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沒有話題,應該怎么辦?
聊天沒有話題,應該怎么辦?
1、重點不在于說什么,而在于怎么說。
同樣一句話,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調說出來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2、冷讀
比如:“你是不是在國外留過學?”這是一句普通的問句。
轉換成冷讀就是:“你一定有在國外留過學。”
Coldreading直譯過來稱為“冷讀”。女孩最討厭查戶口式的問題。你多大了?你是哪里人?你叫什么名字?很可惜大部分人依然只會這種表面的聊天模式。如果你會冷讀,就不會有這個問題。cold有著沒有準備的意思,reading有著讀心、占心的意思,冷讀術就是指在沒有防備,甚至第一見面時看透他人的心思,從而更好的與人交流,經常被心理醫生應用于心理治療。
再比如:“你覺得自己的性格怎么樣?”
轉換成冷讀就是:“如果我沒看錯,你的人緣一定不錯吧——”
這就很明顯了。
第一個例子,如果是普通對話,對方一定會回答:是的/沒有。
但是用冷讀的方式,對方就可能會有很多種回答,比如:你是怎么知道的?/沒有,為什么你會這么說?/那你知道我在哪個國家嗎?
第二個例子,如果是普通對話,對方很可能會回答:額。。。我也不知道怎么說。/我覺得我性格還行吧。
但是用冷讀的方式就不一樣了:啊!你是怎么知道的!/沒有,其實我朋友不多的。
可能你已經發現了一點,那就是冷讀必須用陳述句。而且,冷讀是一種猜測。既然是猜測就會不確。但這并不意味著冷讀就失敗了。冷讀并不是讓你完全猜準對方的信息,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敞開心扉,主動的給你更多的信息。當然你不能胡亂去猜。而是通過對方的衣著,談吐,話題內容等等一切信息去讓你的猜測更加準確。
再舉幾個例子吧:
比如:你多大了?——24——沒下文了。
換成陳述句就是:
--我沒看錯的話你一定24歲了吧。
--你怎么知道的?
--好吧說實話是別人告訴我的。
--誰告訴你的呀?
--balabala...
再看:
--你肯定經常去新街口。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在那里經常看到你這一款的女生。
--我是哪一款?
--balabala..
成為讀心者(cold reader)的四大要素
要素一 維持解釋而不是猜測的心態
要素二 讓對方說他想說的話
要素三 說對方想聽的話
要素四 將對方視為獨一無二的人,對對方的一切都感到驚喜
3、關鍵字聯想法(上堆平行下切)
通過對方給出的有限的內容。來展開新的話題。
比如:“我平常就在家里呆著看看電影什么的。”(電影)
“你平常都看些什么電影?”/“喜歡看電影的人通常都很感性。看來你也是這樣咯。”
4、講故事
兩個人的對話內容80%都是通過講故事來完成的。在這里我簡單的講一下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細節:
一個故事要讓他聽起來像是真的,必須得有細節。比如:“我躺在床上,被子都沒有蓋(細節)。然后拿出手機瞄了一眼,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是凌晨3點15分(細節)。接著我翻了一個身。。。。。。”
5、EV(誘出價值觀)
誘出價值觀(Elicit Value,或者EV)的重點在于找出女生的核心價值(EndValue),去了解她從一個男人身上想要什么。但是要小心,別被耍!她說她喜歡個高的男人,或者喜歡有錢的男人,并不是說你要去裝個增高假肢或者去搶銀行。你要知道,她并不是喜歡高個子本身,而是喜歡站在高個子男人身邊的那種感覺。你需要找到她表層價值觀(MeansValue)背后的核心價值觀,也就是她從心底根本上想要的東西。比如說高個子男人,如果你問她高個子男人給你什么感覺?她很可能會說“覺得被保護、有安全感”!沒錯!這才是她在根本上想要的東西!她想要被保護的感覺,而不僅僅是一個“高個子”男人。所以現實中,她會拒絕一個高個子男人,如果他不能給她安全感的話。
如何使用EV
規則1:只要是人,所有人,都有他們的渴望。這些東西可能是冒險,自由,被尊重,被寵愛,或者重新變回一個小女孩。它可能是任何事情。只要記住,每個人都有頭疼的事情。
規則2:這可能是老生常談。找到那個事情是什么。細心一點。你可以從她那里發現線索和蛛絲馬跡。聰明一點,問一些能讓你發現線索的問題。你要找的是她一直想要但現在卻沒得到的東西,讓她心癢的東西(但不是由于生活條件之類而想要的東西)。
