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過去是不是就不熱了
出伏是什么意思2017年什么時候出伏呢?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那么出伏后還熱嗎?出伏后還要熱多久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2017年什么時候出伏?2017年出伏是哪一天?
2017年三伏天將于2017年8月20日結束。2017年8月21日出伏。
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了伏天;伏天結束。 元,竹蓑笠翁,逸句:“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會逐漸的`深伏于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后,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里。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出伏之后是不是就不熱了
“熱在三伏”和“秋后一伏”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并沒有過完。
出伏養生注意事項
適時秋補
為入冬抗寒作準備,秋天的胃口一般都比較好。可以適當吃一些燉煮的肉類或健康火鍋來進行秋補,但切勿油膩,引起消化不良。素食主義者可以增加五谷雜糧的攝入,多方位進行營養改善,秋補正當時。
外出防風
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有寒氣,防止受風。
睡時防寒
睡覺時要保暖腰腹后背,涼席可撤下,避免受涼導致腹瀉及關節僵硬。
切勿整晚長時間對著空調出風口睡,貪一時之涼,極易發生感冒、腹瀉等著涼引起的不適。入睡前,可適當將空調設定溫度提升1到2℃,風向調整到人體直吹不到的方向為佳。
總之,出伏后,盛夏已過,早晚需要防寒,老話還是有道理的。收獲的季節,收獲健康最重要。
【三伏天過去是不是就不熱了】相關文章:
2.我就呵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