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晚上是不是就涼快了
立秋后晚上會涼快嗎?立秋后晚上是不是就變涼快了?在時間上我們習慣于將立秋作為夏季進入秋季的標志。但是由于中國國土的南北跨度大和其他地理因素的差異造成了在氣候上并不是所有地方在立秋這個時節進入秋季,那么立秋后的天氣是否跟我們想象的一樣會涼快了呢?一起來了解。
立秋后晚上涼快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在古漢語中就是開始的意思。因此立秋就是代表秋天開始的意思。
立秋三候,侯涼風至 白露降 侯寒蟬鳴。
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2017立秋后什么時候涼快
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俗話說“秋后一伏熱死人”,立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這段時間,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最熱的時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乾高壓內部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導致增溫。
立秋后,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白天仍熱浪襲人。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立秋”之后,三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著到秋天了?專家解釋說,按照氣候學上對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22℃才算進入了秋季的氣候。雖然立秋是秋季的開始,但此時的氣候依然炎熱多雨,繼續保持夏季的特點,而要想真正進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區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降雨天氣不明顯,氣溫仍可達到31-33℃,日平均氣溫仍屬偏高狀態,天氣依然“悶熱”。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會出現秋老虎天氣。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立秋后吃什么好
1、立秋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解說: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2、立秋北京貼秋膘
老北京講究在立秋當日吃醬肘子,來為自己和家人補充營養。
解說:貼秋膘的習俗來源于“苦夏”。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上秤”,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以肉貼膘”,首選醬肘子。
3、立秋東北吃餃子
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解說:東北立秋的民俗與北京、河北等地區類似,都是關注立秋進補,模式也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用“搶”的方式補秋膘。
【立秋后的晚上是不是就涼快了】相關文章:
6.涼
8.立秋后多久會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