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廣東作文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廣東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廣東作文 篇1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著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唇 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著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 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為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這則漫畫反映了如今家長對孩子成績過于關注的現狀“一個孩子無論成績好壞,退步了就打,進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 子上鮮紅的數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我認為,他們這種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 “唯成績”主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
私以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樂,而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家長們將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們嚴苛的要求成了殘酷的枷鎖,將孩子牢牢捆綁在童年那絢麗的夢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們一考不好就擔驚受怕,生怕回到家里會經受父母“狂風暴 雨”的洗禮。他們一想到考試就不寒而栗。他們的快樂童年已支離破碎,從來就只存在于記憶中遙不可及的一隅。的確,他們都是漫畫中的孩子,無論55分還是 98分,只要未到標準,便被家長呵斥。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漫畫中的家長用他們對“分”的嚴厲要求折斷了孩子的 翅膀,當“分”真正成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分數的確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善良、勇敢、責任心等等,也許是比智力更聰明更為寶貴的品 質。同樣,分數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著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學時成績平平的馬云,卻成為了今日的互聯網大亨;科舉屢屢不中的柳永,卻在“淺斟低唱”中為后 人留下了凄婉動人的詞句。
所以,筆者懇請家長們,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漫畫中的孩子,別讓他們在分數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均衡、全面、快樂地成長。
要知道,一個孩子無論考了55分、61分、98分、還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臉上留下愛的一吻。但愿漫畫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們身邊的孩子身上復制!
廣東作文 篇2
今年我的除夕夜是在我的老家奶奶家度過的,因為各地的除夕夜風俗不同,所以我的除夕夜也別有一翻風味!
奶奶家的除夕夜過得很豐富: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放鞭炮、拜神仙、生旺火、吃年夜飯……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生旺火和放鞭炮。
生旺火時,爺爺先將一些小樹枝點燃,再放上木頭,然后再放上柏樹枝,柏樹枝一遇到火苗,馬上發出滋滋的響聲,火苗也竄的高高的,火堆越來越旺,預示著來年生活紅紅火火!看著這暖融融的景象,我也忍不住往火堆上加啦一把柴火,期盼新的一年家人幸福快樂!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當午夜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往日里安靜的小村莊一下子就沸騰啦!今年我自告奮勇要燃放新年鞭炮。爺爺把鞭炮擺好,我趕緊找啦一截香頭,在爺爺的指引下小心翼翼的對準啦引線,引線馬上閃起啦小火光,我迅速的跑開啦,還來不及捂耳朵,小鞭炮已經迫不及待的噼里啪啦的四處飛濺!好響啊!放完鞭炮,就要放我期待已久的.煙花啦。隨著一聲聲巨響,天空中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綻放啦,好像一只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美麗極啦!此時此刻,仿佛整個村莊,整個世界都被淹沒在啦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整個世界都被煙花照的如同白晝……
我的除夕夜過得可真開心啊!
廣東作文 篇3
心為情役,人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電視劇《縱橫四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親,為了讓殺了人的兒子罪名不成立,竟說人是她殺的,寧愿自己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也要讓罪惡滔天的兒子逍遙法外!這位“糊涂”的.母親自殺前說了一句話“他是我兒子!”哎!人為情役,命為情喪,何其悲哀!
“他是我兒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兒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兒子”,便可以心甘情愿為他頂罪;“他是我兒子”,一切的一切會變得理所當然,包括包庇、包括頂罪,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無從掙脫。
心為情役,人為情役。俗話說:“事不關己,關己則亂。”同樣,事不及親,及親則失。事關及自己的親人,尤其是關乎父母兄弟,對事物的認知便有失偏頗。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產生傾斜,常常是感情親密的那頭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覺不自覺地從己出發,從親出發,被感情所役使,仿佛被蒙上了眼睛,觸目所及,盡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里早已有所偏向。于是,便視聽混淆,聽到看到的都是己長人短、親者對非親者錯;于是,便昧著良心,幫親不幫理;于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這是何等的悲哀!心為情役,認知便不分真偽、黑白、是非。
包拯曾說:“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極正確,要想心不為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兩分。情歸情,理歸理。親朋犯了錯,內心悲苦,但是不能因為感情的親厚而作出悖理之事。這世上除了情誼之外,還有法理這把尺子。法理于人,猶如掃帚于地,掃去情在身上的污穢,掃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讀者》上提及另一位母親,為了法理,大義滅親,不肯作偽證,親自將兒子送進監獄,這是何等的可敬!每個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個人心中也都應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與理智的尺子。不能因為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于不顧,不能因為感情深厚,便罔顧法紀,不能因為感情的深厚而德義皆失。尤其是處于當今社會,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倘心為情役,就會視法紀、德義為糞土,這怎能使得整個社會法網清明、德義大倡呢?又怎么會有國家的興旺繁榮?倘若人為情役,整個社會就綱法全無,德義皆失,又何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愿不再心為情役,人為情役。
廣東作文 篇4
知之·行之·思之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于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識,于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識之于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于我們過于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蒙騙了千萬年。于是我們在恍然后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并非僅僅為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擁擠之時間,于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侖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為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于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于知之之后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為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才有一覺醒來的精神,才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于常識,要行之。
至于對于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于歷史的,不正是由于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于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借常識,憑借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系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于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廣東作文 篇5
在廣州那幾天我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在廣州的大街上人并不多,沒有我印象中大城市該有的人山人海,車來車往,為什么呢?因為出行的人大都“鉆”到地下的地鐵站去了。
廣州的地鐵讓出行的.人感到十分方便,首先地鐵線路多,遍布整個城市,大家去哪里都可以坐地鐵,而且車票的價格便宜,行車速度快,是廣州人出行的最好選擇。我們四人也是坐地鐵去各個景區游玩的。親身體會到了地鐵的方便快捷。
【廣東作文】相關文章:
印象廣東作文12-14
廣東的夜空作文11-23
廣東高作文范文02-06
廣東初一作文01-05
【精選】廣東作文3篇12-24
廣東除夕的作文400字12-01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12-05
廣東高考語文作文3篇12-08
廣東高考作文題11-26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范文05-22