規則3:講故事。比如你想要知道她童年的經歷。當然你可以直接問:“你小時候遇到過什么難忘的事情嗎?”。這時候對方很可能想不起來。你可以這么說:“我還記得我小時候被一個同學騙進了女廁所。當時他告訴我老師在廁所里等我。結果我居然信了。畏手畏腳的走進去,結果發現只有一個大媽在大便。我竟然傻乎乎的`問她說你看到了王老師嗎?結果她把我抓到教導處去問話了。哎。我都不想說了,你小時候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在聽完你的故事后,她很可能就能夠從這些文字中聯想到自己童年的故事,并且講出來與你分享。哪怕只是一個小故事都可能是讓她滔滔不絕的金鑰匙。這就是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誘導出對方講出自己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你往往可以從她的故事中發現一些她真實的核心需求。
6、欲擒故縱
用釣魚的流程來比喻對話的流程。直接舉例:
你:你是哪里人?(引誘)
對方:山東人。(上鉤)
你:是嗎!我最喜歡喝山東人交朋友了!(收線)
例2:
你:如果我沒猜錯,你一定在國外留過學對吧。(引誘)
對方。是啊。你怎么知道?(上鉤)
你:哈哈,因為我以前在法國呆過2年。留過學的人都很有氣場,我一眼都能看出來。(收線)不過你是唯一一個我不太肯定的。(釋放)
這個方法的作用就是,讓你既要和對方哈拉。又不會失了身份。而且能夠勾起對方的好奇心。
7、開放式圈套
如果一個人對某件東西感興趣,然后你把這件東西拿走,當你再次給他這個東西的時候會引發他更大的興趣。開放式圈套由此而來。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對話中包括沒有說明的想法,故事,情緒或者感覺。比如,你看過一部電影,但電影的最后出現了一個懸念(外星人留了一個幼崽在地球)。你便會開始期待它的續作。
在對話上是這樣的。加入一個女人問你:“你今天過得怎樣?”你會怎么回答?是“很好”嗎?顯然那弱爆了。
開放式圈套是這么玩的:她:“你今天過得怎樣?”
你:“真是一言難盡”。
她:“怎么了?”
你:“太惡心了!你不會想知道的。”
如此,她會對這其中的故事非常的感興趣。
例2:你:“你知道嗎,你真的很厲害!你讓我在你身上多花了3分鐘時間。”
她:“是嗎?我哪里厲害了?”
你:“有機會再告訴你吧。對了,上次。。。。”
如此,她會對“她很厲害”的原因極度的著迷。
所以,這是一個讓對方追著你聊的方法。
8、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有效,是因為他表現的不是真實的情況。角色扮演中人們扮演的不是真實的角色。因此避免了尷尬。人們也能在角色中放得開。
比如你會說:“你去休息吧,我也睡了。”
角色扮演:“愛卿退下吧。朕就寢了。明日再翻你的牌。”
再比如你會說:“你把頭發剪短了真漂亮!我們去散散步吧。”
角色扮演:“走吧,凌波麗,使徒殺過來了!”
角色扮演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引起的情感是真實的。這就是說,在角色扮演中你給對方任何感覺就如同他們在真實生活中的感覺一樣強烈。
9、幽默感
這玩意很難模式化的學習。幽默感是你的一種思維方式。我想在此說明,不是你會講笑話就是幽默了。幽默不是因為你的話題,而是因為你這個人。
10、聯系感
10.1:淺層聯系感(共同的話題)
比如:你和我原來是同一所高中畢業的呀/原來你也喜歡吃芥末啊。
在相處初期,我們依靠這種聯系感來熟絡對方。這樣的聯系感越多,你們成為好朋友/戀人的幾率就越大。
10.2:深層聯系感
比如你們都有過被虐待的經歷/父母離異的經歷/想要自殺的想法等等。
深層聯系感通常和感情和情感掛鉤。也就是交心。一段關系由淺入深都逃不開深層次聯系感。
要注意的就是,制造深層次聯系感的時機和地點非常重要。你不能在大中午的和別人聊你愛上過一個不該愛的人。你也不能在電玩城告訴她你曾經想要自殺。
制造聯系感可以參照以上幾種方法。就不多解釋了。
11、肢體語言
有專家說,兩個人的交流中,有80%的內容是通過肢體語言完成的。
用文字來解釋肢體語言我認為非常的奇怪。還是推薦大家多看看電影吧。注意里面的語氣,語調,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姿勢等等。
12、沉默
這里說的沉默不是說你不說話就完事了。而是在一個正常的聊天環境下,突然的沉默。
比如,你正在和對方聊天,突然你的短信響了。接著你看了一眼短信。從這一刻開始,你不再說話。低著頭,似乎在思考什么棘手的事情。對方會有什么反應?
沒錯,對方一定會問你:怎么了?/是什么事情不開心?
然后你說:沒什么。
對方:沒事,有什么事可以和我說嘛,說不定我能幫你分擔一點呢?
你:balabala........
這個技巧的強大在于,它能讓對方在情緒層面來追逐你。換位思考一下,你和女孩正在約會。當她接完一個電話之后,突然就不說話了。你是什么心情。你是否想要安慰她,哄她?
如果你利用的好的話。這會是瞬間讓你們進入深層次聯系感的一個殺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又到了大家最喜歡的結尾部分。
我一直認為,沒話題真的不是問題。現在的媒體如此之發達。你可以輕松的獲得任何你需要的話題。(每天看新聞都給了我聊不完的話題。)關鍵還是在于你怎么去聊。
【聊天沒有話題,應該怎么辦?】相關文章:
5.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