與應用》章節中的一小節,顯然課上2 學時來完成知識傳授相當困難. 充分利用微課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資源和擴展補充,以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模式為框架,融合以往教學經驗,相得益彰.把知識點分隔歸類結合案例,制作微課教學視頻,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傳授的主要內容. Flash 制作包括簡單動畫的制作、元件場景的使用、時間軸的使用、以及補間動畫制作等知識,其中補間動畫又可以細分為形狀補間動畫、傳統補間動畫和補間動畫,可以將這些內容結合案例制成有趣的微課給學生課前學習,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興趣. 比如分別用“彎月變圓月”,“彈跳的小球”以及“運動的小球”等一系列微視頻來介紹補間動畫所涉及到的知識點. 其中在傳統補間動畫—“彈跳的小球”微視頻中
a) 設計播放動畫效果,引起興趣,從而切入知識點—傳統補間動畫;
b) 在具體的`案例中建立對知識點的理性認識,對傳統補間動畫知識點論述;
c) 歸納其他知識點,如形狀補間動畫,區別傳統補間動畫和闡明兩者不同用法;
d) 理論重新回歸實際應用,進入flash 軟件演示彈跳小球的制作流程;
教學過程以知識點為主線,結合案例,層層深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上討論總結知識內化中不能自行吸收解決的問題,師生間、學生間相互討論,融合傳統的教學經驗,使課堂教學得到充分應用. 往往學生在形狀補間動畫和傳統補間動畫之間存在困擾,如“彈跳的小球”例子中,小球的彈跳通過傳統補間方式制作完成,而彈跳過程中陰影的形狀變化則是利用形狀補間動畫完成. 課堂上對這一重難點進行重點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充升華,結合典型案例使學生盡快認清某一知識點或某一事物的本質. 通過課上微視頻“飛行的飛機”這個案例引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總結不同補間動畫的特點、用法,再結合實踐操作,舉一反三,最終完成知識內化的全過程.
3 微課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3. 1 教師的角度
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一種新型資源,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和傳統課程有巨大的差別,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確保得到學生的認可是首要問題. 其次這種教學模式勢必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需要準備幾十個小時,那么在微課新型授課( 包括微課的編導,視頻的前期錄像及后期制作,課上交流解惑,課下作業指導)這種方式下就要花費100 個小時的時間. 最后,教師要進一步去適應新型教學模式. 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大量的摸底調查后,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重視溝通和談論的重要性,更好地來激發學生的啟發性思維,這是教師面臨的挑戰.
3. 2 學生的角度
雖然微課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微課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突破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如何提高自己的自覺性,來戰勝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惰性也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大重要問題.
4 結束語
本文是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狀的分析,結合對微課這種新型教學資源的分析研究,構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式教學方式. 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內容多,課時少以及大一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與課程定位難的矛盾,既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其獨立思考問題
【淺談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