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為好標準造就好企業創業故事
企業的干部要有敬業精神、獻身精神、責任心和使命感。區別一個干部是不是一個好干部、是不是忠誠,標準必須有這四條。
任正非向社會公開表達這個旗幟鮮明的觀點是10年前了。而實踐證明,這個觀點強調的又是那么的正確,根本沒有被這個時代所拋棄。無論是在什么性質的企業。
其實,在任正非說這番話的時候正是企業堅定不移地推行"任職資格管理制度"的關鍵時期。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改變公司在推行激勵機制時不發生短期行為、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正是他強調的這個標準,對華為公司的干部形成了強大的激勵,使他們"奮斗不息,進取不止。"
一個在華為工作了5年的干部說:"敬業精神讓我們改革中看到自己的問題,是否在前進中改進、再改進已經是我們是否有敬業精神的一個體現,而獻身精神就是不再斤斤計較,對價值體系的評估不要求絕對的公平;做不到有責任心和使命感,那么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也就談不上了。我們就是在這種競爭機制下完成自己工作的。
任何一個企業在不斷的改革中都有一定的阻力來自高中層干部。而任正非的方法不是簡單地讓人家做奉獻和犧牲,而是讓大家盡量地做到"干一行就愛一行"。這樣才能保證一個企業的改革進入正常秩序,干部們的工作效率也達到最高。
這讓筆者想起了任正非的"沒有預見就沒有預防"。他實質上是在提前為自己的公司培養干部。這種思路是很國際化的。不久前美國萬豪公司的一位職業經理人講到:"我之所以12年都在這個企業,就是因為老板培養干部思想很適合我們一生的成長,我犯過錯誤,但由于我是敬業的、我是肯于改過的,所以他們給了我機會。他們讓我們在改造中看到了企業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我們更加忠誠于自己的老板和企業。所以我們為這個企業奉獻自己。"
還有一個國有企業也是以這個標準來要求和維護自己企業的干部的。結果讓一個要倒閉的企業在6年時間不但完成了自我的超越,是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使得廣大職工看到了希望,使市場恢復了生機。而且使這些干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華為好標準造就好企業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老張企業的紅火創業故事12-09
成功餐飲企業創業故事12-09
好城市的標準11-03
造木頭房子的睡前故事12-09
企業經歷種種考驗的創業故事05-25
創業企業走出去勵志故事12-09
有哪些獨一無二的創業好項目創業故事12-09
小鼴鼠造房子的睡前故事08-13
狗熊造車記的胎教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