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晨光將中國文具行業照的更亮的創業故事
跟文具打了20年的交道,貿易、實業、渠道,陳升明從一名普通推銷員成長為中國文具行業的老大哥。目前,晨光已在全國布局3。5萬家終端銷售網點,并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歐洲、日本、美洲、中東等全球市場。
主力價格在1。5元~3元的書寫產品,讓晨光在去年坐擁13億元的銷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晨光每年的增長率從不低于35%。
陳升明說,如果創業有秘訣的話,那唯一的秘訣就是積累。
"晨光系"的誕生
17歲那年,陳升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當起了文具用品的推銷員,一年到頭沒幾天休息。
"我跑業務的時候,曾經在從石家莊到成都的火車上站了三天三夜,車上不僅人多擁擠,且設施很差,一路上的遭遇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陳升明說。
10年的貿易經歷讓他對整個行業的運作規律了如指掌,且掌握了一定的銷售資源。但1999年的金融危機卻讓其所在的公司面臨倒閉,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往產業上游走去開工廠,要么去下游開零售店。
"當時考慮到如果要做終端開零售店,必須依靠品牌來支撐,不然肯定做不起來。"而要在短時間內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權衡再三,陳升明決定在上海組建制筆工廠,從上海、英雄、永生等老牌筆的發祥地起步。
1999年,陳升明在奉賢買下了6畝地造廠房,開始打造晨光筆業。由于自己對制筆完全一竅不通,陳升明聘請了當時上海筆廠的幾位專家任廠長,自己則在旁邊學邊干。通過兩年的試水,工廠只能勉強維持。陳升明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于是果斷地調整策略,一方面調整領導班子,由他親自上陣,另一方面擴張用地,用規;a來提升產量。
"那段時間我24小時住在工廠,車間也是晝夜不停地開工。一支筆的生產要經過40道程序的操作,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那就是廢品。到后來無論是在哪個環節,我只要把產品拿在手上看一下,就知道是否是合格的。"陳升明說。
目前,晨光產品的售價是日本同行的1/3,毛利率大約在15%~20%左右,而每提升5個百分點,就會有1億元的收入遞增。
伙伴金字塔式的銷售模式
文具看似不起眼,但在眾多的中國制筆企業中脫穎而出并不容易。據統計,國內制筆企業由1978年不足200家,發展到2007年3000多家。產值方面,2007年達到198。8億元,比1978年增長32倍以上,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占行業總企業數的15%以上。
過去的三年,世界500強、文具大鱷歐迪搶灘北京,并購控股中國最大的文具分銷商亞商;另一500強史泰博搶灘上海,并購中國第二大的文具分銷商oa365。原本的筆業出口老大"貝發"近年來大力轉向內銷,借奧運大打營銷戰。
目前對晨光而言,最值得慶幸的是他已經率先在全國建立起來一個蛛網般的本土網絡,一時之間,他人很難超越他的渠道優勢。
過去10多年銷售員的工作經驗告訴陳升明,在渠道建設方面,如果還是沿襲以前聘用大量的銷售員去全國跑業務的話,不但人員的開支成本高,且布點不一定能做到百分百覆蓋。
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人力來達成最佳的渠道鋪設效果,陳升明想到了快速消費品慣用的渠道分銷模式,即從一級代理開始向下發展二、三級代理,同時結合保險行業的專銷模式,陳升明獨創了伙伴金字塔式銷售模式。
由于渠道終端的多為文具市場的批發人員,他們的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如果強行地對其進行服務意識的灌輸非常困難。為此,前期晨光以省級為單位培育一級市場的經銷商,通過學習、培訓、指導、輔助等方式將一級市場的經銷商逐漸培育成單一品牌的專銷商。在站穩一級市場之后,由一級市場去自行開拓以縣級為單位的二級市場,即由一級市場的經銷商培育其下線的二級經銷商。
陳升明花了將近6年的時間,目前已擁有4000人的專銷商隊伍,一、二、三級經銷商對晨光的認可度已分別達到100%、70%、50%。
另外,晨光會定期對各下屬渠道進行考核,如未達到標準,仍會被取消代理資格。
"我們現在只有不到50個銷售人員,他們不需要經常去各個區域出差,推廣市場,卻能做到13億元的銷售量,因為一、二、三級經銷商會自行做好渠道拓展的相關工作。"陳升明自豪地表示,"這是晨光獨創的,也是零售行業的一次創新。"
【晨光將中國文具行業照的更亮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評駕科技鐘照寰汽車行業的創業故事03-10
關于創業心態開放更成功的創業故事12-09
飾品行業創業當富翁的創業故事03-10
飾品行業的王中王創業故事03-10
中國女性創業真實故事03-09
女裝行業品牌市場擴大創業故事03-10
家紡行業新財富的創業故事12-09
中國互聯網創業浪潮的創業故事03-10
小雞亮亮童話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