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年的二伏天只有10天
中伏天年年是二十天嗎?哪一年的中伏天只有10天?2017二伏天又是幾號?夏季有三伏,每年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根據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中伏只有10天的年份有哪些。
哪一年的二伏天只有10天?
2012年中伏共10天。2014年中伏共10天。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從初伏到中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就出現了有些年份整個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況。
歷年中伏天數
2011年中伏共20天。
2012年中伏共10天。
2013年中伏共20天。
2014年中伏共10天。
2015年中伏共20天。
2016年中伏共20天。
2017年二伏多少天?
2017年中伏的時間是20天,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
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伏天如何養生
1、養陽避炎熱
三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格外旺盛。人體陽氣外發,陰伏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并活躍于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汗孔開疏,出汗較多,用來調節體溫。由于人體陽氣旺于外,若暑熱過度,最先損害的就是陽氣,因此,三伏天養生首先是要避炎熱。盛夏紫外線強度大,進行室外工作和活動時,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正午,攜帶一些涼茶、藿香正氣水等清涼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
2、運動要適度
三伏天要適當進行活動,使體內的陽氣,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發泄,有利于身體氣血運行,保持健康的體魄。但也因為三伏天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運動時最好要控制好強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盡,以防上疾病的產生。
3、食要清淡少生冷
三伏天飲食養生應以清淡為原則,以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在菜肴里加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增進食欲,并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平時應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三伏天有些人喜歡吃生冷食物,這種外熱內冷很容易讓胃腸受涼,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所以,吃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
4、養心還要重養神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五臟,心與夏季相應,心臟主血脈,主神,與血液運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聯系,并司屬汗液。由于三伏天天氣炎熱,心火亢盛,容易產生急躁、倦煩的情緒,從養生保健的角度出發,“躁”宜“清”之,夏季要保持清靜愉快的`心境,切忌發怒,使人體氣機通暢,順應自然。夏季養心重要的是養“心神”。盡量保持樂觀情緒,注意預防懈怠厭倦、惱怒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做到神清氣和,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這樣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和樂觀的性格。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夏令營、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動,既可開闊心境,又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伏天的飲食原則
1、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事實證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2、補氣去火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飲食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癥狀出現,那么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地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哪一年的二伏天只有10天】相關文章:
5.三伏天的諺語
6.我的世界,只有你
7.我的世界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