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收麥子哪個最熱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那么三伏最熱的時候是幾伏?三伏天中什么時候最熱呢?最適合收麥子是哪一伏?一起來看看。
三伏收麥子哪個最熱
“伏”可稱“長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出現在每年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三伏期間,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其中最熱的'是中伏。
熱在三伏和秋后一伏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并沒有過完。
三伏定義
“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環。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庚日”是“甲子記日”,和夏至等節氣的時差不定,這就會出現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其中三伏中最熱的是中伏。
2017年三伏時間表
初伏: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21日
中伏:2017年7月22日至2017年8月10日
末伏:2017年8月11日至2017年8月20日
三伏天的最熱原因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收麥子哪個最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