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感悟:有的人,有的人
大學生活感悟:有的人,有的人
導讀:大學里有考研的,考公務員的,考托福,考GRE,出國的,想成為富翁的,想出名的人,那么是否每個人都應該以這樣的追求,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來看看學生范文網網友寫的大學生活感悟《有的人,有的人》吧。
成功,每個人都在討論成功,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成功究竟為何物,居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大三下學期了,到處都充滿著奮斗的氣氛,有的人忙于考研,有的人忙于考公務員,有的人為還沒過四六級發愁,而不忙于考這考那的我就成為了一個碌碌無為的閑雜人等。
講臺上,老師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說某某師姐成功地考上了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某某師兄成功地考上了公務員,開始聽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躊躇滿志,覺得自己也應該向那些“成功人士”學習,要好好奮斗,像他們一樣能夠考上研究生或者公務員。終于有一天,講臺上的老師又重復炫耀著值得他驕傲的學生時,我變得麻木了。我在想:考上研究生,考上公務員就是成功?要是考上了,然后呢?生命的使命就完成了?就成為了一名成功人士了?
在圖書館“社會 哲學”一類書當中,有不少成功學、勵志的書,大一的時候,我非常喜歡這一類書,因為那時候的我也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但我始終不能為“成功”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翻開那些勵志的成功學的書,開始看的時候,覺得自己充滿著力量,雄心壯志,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諦,覺得只要按照書上所說的法則去奮斗,我就會成功。后來看多了這些書,我歸納了一下,無非就是舉幾個窮小子經過奮斗最后成為“成功人士”的發家史例子。所謂的“成功人士”也就是那些名成利就的人。成功就是“名成利就”?那些書上所謂的成功法則感覺讓我似曾相識,認真想一下,不就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的道理:堅持,努力,勤奮……。每本書都大同小異,改了一下裝扮又出書了,還是暢銷書,還吸引了不少急功近利的年輕人。但是那位“成功”的作者我卻聞所未聞,既然掌握了那么多成功的法則,為什么也不見得作者有多么的成功呢?
讀書這么多年,老師總是對我們說:要努力讀書,要聽話,要不然以后就不能成功。這么多年來,我信了。我信了這么多年,我以為只要努力,只要聽話,長大了我就會成功。初中的時候,老師說要努力,要堅持,你看某某就成功地考上了重點高中,我以為我考上了重點高中就是成功,結果上了高中,也就是一天到晚背書做練習的苦逼。高中的時候,老師說要努力,要堅持,你看某某成功地考上了大學,我以為考上了大學就是成功,結果上了大學,也就是一苦逼。上了大學,老師說,要努力,要奮斗,你看某某就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考上了公務員,考上了教師。老師,考上了研究生、公務員、教師就是成功了嗎?為什么我總是會聽到那些成功地考上研究生的人為找工作而發愁呢?為什么我總是會聽到那些成功考上公務員的.人在埋怨呢?為什么我總是會聽到那些成功考上教師的人說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呢?老師,你這么堅持,你這么努力,你這么拼搏,你成功了嗎?可不可以告訴我究竟成功是何物,為什么每個人都想去得到它。
事業上的女強人,日理萬機,卻終身未嫁,我想她也會有夢醒時分吧,不知道當她半夜驚醒的時候會想什么呢,當她老了走不動的時候,她想的又會是什么呢?可能還是工作吧,這是她成功的人生。
半輩子都是農民,沒有什么文化,他經常說自己沒有出息,但是因為他,我可以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是他成為了我生活中堅強的后盾,他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是我心目中的成功者。
在微博上,在空間上,每天都有人轉著那些成功人士的語錄,是不是只要按照他們所說的那樣做就可以成功了?他們是這樣說的:“沒有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不要忘記了別人還在跑”;蛟S他們所說的是對的,或許會有啟發意義,關鍵是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呢,生活是自己的,別人說的話終究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法則。我們堅持了,努力了,不斷地向前奔跑,但是還是沒能像我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那么成功。畢竟他們所走的道路是不可復制的,跟著別人的腳步跑,終有一天,我們會累到趴下在地。
說了這么多,究竟何為成功,我還在尋找著,但可以確定的是: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種。要是過十年,二十年后,我還是沒有什么出息,不像那些成功人士那么成功,不像身邊成功的朋友那樣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拿著豐厚的薪水,在被世界遺忘的角落里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一個名校的研究生文憑,沒能成為一名公務員,我算是一個失敗者么?
真心祝福那些考研的,考公務員的,考托福,考GRE,出國的,想成為富翁的,想出名的人……,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收獲一個成功的人生。只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拼搏,我相信他們可以的。至于我,還是做那個“碌碌無為”的人吧。
我想我并不是不努力,不奮斗,只是不再想為了旁人的眼光去走自己的路罷了。(投稿:龔曉敏)
編后語:無論選擇如何,都希望各位同學能在奮斗中收獲自己的成果。
【大學生活感悟:有的人,有的人】相關文章:
3.有的人愛國詩歌
4.有的人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